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2篇动脉
  • 2篇心脏病
  • 2篇食管
  • 2篇食管超声
  • 2篇经食管超声
  • 2篇二尖瓣
  • 1篇动脉导管
  • 1篇心动图
  • 1篇心房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脏保护
  • 1篇心脏保护作用
  • 1篇心脏病介入治...
  • 1篇血分
  • 1篇血栓
  • 1篇预后
  • 1篇孕周

机构

  • 7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刘艳君
  • 6篇阳维德
  • 6篇郑萍
  • 3篇罗秀锋
  • 2篇邹连英
  • 1篇刘湧
  • 1篇李润英
  • 1篇赵蕊
  • 1篇邹莲英
  • 1篇王琼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食管超声对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栓检出的临床意义
2001年
郑萍刘艳君罗秀锋阳维德邹连英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血栓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超声检查诊断不同孕周胎儿动脉导管内径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孕周胎儿动脉导管内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产前筛查的要求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心脏,测量动脉导管内径与主动脉峡部内径的比值(D/A),并观察动脉导管内径变化与胎儿心脏结构畸形的关系结果胎儿孕周增大,动脉导管内径随之增大(P〈0.01),(D/A)比值增大(P〈0.01),单纯性动脉导管内径增宽3例.内径均〉Smm,诊断为动脉导管瘤,产后随访均未见明显异常,法乐四联症合并动脉导管狭窄I例,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动脉导管增宽l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实时观察胎儿期动脉导管内径变化,是诊断部分心脏结构畸形的重要线索。
刘湧王琼刘艳君赵蕊
关键词:超声诊断胎儿动脉导管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右心房、右心室、主肺动脉内径和年龄均较正常肺动脉压组增大,两组缺损直径差异无显著性;女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男性增高。结论: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右心容量负荷过重易发生肺动脉高压,缺损直径不能真实反映分流量大小;年龄增长有助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阳维德郑萍刘艳君
经食管超声在选择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病例中的应用
2001年
郑萍刘艳君罗秀锋阳维德邹连英
关键词: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经食管超声TTETEE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予即刻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术毕PDA和VSD杂音消失,即刻造影和TTE随访均无残余分流;ASD术后即刻TTE示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PDA、ASD或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
阳维德郑萍罗秀锋刘艳君邹莲英李润英
关键词:介入治疗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131例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13例心衰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HFPEF组(LVEF≥50%)131例和对照组(LVEF<50%)82例,HFPEF组又分为左室正常亚组和左室扩大亚组,对各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FPEF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女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HCM)、E/A比值<1.0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心肌梗死和扩张型心肌病比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左室正常亚组的高血压、HCM、E/A比值<1.0的比率和LVEF均高于左室扩大亚组(P<0.01或P<0.05);各组冠心病、糖尿病及房颤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PEF患者在心衰中的比率较高,年龄较大、女性和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左室正常者主要为舒张功能异常,左室扩大者可能存在收缩功能异常。
阳维德郑萍刘艳君
关键词: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左室功能
先兆性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先兆性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5 3例AMI患者根据AMI前48h内有无先兆性心绞痛分为观察组 92例和对照组 61例 ,测定入院后肌酸磷酸激酶 (CPK )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情况 ,观察住院期间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CPK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t =2 .685 ,P <0 .0 1) ,而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t =2 .64 0 ,P <0 .0 5 ) ,此外 ,左心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死亡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 <0 .0 5 )。结论 AMI前先兆性心绞痛可产生心肌缺血预适应 ,在AMI后的人类心脏同样存在心脏保护作用 ,有利于减少心肌梗塞面积和保护左心室收缩功能 。
阳维德郑萍刘艳君
关键词:心肌梗塞预后心脏保护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