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芳

作品数:42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轻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2篇机械工程
  • 4篇化学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摩擦学
  • 10篇润滑
  • 10篇添加剂
  • 9篇润滑油
  • 8篇再生油
  • 8篇摩擦学性能
  • 8篇抗磨
  • 8篇发动机
  • 7篇机油
  • 7篇发动机油
  • 5篇液压
  • 5篇液压油
  • 5篇润滑剂
  • 4篇植物油
  • 4篇抗磨液压油
  • 3篇水基润滑剂
  • 3篇汽油
  • 3篇理化性能
  • 3篇纳米
  • 3篇减摩

机构

  • 31篇武汉材料保护...
  • 21篇武汉轻工大学
  • 10篇武汉工业学院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1篇上海宝钢工业...

作者

  • 42篇刘建芳
  • 20篇顾卡丽
  • 10篇李健
  • 9篇赵源
  • 6篇段海涛
  • 5篇金永亮
  • 4篇魏雷
  • 3篇钱绪政
  • 3篇贾丹
  • 3篇向亚玲
  • 3篇刘晶晶
  • 2篇王杰鹏
  • 2篇郑刚
  • 2篇高万振
  • 2篇高新蕾
  • 2篇曾万勇
  • 2篇王鼎
  • 1篇杨雪
  • 1篇刘仁德
  • 1篇薛俊

