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冬青

作品数:2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介词
  • 7篇荀子
  • 7篇历史演变
  • 7篇《荀子》
  • 5篇句法
  • 5篇方所介词
  • 4篇汉语
  • 3篇语法意义
  • 3篇句法环境
  • 2篇虚化
  • 2篇训释
  • 2篇语法化
  • 2篇时间介词
  • 2篇释词
  • 2篇汉语介词
  • 2篇法化
  • 2篇处所
  • 2篇处所介词
  • 2篇词义
  • 1篇动词

机构

  • 19篇山东师范大学
  • 4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3篇史冬青

传媒

  • 4篇菏泽学院学报
  • 3篇山东省农业管...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潍坊学院学报
  • 2篇枣庄学院学报
  • 2篇山东青年政治...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山东教育学院...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 1篇199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处所介词“就”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2009年
先秦时期"就"表示动作终到点的功能已初露端倪。当"V1+就+N"式中的V1为运行动词时,随着"就"在这种句法结构中的频繁出现,句子的语义重心逐渐落到V1上,"就"的"往……去"表示运行的功能逐渐由前面的运行动词来承担,"就"慢慢失去表示运行的义素,虚化为表示动作终到点的介词,相当于"到"。"就"是先获得表终到点的功能,继而获得表示所在处所的功能的。南北朝时期,表动作发生处所的介词"就"产生。
史冬青
关键词:句法环境处所介词
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研究的几点设想被引量:1
2007年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问题一直是学人关注的热点。但是,对复音化的进程,仍有不少地方可以再深入讨论,其中复音词的判定标准、复音词的范围、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复音词的研究理据是大家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几种专书的范围内展开对汉语词汇的历时观察,以期对复音化问题进行多维的、动态的、立体的、有效的研究。
史冬青
关键词:复音词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历时考察
随着语法化理论的引进,有关汉语介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从汉语史的角度对介词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见,将方所介词作为研究对象的几乎没有。他们或是将它视作介词中的一个小类来描述,或是仅针对某个方所介词进行个案分析,所...
史冬青
关键词:魏晋时期方所介词语法化理论汉语介词语法现象
文献传递
论隐士与中国隐逸文化被引量:3
2017年
隐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隐士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同时代隐士的思想观念、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不同的,他们求志全道的人格魅力感召着历代士人。正是在这种历史的传承和积淀中,续写了中国隐逸文化的灿烂篇章。
史冬青
关键词:隐士隐逸文化
处所介词“就”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2010年
先秦时期"就"表示动作终到点的功能已初露端倪。当"V1+就+N"式中的V1为运行动词时,随着"就"在这种句法结构中的频繁出现,句子的语义重心逐渐落到V1上,"就"的"往……去"表示运行的功能逐渐由前面的运行动词来承担,"就"慢慢失去表示运行的义素,虚化为表示动作终到点的介词,相当于"到"。"就"是先获得表终到点的功能,继而获得表示所在处的功能的。南北朝时期,表动作发生处所的介词"就"产生。
史冬青
关键词:句法环境处所介词
时间介词“及”的历史演变被引量:1
2008年
表示终到时间的介词"及"来源于"(N1)+及+N2"结构。它是依托于对事物、事件的方所定位来实现时间定位的,"及"后的宾语在结构上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主谓、动宾、偏正结构,可以是连动句、兼语句或更复杂的句法结构,也可以是表时点、时段的时间名词,"及"在时间的表达上较之于其它介词更为细致、精密。
史冬青
《荀子》训释失误管窥
2011年
前人对《荀子》注释的精义固多,却也难免还存在着缪误。通过对《荀子》各家注本失误的具体分析,侧面反映了唐代杨倞以来注释家们在理论、方法上所存在的缺陷及流弊,以期为探索传统训诂学的科学化道路提供一些反面的借鉴。
史冬青
关键词:《荀子》训释
对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的考察
2010年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以"可以表示动作发生的方所、动作行为的起点、终点以及动作的方向,相对于其他方所介词的同类用法,"以"的使用频率不是太高,且所在句子的核心动词也比较有限;另外"以"还可以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方面或范围以及观察事物的角度,这两类用法是其方所用法的进一步拓展。
史冬青
关键词:方所介词虚化语法意义
《荀子》研究综述被引量:1
2012年
荀子学说的历史命运复杂而多变。自汉代以后,荀学日渐衰微;但同时也哺育、影响了为数众多的思想家和学者。对荀书首先加以校理的是西汉的刘向。唐杨倞校注《荀子》后,历经宋、元、明,直至清代校勘、考订者有多家,而王先谦的《集解》堪称善本。
史冬青
关键词:历史地位
《荀子》校释札记三则被引量:1
2001年
《荀子》一书词义颇为灵活,有所谓“奥谊艰辞”之称,历代注家各执一辞,多有分歧。笔者选取众家分歧较大而至今尚无定论的若干条词语,参照杨倞、王氏父子、郝懿行、刘师培等人的旧注加以辨析,对于各家说解均不合《荀子》文原旨的而发表己见。试提出几条以就教于方家。
史冬青
关键词:《荀子》无定词义校释刘师培分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