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文

作品数:74 被引量:511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胰腺
  • 18篇腺癌
  • 13篇肿瘤
  • 13篇甲状腺
  • 11篇细胞
  • 10篇胰腺癌
  • 10篇外科
  • 10篇腹腔
  • 10篇腹腔镜
  • 9篇修补术
  • 9篇乳头
  • 9篇乳头状
  • 8篇乳头状癌
  • 8篇手术
  • 8篇切除
  • 8篇疝修补
  • 8篇疝修补术
  • 8篇甲状腺癌
  • 7篇腺肿瘤
  • 7篇镜检

机构

  • 73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4篇刘子文
  • 36篇赵玉沛
  • 27篇廖泉
  • 23篇张太平
  • 20篇戴梦华
  • 15篇陈革
  • 13篇郭俊超
  • 9篇胡亚
  • 8篇吴文铭
  • 7篇丛林
  • 7篇王维斌
  • 7篇朱预
  • 7篇李小毅
  • 6篇张磊
  • 6篇刘跃武
  • 6篇张立阳
  • 6篇陈曙光
  • 5篇李晓斌
  • 5篇蔡力行
  • 4篇徐协群

传媒

  • 10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基础医学与临...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华消化外科...
  • 4篇中华疝和腹壁...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医刊
  • 2篇腹腔镜外科杂...
  • 2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农垦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一种较为常见现象,已引起患者及外科医师的重点关注。妊娠期及产褥期腹白线的松弛及延长是发生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最主要原因,其分离可导致腰背部疼痛、盆底功能障碍、合并腹壁疝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美观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干预措施以恢复腹壁正常结构和功能。虽然尚未建立起系统的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断及治疗体系,但多学科协作、多途径及方法相结合是治疗该疾病的切实可行办法。
曹桢刘子文
关键词:产后补片物理治疗
胰岛素瘤诊治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赵玉沛张太平廖泉戴梦华邢小平金征宇李方杨爱明刘子文蔡力行丛林郭俊超陈革胡亚吴文铭
研究目的:胰岛素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该病引起反复低血糖发作可致永久性脑损伤,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以往该病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该项目针对胰岛素瘤诊疗现状,试图建立了一套以手术治疗为核心的综合诊治...
关键词:
关键词:胰岛素瘤肿瘤治疗
甲状舌管癌的临床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甲状舌管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0例甲状舌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160例患者中,甲状舌管癌3例(1.88%)。3例均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变,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舌管乳头状癌。其中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并证实为转移癌,术后采用I131治疗。分别随访2、10和14年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甲状舌管癌发病率极低,诊断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治疗原则首选手术切除,必要时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
朱莹莹赵大春陈兴明刘子文郭颖高志强
关键词:甲状舌管乳头状癌
一种胰肠吻合手术训练模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胰肠吻合手术训练模具,包括断胰腺模型、胰管模型、胰管支撑管及空肠模型;其中所述断胰腺模型为椭圆锥形,其底面具有朝向所述断胰腺模型内蜿蜒延伸的盲孔,所述盲孔的形状与所述胰管模型的形状和长度相适配以使所述胰...
蔺晨高俊义吴文铭赵峻潘慧刘子文戴梦华廖泉张太平赵玉沛
文献传递
MDR1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3年
张立阳赵玉沛廖泉郭俊超刘子文陈革张太平
关键词:胰腺癌细胞株免疫组织化学
瑞芬太尼与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及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比较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和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射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30)、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30)。术中以七氟烷和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经静脉缓慢滴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即刻,C组和D组同时停止输注瑞芬太尼;R组维持瑞芬太尼2 ng/m L靶控输注直至拔管结束。记录拔管期间患者呛咳评分、BP、HR、拔管后呼吸频率、镇静评分和咽痛评分。结果拔管期间呛咳评分为0分(无呛咳)或1分(1次呛咳)的患者的比例在R组(73.3%)显著高于C组(40%)和D组(40%)(P<0.05);R组MBP显著低于C组和D组(P<0.05);R组和D组HR均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醉苏醒期间,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预防呛咳反射及血压升高方面效果优于单次给予右美托咪定;两者在稳定心率方面效果相当;拔管后两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作用。
