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梅
- 作品数:61 被引量: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帕金森病LRRK2基因S1647T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 郑一帆吴琪方莹莹刘妍梅冼文彪符小丽江璐璐陈玲裴中
- 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核磁共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核磁共振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13例,行常规核磁共振序列及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扫描,获得双侧黑质、红核的标准化体积、各向异性比值、表观弥散系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研究其与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红核及黑质的标准化体积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帕金森病组黑质的各向异性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表观弥散系数低于对照组(P<0.01),帕金森病组黑质的各向异性比值与病程呈负相关,与年龄、病情严重度、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无相关性。结论:应用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核磁共振能够获得较高分辨率的黑质、红核影像,可协助帕金森病的诊断。
- 刘妍梅陈玲裴中周鸿雁钱浩张中伟杨智云冼文彪郑一帆陈杰张思乐黎锦如刘焯霖
- 关键词:帕金森病表观弥散系数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疗效研究-术后3年随访结果
-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后3年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 符小丽黎锦如刘焯霖陈玲刘金龙冼文彪刘妍梅杨超郑一帆裴中曾进胜
- 轻度脑白质病变不影响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改善
- 目的 探讨脑白质病变(WMLs)对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运动症状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40例于2006年8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双侧丘脑底核(STN) DBS术的PD患者,于术前行3.0T核磁共振...
- 刘妍梅冼文彪郑一帆江璐璐杨智云刘金龙杨超裴中黎锦如刘焯霖梁秀龄陈玲
- PU-447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影响睡眠状况
- 陈杰陈玲周鸿雁钱浩冼文彪刘妍梅刘焯霖裴中
- 上下肢训练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下肢训练方法及系统,用于提高对目标用户进行上下肢训练时进行控制的准确率。方法包括:对目标用户进行上下肢训练,基于预设的训练周期,通过预置的三维点云采集装置对目标用户进行点云数据采集...
- 何丹林少英利婧唐舒锦刘妍梅
- LRRK2基因S1647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LRRK2基因S1647T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试图找出与PD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遗传学因素。方法通过传统遗传学方法分析69例PD患者LRRK2基因S1 647T多态性,选用动物流畅性测验(...
- 郑一帆陈玲裴中吴琪方莹莹冼文彪刘妍梅江璐璐叶静
- 文献传递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术后五年随访研究
-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 DBS)术后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探讨STN DBS对患者的运动症状、生活质量、睡眠和智能的影响以及术后药量的变化.方法 对10位PD患者分别于STN DBS...
- 江璐璐冼文彪刘金龙杨超刘妍梅叶静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肢体灵巧性
- 目的探索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手指灵巧性受损是否与肢体运动失用有关及其可能影响因素,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对其有无改善
- 陈杰刘妍梅周鸿雁刘金龙陈玲张思乐冼文彪郑一帆黎锦如刘焯霖裴中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精准康复的个案分析
- LSVT BIG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LSVT LOUD有效改善患者的言语功能;基于ICF理念,通过神经内科、康复科的团队合作,制定了精准康复措施,这例帕金森病患者获得了很好的康复效果。
- 刘妍梅卞瑞豪谭茗丹
- 关键词:帕金森病言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