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水稻包穗突变体esp1的遗传分析与ESP1(t)基因定位
- 水稻突变体的筛选及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从60Coγ射线辐照水稻恢复系早R974的诱变后代中,筛选到一个具有包穗性状/(enclosed sheathed panicle 1,...
- 卓敏
- 关键词:水稻基因互作
- 文献传递
- 水稻包穗突变体esp2的遗传分析与基因精细定位被引量:4
- 2011年
- 水稻的包穗现象主要是由倒一节间缩短造成的.阐明包穗形成的分子机制,对解决水稻不育系的包穗问题,创造水稻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籼稻品种明恢86的组织培养后代中获得了1个包穗突变体,命名为esp2(enclosed shorter panicle2),其穗部被剑叶叶鞘完全包裹,倒一节间几乎完全退化,而其余各节间长度则没有明显改变.遗传分析表明,esp2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能稳定遗传且不受遗传背景的影响.显然,ESP2是控制水稻倒一节间发育的一个关键基因.利用esp2与粳稻品种秀水13杂交的F2群体以及SSR和InDel标记,将ESP2精细定位在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一个14kb的区域内.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注释,该区域内只存在1个完整的基因,亦即一个假定的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putative phosphatidylserine synthase)基因.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内部插入了一个5287bp的反转座子序列.因此,我们将该基因作为ESP2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ESP2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 官华忠段远霖刘华清陈志伟卓敏庄丽君亓文明潘润森毛大梅周元昌王锋吴为人
- 关键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