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远理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登革热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3篇伊蚊
  • 3篇白纹伊蚊
  • 2篇碘缺乏
  • 2篇碘缺乏病
  • 2篇碘盐
  • 2篇疫情
  • 2篇流感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灭蚊
  • 2篇疾病控制
  • 2篇发病
  • 1篇碘盐监测
  • 1篇碘营养
  • 1篇性传播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前

机构

  • 15篇广州市海珠区...
  • 2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凌远理
  • 10篇刘青连
  • 4篇潘捷云
  • 3篇杨波
  • 2篇郭钜旋
  • 2篇罗雷
  • 2篇谭锦花
  • 1篇陈晓燕
  • 1篇江春苗
  • 1篇郭鹏娟
  • 1篇李晓宁
  • 1篇张晓
  • 1篇王军
  • 1篇蔡文锋
  • 1篇刘文辉
  • 1篇甘标
  • 1篇周莹

传媒

  • 3篇海峡预防医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流行强度与社区空间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索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流行强度与社区空间因素的相关性,为制定登革热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广州市海珠区各社区居委会人口密度、平均年龄、人均居住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庭院内绿地面积和平均楼龄等资料,分析其对当年登革热流行强度的影响。结果广州市海珠区2014年登革热平均发病率为3.40‰,多因素分析:庭院内露天绿地面积越大(OR=5.23)、公共绿地面积越小(OR=0.23)、人口平均年龄越大(OR=1.12),登革热流行强度越大(P<0.05)。结论社区人口和环境等空间因素对登革热流行的影响是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庭院内露天绿地的孳生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防控策略应结合当地社区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
潘捷云凌远理周莹蔡振练刘青连
关键词:登革热人口
无人机喷洒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对白纹伊蚊杀灭效果现场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应用无人机对白纹伊蚊成蚊及幼虫进行药物喷洒处置,观察施药前后白纹伊蚊成蚊及幼虫致死数量的变化,计算蚊虫杀灭率,评估采用无人机喷洒常用杀虫剂防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无人机喷洒药物24 h成蚊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三组不同药物浓度试验组在施药6、12、24 h对成蚊杀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药物浓度组施药6、12、24 h不同时间点之间相比较,三组药物浓度对成蚊杀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无人机喷洒药物24 h幼虫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三组不同药物浓度试验组在施药6、12、24 h对幼虫杀灭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5%浓度与6.0%浓度在3个时间点对幼虫的杀灭率均有差异,而1.5%与3.0%药物浓度、3.0%与6.0%药物浓度则无差异。施药6、12、24 h不同时间点之间相比较,三组药物浓度对幼虫杀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无人机喷洒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可有效杀灭白纹伊蚊,这为登革热疫情暴发时针对环境复杂、人员喷洒无法深入作业的外环境进行蚊媒杀灭应急处置提供了新的有效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现场蚊媒灭杀的效果和效率。
张嘉鹏李晓宁凌远理刘青连许南瑜蔡文锋孙超丰夏芳芳潘捷云罗雷
关键词:白纹伊蚊灭蚊效果
广州市海珠区2015年工地伊蚊孳生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工地伊蚊孳生地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工地登革热媒介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随机抽取12条街道,进行工地伊蚊密度横断面调查,计算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并评价蚊媒风险。结果海珠区共调查88个工地,平均容器指数M(P25,P75)为15(0,40),城乡结合地区显著高于城区(Z=40.06,P<0.001);闲置工地平均容器指数最高,小型工地则最低,大中型、小型和闲置工地间有显著性差异(Z=12.38,P=0.002);此外,蚊媒风险评估,工地达标率仅36.36%。结论海珠区工地伊蚊媒介密度较高,存在登革热爆发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工地蚊媒控制,坚持卫生环境、清除孳生地和定期灭蚊等有效措施,才能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潘捷云蔡振练凌远理刘青连王军
关键词:白纹伊蚊工地登革热
1起由奥密克戎BA.2引起的原因不明新冠肺炎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1起原因不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本土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下一步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2022年3-4月发生在海珠区12例本土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疫苗接种效果及防控措施等因素,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这起疫情共报告12例感染者,均为确诊病例。临床表现:发热10例(占83.33%),咽痛7例(占58.33%),咳嗽7例(占58.33%),乏力5例(占41.67%),头痛或头晕4例(占33.33%),胃肠道症状2例(占16.67%),肌肉酸痛1例(占8.33%)。临床分型:轻症10例(占83.33%),普通型2例(占16.67%),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病时间最早为3月27日,最后1例为4月15日。发病高峰集中在4月8和10日,共5例(占41.67%)。病例最短潜伏期2 d,最长14 d,平均6.55 d。按聚集性分布,羊羊服装公司7例(占58.33%),广州市三中学校3例(占25.00%),家庭发病2例(占16.67%)。男女性别比为1∶3,发病年龄最小18岁,最大59岁,12例病例均为青壮年,其中21~<60岁为9例(占75.00%),18~<21岁为3例(占25.00%)。职业分布:职员最多,占58.33%,其次家务待业占25.00%,学生占16.67%。通过1∶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58名高风险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的发病比较,发病与未发病的疫苗接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1,P>0.05)。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58名高风险密切接触者性别发病比较,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与未发病的男女性别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05)。结论这起疫情由奥密克戎BA.2引起,感染来源不明,存在隐匿传播。因此加强个人防护,发挥医疗单位、药房哨点作用和行业监测作用是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十分必要的措施。