传媒

  • 11篇润滑与密封
  • 4篇材料保护
  • 3篇润滑油
  • 2篇武汉工业学院...
  • 2篇2009全国...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中国测试
  • 1篇科教导刊
  • 1篇中国科技经济...
  • 1篇第二届全国工...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 5篇2004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再生润滑油在不同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再生添加剂方法对废汽轮机油和废油膜轴承油进行再生处理,去除废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分,补加适合的添加剂。针对汽轮机和轴承的摩擦副材料特点,采用钢-钢、钢-铜摩擦副材料,在四球摩擦试验机上研究不同试验条件如不同载荷和速度、不同摩擦副材料下再生汽轮机油和油膜轴承油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对应的新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再生油对于不同的摩擦副材料(钢/钢和铜/钢)、在不同载荷和速度条件下都具有广泛的润滑适应性,抗磨减摩性能达到甚至超过新油。
刘建芳段海涛顾卡丽
关键词:再生油摩擦学性能润滑
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及其摩擦学性能初探
润滑是减少摩擦及磨损的重要措施之一,润滑油消耗对我国能源结构已经产生重要影响,而大量的废润滑油存在及其不合理处理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及其环境污染效应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废润滑油再生利用的意义和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废...
顾卡丽刘建芳赵源李健
关键词:废润滑油摩擦学性能润滑油添加剂
文献传递
一种再生废抗磨液压油HM68的添加剂ZF
添加剂ZF是将甘油三油酸酯35-45g、103石油磺酸钙清净剂21-29g和204抗氧抗腐剂32-38g,在120℃-130℃反应成.再生油恢复了摩擦学功能,还显著优于原新油。
顾卡丽刘建芳赵源王鼎
聚四氟乙烯乳液对绿色水基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将聚四氟乙烯乳液作为绿色水基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改进剂,通过四球试验机和销盘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绿色水基润滑剂M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具有亲水性)复配后的抗磨减摩性能,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水基润滑剂M与聚四氟乙烯乳液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聚四氟乙烯乳液在摩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磨减摩作用,可使绿色水基润滑剂M的承载能力增加41%,磨斑直径减少2.2%;聚四氟乙烯乳液在摩擦过程中可能起到磨屑抛光作用。
刘建芳顾卡丽李健
关键词:磨屑抛光抗磨减摩
2012-2022年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献调研
2023年
“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支撑”、“人才强国”,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相关。通过文献调研法对2012-2022年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梳理,从文献来源、研究机构、基金支持、专业化发展的新需求、面临的问题以对策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向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文献调研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国家需要人才引领驱动,人才强国。而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直接相关。对2012-2022年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以期达到总结过去、反思现在、展望未来的目的。通过文献调研法了解国内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状况,将主题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以文献分析软件对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和建议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1 文献收集和筛选以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题词检索公开发表的相关期刊论文,检索式和检索结果见表1。国内对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在2002年以前几乎是空白,2002年以后开始有相应研究,2015年文献量达到高峰,然后有回落趋势(如图1)。以时间作为检索限定条件,三大数据库检索到的2012-2022年的文献均占60%以上,共收集这个时间段内围绕“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主题的期刊论文1005篇。对于初步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去重删除重复文献,对剩余文献先从题名、摘要两�
刘建芳曾万勇
关键词:高校教师
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基础油热氧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采用恒温箱氧化法,将三羟甲基丙烷油酸酯(TMPTO)基础油分别在不同温度下(95、135、175、250℃)进行连续氧化,测试不同氧化时间下TMPTO的运动黏度和总酸值,获得其热氧化行为与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的定量关系;运用红外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TMPTO不同氧化时间下的热氧化产物和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热氧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随着热氧化时间的延长,TMPTO基础油运动黏度的对数和总酸值呈线性增加关系,热氧化温度越高,线性斜率越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氧化时间的增加,TMPTO基础油的氧化诱导温度降低;FTIR分析表明TMPTO基础油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了氢过氧化物以及醇类产物。
金永亮钱绪政向亚玲刘建芳李健
一种再生废抗磨液压油HM68的添加剂
添加剂ZF是将甘油三油酸酯35-45g、T103石油磺酸钙清净剂21-29g和T204抗氧抗腐剂32-38g,在120℃-130℃反应成。再生油恢复了摩擦学功能,还显著优于原新油。
顾卡丽刘建芳赵源王鼎
文献传递
市区工况车用发动机油质量衰变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车辆使用工况的多变性、发动机油的多样性、换油周期确定的复杂性,对同一台车两个换油周期内的运行状况和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同步检测,探讨市区工况下车用发动机油的性能衰变规律,以期为润滑油的合理使用和更换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润滑油的总酸值随运行时间延长呈线性增长,矿物油总酸值增大的幅度大于半合成油;润滑油的运动粘度、起始氧化温度随运行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矿物油运动粘度和起始氧化温度降低幅度小于半合成油。一台车获得的试验结果有限,要得到共性规律,还需加大试验车和试验油的数量以及拓宽运行环境,为发动机油质量衰变规律和换油周期的研究提供更为充足、科学的参考数据。
刘建芳魏雷钱绪政李健
关键词:发动机油理化性能衰变规律
植物油基润滑剂的化学修饰方法及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植物油较差的氧化安定性和低温流动性是限制其作为润滑剂的关键因素,而化学修饰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对植物油的几种主流化学修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环氧化、酯交换、氢化、脂肪酸内酯的合成;从反应机制、条件和产物性能方面对植物油修饰方法进行探讨,阐述各种修饰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植物油替代矿物润滑油的研究开发前景,并指出需在生物基润滑剂的分子设计、植物油化学修饰方法的工业化应用、改性植物油与添加剂的协同效应、规模化制备工艺等方面,对植物油基润滑剂的研究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刘超刘建芳
关键词:化学修饰植物油环氧化酯交换
基于实车试验数据的发动机油换油周期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0年
车用发动机油的不合理更换导致我国润滑油消耗量不断升高,使用成本增加,并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中通过对7辆在常规城市工况条件下运行的民用轿车进行多个换油周期行车测试,定期采集润滑油样并应用PDSC方法检测试验油样的起始氧化温度,依据测试获得的312组试验数据样本,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润滑油起始氧化温度与车辆运行里程和运行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现行换油周期偏于保守,换油时的润滑油的起始氧化温度值较高,仍具有优良的氧化安定性,属于过度更换.因此,我国车用润滑油的换油周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所建立的模型简洁直观,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以及预测精度,可供车主在决定更换润滑油时进行简单、方便和直接的判断.
马利欣魏雷刘建芳贾丹贾丹段海涛
关键词:车用润滑油换油周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