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IL-1、IL-8和TNF-α检测及意义
- 2004年
- 目的探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25例急性肝炎,29例慢性肝炎,23例重型肝炎和2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 IL-1、IL-8和 TNF-α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IL-1、IL-8、TNF-α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各型乙型肝炎血清 IL-1、IL-8和 TNF-α水平升高,以重型肝炎最明显(P<0.05);IL-1、IL-8和 TNF-α水平与 ALT、TBIL、PT 呈正相关。结论血清 IL-1、IL-8和 TNF-α参与各型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血清中 IL-1、IL-8、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 陈瑞烈王文锋周震刘敏陈造基林立民
- 关键词:IL-8TNF-Α血清乙型病毒性肝炎TBIL肝脏炎症
-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研究被引量:15
- 2005年
- 探讨血清IL-1、IL-6和TNF-α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采用双抗体 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 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正常人(P<0.01);其升高水平与血清ALT、TBil、PT呈显 著相关(P<0.05和P<0.01);重型乙型肝炎死亡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P<0.01)。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6、TNF-α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IL-1、IL-6、TNF-α对 判断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陈瑞烈王文锋周震刘敏
- 关键词: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 肝炎肝硬化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与肝组织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7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β2-MG水平,并与44例急性肝炎病人及31例正常人血清β2-MG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肝炎病人血清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β2-MG水平(P〈0.01);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病人血清β2-MG水平(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β2-MG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组(P〈0.05)。结论 血清β2-MG水平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损害的程度,动态观察β2-MG水平变化有助于疗效判断及预后估计。
- 陈瑞烈李吉婷刘敏王文锋
- 关键词:肝硬化肝炎Β2-微球蛋白
-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β_2-微球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02年
- 探讨重型乙型肝炎血清 β2 微球蛋白 (β2 -MG)水平与肝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 5 3例重型乙型肝炎、4 4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31例正常人血清 β2 -MG水平。重型乙型肝炎血清 β2 -MG水平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及正常人血清 β2 -MG水平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 β2 -MG水平与Alb呈负相关 ,与ALT、T -Bil、PT呈正相关 ;重型乙型肝炎死亡者血清 β2 -MG水平显著高于存活者。血清 β2 -MG水平是反映肝组织损害程度良好指标 ,对了解重型肝炎病情危重程度 ,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陈瑞烈李吉婷刘敏方少鹏
- 关键词:重型乙型肝炎血清放射免疫法
- 重型乙型肝炎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研究
- 目的探讨血清IL-1、IL-6和TNF-α在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6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结果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
- 陈瑞烈李吉婷王文锋刘敏洪奋玲
- 关键词: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4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患者中123例(848%)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78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538%),共分离细菌82株,包括11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40株,为主要致病菌,占488%。药敏试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 陈瑞烈朱文平王文峰刘敏洪奋玲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重型病毒性肝炎第三代头孢菌素PMN
- 蝮蛇抗栓酶辅助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 1995年
- 蝮蛇抗栓酶治疗 H·V22例,与复方丹参治疗 H·V14例对比。结果治疗组 TTT和血清球蛋白复常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能使异常的纤维蛋白原、体外血栓干重、湿重,红细胞电泳时间,血沉率和血沉方程K值恢复正常。改善了异常血流变。该药有去纤、降粘、解聚、溶栓功能、是防治H·V血瘀症,防治慢性化的“活血化瘀”药。
- 方少鹏刘敏颜建中
- 关键词:蝮蛇抗栓酶病毒性肝炎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