刘青连郭钜旋陆家海凌远理
2011―2016年广州市海珠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11―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HFRS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广州市海珠区2011―2016年HFRS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共报告HFRS 256例,年均发病率为2.68/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以12月至次年4月发病最多,共报告149例,占病例总数的58.20%。男性173例,女性83例,男女性别比为2.08∶1。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其中21~59岁年龄组共报告218例,占病例总数的85.16%。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离退休人员和工人为主,共报告212例,占病例总数的82.81%。结论广州市海珠区HFRS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鼠灭鼠、积极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和接种疫苗等综合防控措施。
凌远理陈晓燕刘青连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广州市海珠区近10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居民户食用碘盐情况,为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缺乏病碘盐监测方案》,每年抽取9个监测点,每监测点抽取32户居民户,2002-2011年10年间共采集2 880份居民户食用盐,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对采集的食用盐进行含碘量检测,并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结果海珠区近10年居民户的碘盐覆盖率为97.2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93%;各年度的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90%以上,但盐碘的变异系数、非碘盐频数较高;居民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广州市海珠区连续10年居民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符合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但需继续加大碘盐监管力度,提高碘盐含碘量均匀度,打击私盐,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居民正确食用合格碘盐。
林彦敏杨波凌远理
关键词:碘盐碘缺乏病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疫情与伊蚊密度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分析广州市海珠区2017-2021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变化,为登革热的蚊媒密度监测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广州市海珠区2017-2021年登革热病例资料和伊蚊监测资料,对2017-2019年和2020-2021年资料分组,分析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点和伊蚊密度消长情况。结果显示,2017-2021年,广州市海珠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517例,其中2020-2021年仅报告7例,8-11月为每年登革热报告病例的高峰期。新冠肺炎疫情前,本地病例数与输入病例数(rs=0.63,P<0.05)、BI(rs=0.73,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伊蚊密度高峰期为5-10月,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的平均BI(χ2=1143.40,P<0.001)、MOI(χ^(2)=188.30,P<0.001)、SSI(χ^(2)=4499.43,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总体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和发生后,高风险区域伊蚊密度都比低风险区域高。新冠肺炎疫情后,海珠区登革热报告病例数和伊蚊密度均降低,但是登革热高风险区域伊蚊密度依然高于低风险区域,仍存在一定的暴发风险,因此政府应继续采取更精准的措施来严防登革热疫情。
黄晓彤凌远理刘青连孙超丰夏芳芳许南瑜罗雷刘文辉潘捷云
关键词:登革热
2018年广州市1例钩端螺旋体病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该文对2018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1例钩端螺旋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患者12月7日发病,12月10日因头痛、肌肉痛、咳血、咳嗽等症状就诊,初诊结果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待排”,但治疗无效,辗转4家三甲医院,于12月16日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虽经对症治疗,但病情未好转,于12月17日死亡。该文报道其诊治流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谭锦花江春苗凌远理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
2020年广州市登革热防控试点的蚊媒密度监测分析
2024年
目的 比较环境卫生治理和化学灭蚊对蚊媒密度的控制效果,为有效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广州市海珠区老旧城区试点的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成蚊密度指数(adult mosquito density index, ADI)、标准间指数(standard space index, SS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squito ovitrap index, MOI)原始数据,根据以上蚊媒指标进行蚊媒密度风险分级,对环境卫生治理组、化学灭蚊组干预后的蚊媒密度的风险等级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期后,环境卫生治理组与对照组蚊媒密度风险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P<0.05),化学灭蚊组与对照组蚊媒密度风险等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05),环境卫生治理组与化学灭蚊组蚊媒密度风险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结论 环境卫生治理干预措施对降低蚊媒密度具有持续性效果,能达到有效防控登革热的目标。
潘捷云孙超丰许南瑜凌远理刘青连郭鹏娟夏芳芳
关键词:登革热
广州市海珠区2011—2016年流感流行特征
2018年
目的分析海珠区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海珠区2011—2016年国家疾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流感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海珠区2011—2016年共报告流感7 322例,年均发病率7.67/万;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在每年的3~6月(76.9%);性别比1.2∶1,年龄以0~19岁儿童青少年为主(81.5%),职业以儿童和学生为主(81.0%)。结论海珠区2011—2016年流感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大监测和宣教力度,积极推广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凌远理陈晓燕
关键词:疾病控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