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 作品数:17 被引量:91 H指数:6 供职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地下水监测及数理分析是地下水动态研究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海岸带地区多以陆域地下水监测为主,海域部分尤其具有多层含水层系统的海底地下水缺少直接监测数据。本研究通过海域钻孔ZK03与ZK08实时监测不同层位海底地下水动态以及海洋潮汐变化,结合其地层结构和沉积演化背景,分析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特征并揭示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具有周期性和分层性特征;全新世含水层与海水关系密切,其海水入侵界面垂向上厚10m左右。海底地下水分层与沉积地层划分大致相同,其动态特征是在地层结构及沉积演化环境影响下,降水、径流及潮汐驱动不同层深地下水间或地下水与海水间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初步构建了海底地下水分布模式,探讨区域地下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关系。莱州湾海底地下水动态研究对于深入分析海(咸)水界面变化机制及探索海底地下水排泄具有推动作用。 侯国华 高茂生 郭飞 孔祥淮 赵金明 仇建东 刘森 郑懿珉关键词:动态特征 一种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采集装置,包括具有底板和侧板且用于放置样品及取样设备的船形本体,船形本体的尾部设有用于支撑工作人员下肢的支撑板。使用时,将样品袋、取样铲等取样设备放置在船形本体中,将采集装置放于... 高茂生 刘森 侯国华基于我国海岸带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5 2015年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等问题是海岸带开发热点问题。根据我国海岸带特点,构建了一套基于海岸带开发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因子;将地质环境要素与功能类型关系进行定量聚类把用地类型分类;基于不同功能用地类型,选择合适评价指标,构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莱州湾南岸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和运用。 郑懿珉 高茂生 刘森 侯国华 郭飞关键词:海岸带 指标体系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莱州湾南岸 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资源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2014年 在分析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资源沉积环境及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地质沉积背景和地下卤水水文特征对比,重新厘定地下卤水层与三次海侵的关系。研究表明,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出现过三次海陆相地层变化序列,其中三个海相地层分别与沧州、献县和黄骅海侵事件相对应,三个卤水层分别赋存于三个海相地层中。在水平方向上,三个海相层的卤水分布基本呈条带状分布;在虞河以西,卤水层形成了中间浓度高,近岸、远岸浓度低的分布格局;在虞河以东,除灶户盐场北部地区浓度最高以外,其余地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在垂直方向上,卤水层呈透镜体状,卤水浓度分带性明显,形成上、下低,中间高的分布格局。第II海相层的卤水分布范围广,浓度高,储量大。 郑懿珉 高茂生 刘森 王松涛 赵金明 王常明关键词:地下卤水 晚更新世 海侵 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高茂生 侯国华 周良勇 岳保静 徐刚 白伟明 王飞飞 刘森 林 该项目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专项的工作项目,在充分利用已有海岸带基础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系统开展山东半岛海岸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海洋...关键词:关键词:地质环境调查 生态环境保护 莱州湾地下卤水形成的古地理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2015年 晚更新世以来在莱州湾南岸形成的地下卤水分布范围大,储量多,但地下卤水成因复杂。分析认为,地下卤水成矿条件受多种因素控制,莱州湾南岸的多源河流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为地下卤水资源的生成创造了良好的补给、运移、过滤、储存、封盖条件。在海退初期,澙湖水体由风暴潮作用下越过沙坝不断注入正常海水和位于其下部河流沉积物地下淡水共同组成,澙湖中产生的高矿化度盐水在回流渗滤作用下进入三角洲前缘,澙湖水体将长时间保持较高浓度稳定状态,在返流过程中卤水盐度会发生水平带状分异;在海退成陆时期,长期蒸发作用和季节性河流物质运输形成卤水存储,陆相沉积物掩埋了前期卤水层即成为地下卤水层;三次大规模海陆变迁,形成三个卤水层相间的分布特征。以澙湖-沙坝为卤水生成反应器,被溶解的组分在蒸发泵作用下产生分馏,在沉积物内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矿物蚀变,在回流渗滤作用下沿潮坪、三角洲前缘生成地下卤水。 高茂生 郑懿珉 刘森 王松涛 孔祥淮 赵金明 郭飞关键词:地下卤水 晚更新世 渤海南部莱州湾晚更新世以来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2018年 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发生了3次重要海侵-海退事件及沉积演化过程,渤海南部多源河流三角洲对莱州湾沉积环境改变作用明显。本文选择莱州湾剖面进行沉积地层对比,结合调查资料和测试数据,初步建立莱州湾沉积地层格架,分析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发现,渤海南部中小河流与黄河泥沙为莱州湾沉积物的共同物质来源,二者在不同阶段分别对莱州湾沉积演化起主导作用。提出本区沉积地层具有分期性、分段性和相关性规律。在124.6~72.0 ka B.P.,60.0~24.4 ka B.P.和10.2~4.0 ka B.P.出现过3次暖湿期,分别对应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主要发育滨浅海相沉积,向南退积为三角洲/潮坪—河流沉积;由陆向海,短源河流沉积贡献降低,黄河沉积贡献增加。在72.0~60.0 ka B.P.和24.4~10.2 ka B.P.出现2次冷干期,分别对应玉木早冰期和玉木晚冰期,河流相发育,三角洲进积。受海陆交互作用影响,晚更新世以来渤海南部莱州湾大致经历了浅海相—三角洲—潮坪—浅海相—三角洲—陆相的沉积演化。 高茂生 郭飞 侯国华 侯国华 孔祥淮 仇建东 黄学勇 孔祥淮关键词:晚更新世 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2015年采集60个大沽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和2个柱状样,测试了样品的粒径及主要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显示,大沽河口地区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局部含有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潮汐对粒径较大的砂、粉砂的分选性较好,对黏土的分选性较差;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Zn、Pb、Cu、Cr、Cd、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0. 29×10^(-6)、29. 35×10^(-6)、80. 55×10^(-6)、69. 92×10^(-6)、0. 08×10^(-6)、0. 05×10-6和8. 63×10^(-6);表层沉积物中各金属元素与平均粒径之间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大沽河口潮间带重金属污染程度整体较低,Hg为主要超标元素,近年来,该地区环境有所改善。 庄海海 高茂生 徐绍辉 侯国华 刘森 黄学勇关键词:潮间带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演化特征研究 咸水入侵是频发于海岸带地区,是在天然和人工双重作用下的缓变型地质灾害,会对当地工农业与居民的生活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自晚更新世以来,随着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多次升降,渤海发生了沧州海侵、献县海侵和黄骅海侵以... 刘森关键词:咸水入侵 地下水模型 文献传递 一种一体化地下水分层原位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调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地下水分层原位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包括控制台、驱动机构、水质参数分析机构和单层采水机构。所述控制台分别与水质参数分析机构和单层采水机构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水质参数... 高茂生 党显璋 侯国华 刁少波 刘森 孙启明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