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珣 作品数:8 被引量:12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桃蚜对[反]-β-法尼烯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21 1997年 [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是多种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成分。本文用触角分部切断法,检测到桃蚜Myzuspersicae触角对[反]-β-法尼烯的敏感部位在原生感觉圈。嗅觉反应表明[反]-β-法尼烯对桃蚜的驱拒效果极显著。触用电位检测结果表明成蚜对[反]-β-法尼烯的电生理反应比若蚜敏感。 张钟宁 涂美华 杜永均 方宇凌 陆翊 刘珣 路虹关键词:桃蚜 芫菁科不同种类成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 被引量:22 2001年 芫菁体内含有斑蝥素 ,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昆虫。近年来我国对斑蝥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 :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为了摸清我国芫菁科昆虫的自然资源和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 ,作者调查了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植物上芫菁科昆虫的种类分布 ,并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了不同性别以及交尾高峰前后的芫菁成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发现雄性成虫体内斑蝥素的含量均高于雌性成虫。 方宇凌 谭娟杰 马文珍 刘举鹏 刘珣关键词:芫菁科 斑蝥素 蓼二醛对蚜虫的拒食活性 被引量:76 1993年 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 )中的天然产物蓼二醛((一)-Polygodial)具有很好的昆虫拒食活性。本文介绍了提取、分离的方法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我国辣蓼叶中含有蓼二醛约为0.08%。合成的蓼二醛在室内对空气、光和热的半衰期分别为34.6天、33.8天和15.6天。室内外生测结果表明,天然蓼二醛的乙醚提取物对蚜虫有很好的拒食活性。 张钟宁 刘珣 娄照祥 李宏文 朱树勋 邹丰关键词:辣蓼 蚜虫 拒食剂 一种灭蝇诱饵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杀虫剂和诱蝇烯及辅料的高效灭蝇诱饵,特征是还含有一种或两种具有家蝇喜爱的食物气味的嗜味化合物,该嗜味化合物为化学物质,如三甲胺(水溶液或盐酸盐)、吲哚、乙缩醛、呋喃酮等,作为有效成分,杀虫剂和诱绳烯及嗜味... 刘珣 娄照祥文献传递 一种灭蝇诱饵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杀虫剂和诱蝇烯及辅料的灭蝇诱饵,特征是还含有一种或两种具有家蝇喜爱的食物气味的嗜味化合物,该嗜味化合物为化学物质,如三甲胺(水溶液或盐酸盐)、吲哚、乙缩醛、呋喃酮等,作为有效成份,杀虫剂和诱绳烯及嗜味化合... 刘珣 娄照祥文献传递 蚜虫报警信息素与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桃蚜定居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89年 蚜虫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它对作物的危害除直接吸取液汁外,更严重的是传播多种植物病毒病(张广学等,1981)。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得蚜虫的抗药性增长很快,而且由于蚜虫迅速得毒和迅速传毒,所以杀虫剂很准保护作物免遭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蚜虫行为控制剂的研究(Montgomery等,1978;Briggs等,1983;Gibson等:1984;Dawsow等,1988;张钟宁等,1988)。 [反]-β-法尼烯是许多蚜虫报警信息素的主要成分。它是蚜虫受到危害时,从腹管分泌出的以告警于其他蚜虫逃散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于1972年被Bowers等人鉴定。Pickett等(1980)进一步报道了蚜虫报警信息素全成分的研究。本文将报道[反]-β-法尼烯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生测结果。 张钟宁 陈晓社 张广学 刘珣关键词:蚜虫 报警信息素 桃蚜 数种蛾类前信息素的散发速率及诱蛾效果 被引量:1 1993年 利用玻璃表面吸附法,在日光灯照射下测定了数种蛾类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从含有这两种醛或其光敏缩醛——顺-1,1-二(邻硝基苄氧基)-十六碳-11-烯和顺-1,1-二(邻硝基苄氧基)-十六碳-9-烯的天然橡胶塞上的散发速率。结果表明:光敏缩醛诱芯随老化时间延长,散发速率逐渐下降,呈直线关系;但下降趋势比醛诱芯散发速率下降的趋势为慢。田间诱蛾效果表明:光敏缩醛诱芯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比醛诱芯均有较长的诱蛾活性。 刘珣 游晓清 孔杰 张钟宁 娄照祥 陈玉琛关键词:信息素 诱蛾 选择性有机磷杀虫剂的研究 阿赛硫磷(Acethion)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 1965年 本文研究了一系列阿赛硫磷(Acethion)类化合物对家蝇头部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被鼠肝羧酸酯酶的水解作用以及对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和小白鼠的毒性。化合物的羧酸酯酶水解速度(CO_2微升)的对数值和抗胆碱酯酶活性的负对数(pI_(50))与烷基诱导效应指数(I)之间都存在直线关系。化合物对家蝇毒性(LD_(50))的对数值与抗胆碱酯酶活性的负对数(pI_(50))之间大致有直线关系,但有些化合物距离直线较远,这可能由于在体内易于进行活化作用使毒性增高。化合物对小白鼠毒性(LD_(50))的对数值与羧酸酯酶水解速度(CO_2微升)对数值之间,没有直线关系。说明羧酸酯酶的水解作用不是此类化合物解毒作用的唯一因素,可能包括磷酸酶的水解作用。所合成的化合物大部分部有选择毒性,其中AP_d的选择比率(LD_(50))小白鼠/LD_(50)家蝇)最高,为221。 刘珣 冷欣夫 杨畔农关键词:水解作用 羧酸酯酶 选择毒性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有机磷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