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成斌

作品数:24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磁共振
  • 12篇成像
  • 9篇磁共振成像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4篇肛瘘
  • 4篇MRI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盆底
  • 2篇动脉
  • 2篇动态磁共振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特征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盆底功能

机构

  • 22篇福建中医药大...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24篇叶成斌
  • 12篇戚婉
  • 10篇许亚晔
  • 6篇杜灏蓝
  • 5篇黄成华
  • 4篇张彩霞
  • 4篇周振寿
  • 4篇林晓南
  • 2篇刘楠
  • 2篇刘烽
  • 1篇林学英
  • 1篇杜厚伟
  • 1篇袁慧书
  • 1篇刘勇
  • 1篇吴成翰
  • 1篇程林
  • 1篇阮甦
  • 1篇张逸仙
  • 1篇刘碧英

传媒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灾害救援...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2
  • 4篇201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究分析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5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采取不同的诊断方法分为CT组和MRI组,对比两组诊断效果。结果:CT组患者的阳性诊断检出率稍低于MRI组,CT组股骨头坏死分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中采用CT和MRI技术诊断检查,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在临床中运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叶成斌张小镇周振寿兰鹏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缺血性中风磁共振波谱分析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磁共振波谱(MRS)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指标。方法以9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脑磁共振波谱代谢物作为观察指标,选择中经络5种证型和4个时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波谱观察指标NAA/Cr在风阳上扰和气虚血瘀的比较中有显著差异;缺血部位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联系,风痰瘀阻证以基底节区和脑叶多见;NAA可考虑作为预测缺血中风预后的指标,Lac是早期缺血的敏感指标,Cr可作为区别急性期、亚急性期与慢性期的指标,Cho可作为区别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指标。结论MRS可以非损伤性的通过细胞代谢水平和功能水平来监测缺血性中风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规律,为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参考指标。
戚婉吴成翰许亚晔黄成华张彩霞叶成斌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磁共振波谱中医证型
韦尼克脑病17例3.0T MRI多模态功能成像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韦尼克脑病(WE)的高场磁共振(3.0T 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提高WE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WE 17例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观察其3.0T MRI T1WI、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以及治疗前后影像改变对比分析。结果:WE病灶在中线两侧呈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中央导水管周围、第三脑室旁及内侧丘脑,T1WI呈稍低信号13例(76.4%),等信号4例(23.5%);T2WI呈等信号3例(17.6%),呈稍高或高信号14例(82.4%),T2FLAIR序列中呈高或稍高信号15例(88.2%),等信号2例(11.8%);DWI呈稍高信号12例(70.6%),高信号5例(29.4%)。经治疗症状改善后,病灶异常信号消失或DWI于b值1000上信号明显减低。结论:3.0TMRI检查可为WE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DWI(b值1000)信号改变有助于病灶显示,且可用于WE的预后判断。
叶成斌张小镇戚婉许亚晔刘烽
关键词:韦尼克脑病高场磁共振影像学特征
磁共振波谱NAA与Lac在脑梗塞各时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区域内细胞代谢特点及演变规律,寻找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为临床不同时期脑梗死的治疗提供病理生理学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其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10例;6-48小时为急性期52例;2天6周内为亚急性期25例;6周后为慢性期13例。采用点解析波谱序列(PRESS),TR=1500ms,TE=135ms,两侧相对应部位单体素采集。寻找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在脑梗死的各个时期的变化规律,并选取与病变对应的对侧正常区域作为对照组。结果超急性期10例均出现Lac,而NAA改变不明显;急性期52例Lac均增加,NAA显示不同程度地减少;亚急性期25例,其中17例Lac开始下降,但浓度维持较高水平,其余8例未见明显乳酸峰,NAA进一步减少;慢性期13例,其中11例仍可检测到一定浓度的Lac,2例未出现明显Lac峰。结论 NAA与Lac的变化可作为反映脑缺血损伤的可靠指标,MRS能非损伤性地监测脑梗死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规律,为临床脑梗死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戚婉张彩霞黄成华许亚晔叶成斌阮甦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脑梗死代谢物
多序列MRI成像对胼胝体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通过横断位DWI(EPI序列)、横断位T2WI(TSE序列)、横断位T2WI(FLAIR序列)及矢状位T1WI(TSE序列)多序列及多角度成像方式对胼胝体各期脑梗死灶的检出率的比较,分析多序列及多角度MRI成像有效结合对胼胝体各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180例胼胝体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40例,急性期100例,软化灶40例。全部患者均行横断位DWI(EPI序列)、横断位T2WI(TSE序列)、横断位T2WI(FLAIR序列)及矢状位T1WI(TSE序列)检查。结果 40个超急性期病灶的横断位DWI(EPI序列)、横断位T2WI(TSE序列)、横断位T2WI(FLAIR序列)及矢状位T1WI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12.5%,12.5%和0%。100个急性期脑梗死的横断位DWI、横断位T2WI(TSE)、T2WI(FLAIR序列)及矢状位T1WI(TS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90%、90%和88%;40个软化灶的DWI、横断位T2WI(TSE)、T2WI(FLAIR序列)、矢状位T1WI(TSE)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100%、100.0%和100%。结论多序列及多角度MRI成像有效、联合使用能够为胼胝体各期脑梗死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叶成斌刘楠