崔旭蕾马满娇胡艳君王玲刘卫刘子文何小东黄宇光
关键词:瑞芬太尼麻醉恢复期呛咳
慢性胰腺炎诊治再总结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进一步总结我院慢性胰腺炎的诊治经验,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1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129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9例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病1年内确诊率42.6%,5年内确诊率可达82.2%;长期饮酒导致慢性胰腺炎者占38.8%,胆源性者占27.9%;B超、CT和磁共振(MRI/MRCP)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8.3%、80.6%和82.0%,ERCP检查阳性率为46.3%;尿对氨基苯甲酸(PABA)试验阳性率为71.6%;74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94.6%疼痛明显减轻,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结论慢性胰腺炎的病因特点有所变化,长期饮酒致病的比例增高;尽早明确诊断,去除诱因,口服止痛药物及胰酶制剂,适时选择适当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有利于减轻慢性胰腺炎病人的症状,延缓病变进展。
曹越赵玉沛廖泉张太平戴梦华刘子文
关键词:胰腺炎手术
青少年腹股沟疝修补材料选择被引量:2
2019年
刘子文(北京协和医院)青少年腹股沟疝中亦有病史较长、腹横筋膜存在不同程度缺损、疝囊较大的病例。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可能就会导致术后复发率较高,应考虑对腹股沟管后壁及腹横筋膜的缺损或薄弱进行修补和加强。成人腹股沟疝多使用不可吸收材料(如聚酯、聚丙烯),这些材料植入青少年病人体内,不但不能随其身体生长而伸展,而且还可能会出现挛缩的情况,造成术后局部牵拉和异物感明显,甚至发生慢性疼痛,有报道称还可能造成精索粘连、输精管堵塞,甚至影响生育。
刘子文杨子昂陈健民嵇振岭石玉龙翁山耕陈浩姚琪远
关键词:青少年腹股沟疝补片疝修补术
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被引量:8
2013年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胰腺手术也得到进一步开展,其中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是目前开展例数最多,最具有腹腔镜技术优势的手术。目前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手术主要适应证为位于胰体尾的良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随着脾脏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保留脾脏血管和不保留脾脏血管的术式,即Kimura法和Warshaw方法。Kimura方法技术要点是在离断胰腺后,将远端胰腺提起,由右向左分离远端胰腺和脾脏血管至脾门,分离钳夹分支血管,切除远端胰腺及肿物。Warshaw方法是在离断胰腺后,同时离断脾脏血管,连同脾脏血管一起游离远端胰腺至脾门处,分离出脾门血管后离断,保留胃短血管及胃网膜左血管,以保证脾脏血液供应。本文对两种方法的技术环节及优缺点进行论述,以其最大程度保留脾脏功能。
戴梦华石宁刘尚龙廖泉张太平郭俊超丛林陈革胡亚刘子文赵玉沛
关键词:胰腺肿瘤腹腔镜检查胰腺切除术保留脾脏
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ATRA处理肝癌细胞系HepG2与SMMC-7721,选择MTT法分析细胞增殖。利用实时PCR方法研究ATRA对miR-18a表达的影响,并选择特异抑制剂Anti-miR-18a处理肝癌细胞,利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设计拯救实验,利用ATRA处理转染miR-18a模拟物的肝癌细胞系,利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TRA可以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增殖,A490吸光度值分析显示,HepG2经ATRA处理后,细胞增殖分别被抑制74%(P〈0.05,36h)、72%(P〈0.01,48h)、67%(P〈0.05,72h);SMMC-7721经ATRA处理后,细胞增殖分别被抑制68%(P〈0.05,48h)、64%(P〈0.01,72h)。miR-18a在肝癌细胞HepG2与SMMC-7721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上调4.7倍(P〈0.05)、3.8倍(P〈0.05);ATRA处理后,HepG2与SMMC-7721内源性miR-18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调67%(P〈0.05)与56%(P〈0.05)。过表达miR-18a的肝癌细胞HepG2与SMMC-7721对ATRA的抑制作用出现耐受,其中HepG2细胞增殖上调1.2倍(P〈0.05),SMMC-7721细胞增殖上调1.25倍(P〈0.05,24h)与1.2倍(P〈0.05,48h)。结论ATRA可通过下调肝癌细胞内源性miR-18a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刘子文刘长征刘卫张太平陈松森赵玉沛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肝细胞癌癌基因细胞增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