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龙
-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期前列腺癌间歇性和持续性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比较及生活质量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比较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和持续性内分泌治疗(CHT)的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6例晚期前列腺癌且内分泌治疗有效者随机分为两组。间歇性内分泌治疗(IHT)组41例,持续性内分泌治疗(CHT)组45例,以病情发展或激素非依赖为终点,比较两组疗效。以EORTC QLQ-C30及QLQ-PR25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结果随访时间为1~4.1年,IHT组的第1~4疗程平均间歇期分别为7.5、6.1、5.0、3.3个月,最低PSA平均值从第1周期的0.01 ng/m L到第4周期的0.19 ng/m L,全部患者完成第1周期治疗。IHT组中位进展时间为36个月,CHT组为31个月,两组疾病进展曲线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HT组在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优于CHT组。疾病进展的前列腺癌患者中,Ⅳ期患者所占比例较Ⅲ期大,IHT对前列腺癌Ⅲ期患者疗效优于Ⅳ期患者。结论 IHT与CHT疗效相当,但IHT能提高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治疗费用,且可能更适合Ⅲ期患者。
- 陈志雄李黎明刘晓龙梁家正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内分泌治疗生活质量
- 14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H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43例PH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压升高者135例,其中1、2、3级高血压分别占1.39%、28.67%、64.34%。低血钾者占105例。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40者占75.52%,ARR≥40且肾素活性减低者占24.48%,ARR≥40且醛固酮浓度升高者占44.76%,醛固酮浓度升高且肾素活性降低者占12.59%,醛固酮浓度升高者占61.54%,肾素活性降低者占24.48%。B超、CT及MRI检查肾上腺病变阳性率分别为60.87%、100%、90.91%。CT和MRI对PHA的检出率高于超声(P<0.01)。CT对醛固酮腺瘤和皮质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22%和55%(P<0.01),MRI对醛固酮腺瘤和皮质增生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和100%(P>0.05)。结论:PHA主要表现为中重度高血压,血钾正常者不能排除PHA的诊断。ARR≥40作为切点对诊断PH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对PHA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
- 梁家正李黎明汤坤龙刘晓龙朱国栋
-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低血钾
- 睾丸扭转95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分析睾丸扭转(TT)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7年4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5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3-42岁,平均19.6岁。95例中,91例以阴囊疼痛起病;1例诉右侧睾丸肿大6h,无疼痛;3例以左侧腹股沟区痛性包块就诊。91例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其中88例CDFI提示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3例CDFI提示血流信号正常。91例术前行CDFI检查确诊,4例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睾丸扭转。发病到手术时间〈5h10例,5-10h25例,〉10h60例。结果9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诊断92例为阴囊内睾丸扭转,3例为隐睾扭转。阴囊内睾丸扭转患者中4l例行患侧睾丸切除、51例保留,隐睾扭转患者中1例行隐睾切除、2例行隐睾固定于阴囊内。术后随访68例,随访1个月-15年,1例保留的坏死睾丸发生萎缩,其他67例睾丸大小无异常,术后均无睾丸不适,均术出现再次扭转。结论CDFI是临床上最具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确诊后需及早行手术治疗以挽救睾丸功能,对于隐睾扭转则应慎重保留患侧睾丸。
- 王祥众李黎明朱国栋刘晓龙席栋梁刘宏刚
- 关键词:精索扭转隐睾多普勒治疗学
- 经皮肾镜取石术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尿培养及术中肾盂尿、结石培养结果,探讨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10例行经皮肾镜手术(PCNL)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留取中段尿培养,术中留取肾盂尿,采用标准化Stamey法留取结石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对术后发生SIRS者依据结石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A组和B组。结果:年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取石成功率等在两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前尿培养、肾盂尿培养及结石培养在A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6.7%、44.4%,其中3例发生感染性休克,3种培养均为阳性;在B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9%、6.1%、5.5%。结论: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及结石培养对术后SIRS的发生起到很好地预测作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培养对术后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 张艳涛刘晓龙刘桂彬崔喆
- 关键词:肾结石细菌培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经皮肾镜
-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伴脑膜瘤患者基因突变1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患者,女,63岁,2014年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及皮肤紫纹就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180/100mmHg(1mmHg=0.133 kPa),药物控制不佳,家族成员均无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及皮质醇增多症表现。入院后化验血钾3.1mmol/L;肾素0.2ng·mL-1·h-1(正常值范围0.1~0.8 ng·mL-1·h-1),醛固酮6.5ng/dL(正常值范围5~17.5ng/dL);尿香草基扁桃酸(VMA)18.1μmoL/24h(正常值范围<68.6μmoL/24h尿);血皮质醇21.1μg/dL(正常值范围5~25μg/dL),ACTH<5.0pg/mL(正常值范围0~46pg/mL);24h尿游离皮质醇(UFC)188.3μg/24h(正常值范围30~110μg/24h)。CT平扫提示:双侧肾上腺区可见多发结节样低密度影,CT值约3HU,考虑双侧肾上腺巨结节样增生(图1A、B)。
- 刘晓龙王祥众胡睿李黎明刘晓强
- 关键词:库欣综合征脑膜瘤
-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2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讨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1例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法和病理结果。结果241例患者中,嗜铬细胞瘤223例(92.5%,223/241),副神经节瘤18例(7.5%,18/241)。家族性嗜铬细胞瘤20例。有高血压症状193例,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130例,24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170例。241例患者中病理回报恶性倾向30例,恶性8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75例。随访1~7年,术前有高血压症状者中24例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但仍稍偏高,口服降压药物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其余患者血压恢复正常;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者中复发2例,死亡1例。结论嗜铬细胞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前药物扩容准备可以降低术中并发症的风险,后腹腔镜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和首选的治疗方式。
- 刘晓龙陈文轩李黎明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