关键词:胼胝体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核医学对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核医学对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的患者17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核医学诊断和病理检查来确诊疾病,观察核医学诊断准确率;同时应用核医学方法治疗疾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77例疑似患者中,检查出甲状腺癌62例,核医学诊断准确率为74.69%。与病理比较,5例核医学诊断结果为阴性其病理结果为阳性。4例核医学诊断结果为阳性其病理结果为阴性,核医学诊断准确结果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4.62%(50/67)。结论:对于甲状腺癌疑似患者,可以采用核医学进行疾病诊断,同时配合CT、MRI等方法,来提高诊断结果准确率;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应用131I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小镇戚婉杜灏蓝叶成斌兰鹏
关键词:甲状腺癌核医学
CT灌注成像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析CT灌注成像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访90 d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将其划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mRS评分为3~5分)和预后良好组(54例,mRS评分为0~2分),对比组间各项资料差异,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以及独立预测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侧支循环(CC)不丰富、HIR、相对低灌注区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血流容积(rCBV)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CC不丰富和HIR是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CC不丰富、HIR与90 d mRS评分呈正相关;HIR及低灌注区rCBF、rCBV、rTmax对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982(0.925~0.997)、0.848(0.750~0.945)、0.851(0.756~0.946)、0.870(0.780~0.96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41、0.56(ml·100 g^(-1)·min^(-1))、0.66(ml·100 g^(-1))、1.36 s,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CC不丰富和HIR是发生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CT灌注成像HIR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周振寿叶成斌何岩燕杜灏蓝潘洁娜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脑梗死预后
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4例肛瘘患者行MRI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T1脂肪抑制序列、T2脂肪抑制序列平扫或Gd-DTPA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 4例为单纯性肛瘘,20例为复杂性肛瘘。MRI可直接显示瘘道内口、位置,瘘管的走行及其分支,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MRI在肛瘘诊断中具有无创伤性、高准确性的特性,能准确评估肛瘘形态、走行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具有独特优势,对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戚婉杜灏蓝许亚晔叶成斌
关键词:肛瘘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的CT、MRI表现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复杂性肛瘘的CT、MRI表现。方法:本次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经本院证实为复杂性肛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展开研究,对其CT、MRI检查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图像表现。结果:MRI检查的瘘口、瘘管及分支、肛门周围脓肿、脓肿周围软组织感染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的CT、MRI检查图像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更高,但是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两种检查方式进行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
陈瑞烟叶成斌周永昌
关键词:复杂性肛瘘CTMRI
静动态MRI对初产妇分娩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的评估
2024年
目的采用静动态MRI观察并评估初产妇产前及产后不同时间盆底结构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初产妇志愿者,分别于产前、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行盆底静动态MRI检查,分析和测量静息期及力排期盆底结构的各项形态学指标,包括:膀胱颈至耻骨尾骨线(PCL)的距离(B-PCL)、子宫最下缘至耻骨尾骨线的距离(U-PCL)、耻骨联合下缘至直肠后壁肛管直肠交界部(ARJ)的距离(H线)、H线末端至耻骨尾骨线的垂线距离(M线)、肛提肌裂隙面积(LHA)、提肛板角(LPA),静息状态图像测量双侧肛提肌厚度(PRT)。两两比较产前及产后不同时间各参数分别在静态MRI和力排期MRI的差异。参照MRI诊断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标准及临床诊断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标准将产后受试者分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组和正常组,进一步比较两组在产前及产后不同时间的盆底各测量参数差异。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静息期及动态期各盆底指标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75。受试者产前与产后3个月比较,静息态的M线、LP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息态参数及力排期诸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前与产后6个月比较,静息态的M线、LPA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息态参数及力排期诸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与产后6个月比较,静息态及力排期各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PFD组与正常组比较:产前力排期的B-PCL、U-PCL、L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力排期参数及静息态诸测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3个月力排期的B-PCL、U-PCL、H线、M线、LHA、L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态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后6个月力排期的B-PCL、U-PCL、M线及静息态的B-PC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静息态及力排期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动静态MRI检查能全面评估盆底结构变化,并能早期发现
张彩霞林晓南刘碧英兰鹏张小镇叶成斌
关键词:盆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