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毅
- 作品数:86 被引量:655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育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 不同类型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其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25
- 2003年
-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多穗型、中穗型、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高产小麦的产量性状及其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关中灌区生产条件下3种类型品种都能获得高产,但中德型和大穗型具有更大的产量潜力;与丰产品种相比,高产品种籽粒灌浆期的叶面积系数(LAI)、旗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Chl)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等几个重要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叶功能期持续期长、净光合速率高而衰减速率慢是高产品种籽粒产量高的重要生理原因。
- 张玲丽王辉冯毅闵东红李学军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生理特性叶面积系数叶绿素丙二醛
- 优质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性状选择策略被引量:3
- 2003年
- 采用全籽粒品质分析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测定方法分析了11个新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并结合产量性状以小偃22为产量对照,以小偃6号为优质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5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比对照增产显著。8个小麦新品系品质性状SDS沉降值优于对照并达优质专用面包麦指标。其中98(7)13-0-1-14,95-(3)0-44-0-3,95(3)0-8-3-6,94(1)-25-10-4既增产显著又达到优质指标。从而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系)的高代决选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李学军闵东红孙道杰冯毅王辉
- 关键词:小麦品质性状
- 提高小麦品种稳产性、适应性的后代选育策略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西农 8 72 7的成功选育为稳产性、适应性品种选育提供了借鉴。本试验以西农 872 7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稳定的 5个高代选系为材料 ,采用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试点的试验设计 ,运用 Eberhart- Rusell分析方法 ,推算出参试品系的稳定性参数 ,分析和比较它们的产量稳定性及环境适应性 ,并据此筛选出适应性强、稳产性好的优良品系。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高代出圃选系后代选育的探讨性见解 ,为今后高产、稳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参考。
- 闵东红王辉李学军孙道杰冯毅李向拓
- 关键词:小麦选育策略稳产性适应性
-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被引量:14
- 2015年
- 以2012—2013年我国黄淮麦区111份小麦新品系为研究对象,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分析,为小麦新品系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参试材料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变异幅度,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不孕小穗数>穗下颈长>旗叶面积>穗粒数>旗叶长>千粒重>穗下茎节长>穗长>旗叶宽>结实小穗数>株高>小穗数。2)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小穗数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不孕小穗数均与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遗传距离远近与材料的来源地无必然联系,表明随着育种水平的提高,育种家和育种单位更加注重优良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 姚盟张玲丽冯毅郑锦娟宋喜悦
- 关键词: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
- 一种小麦群体调节能力的鉴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品种群体调节能力的鉴定方法。包括:以黄淮地区当地正常播期为第一播期,再间隔25‑30天为第二播期;以黄淮当地第一播期的正常播种密度为第一播种量,以正常播种密度1/2为第二播种量;第二播期的播种量与第一...
- 孙道杰冯毅张玲丽许小宛姚俭昕高雅洁王辉
- 一批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其分子标记鉴定被引量:8
- 2019年
- 为深入了解和利用黄淮麦区新育成小麦品种(系),本研究以黄淮南片2016-2017年度参加国家区试的81份普通小麦品种(系)及本课题组育成的10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二维排序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对供试材料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并选用10个分子标记分别鉴定小麦赤霉病抗性基因(Fhb1)、矮杆基因(Rht1、Rht2、Rht8)、多酚氧化酶基因(PPO-A1)、光周期基因(PpD-A1、PpD-D1)和穗发芽抗性基因或QTL位点(Vp1B3、Qphs.ccsu-3A.1)。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代表了79.128%的原始数据信息;以参试材料的主成分得分绘制二维排序图,筛选出26个矮杆、穗大粒多、旗叶面积适中、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以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0处将参试材料聚为5类,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聚在第Ⅴ类。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共有7(7.69%)个材料在所测位点上具有较好的基因型。结合农艺性状分析及分子标记鉴定结果,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且具有较强的穗发芽抗性和较低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品种为郑麦151和西农585,可在今后的小麦生产及育种上优先考虑利用。
- 许小宛姚俭昕高雅洁冯毅张玲丽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分子标记
- 小麦花药伸出特性的QTL分析
- 2022年
- 花药伸出特性直接影响小麦的授粉结实率和穗部真菌病害抗性,为挖掘控制小麦花药伸出特性的QTL,以半闭颖品种周8425B和开颖品种小偃81构建的包含102个株系的F_(2:12) RIL群体为材料,于2019和2020年各分两个播期种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试验站,以小麦花药伸出率和视觉花药伸出等级两个性状表型值对4个环境下的花药伸出特性进行表型鉴定,并利用90K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共检测到8个控制花药伸出特性的QTL,分布在3A、3B、5B、6B、6D和7A染色体上,其中6B和6D染色体上各有2个QTL。QAe.nwsuaf-3A、QAe.nwsuaf-3B和QAe.nwsuaf-6B位点在多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3.65%~10.48%、8.12%~26.09%和3.49%~8.93%。
- 王笑笑宋鹏博王鑫周锋张傲琰张海龙张泽源冯毅孙道杰
- 关键词:小麦QTL
- 一种复杂基因型群体快速培育小麦抗穗发芽材料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品种选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利用复杂基因型群体快速培育小麦抗穗发芽材料的方法,直接针对穗发芽抗性进行功能鉴定,对抗穗发芽性状进行十分苛刻的表型选择,所选育出的材料具有十分可靠且高水平的穗发芽抗性。技术简便,快速...
- 孙道杰冯毅宋全浩
- 小麦黑胚病识别模型优选和多分类识别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探讨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进行小麦黑胚病快速无损检测的可行性,以及基于主流机器学习算法,寻找面向生产的小麦黑胚病优化识别模型,利用自行研发的近红外光谱采集平台采集了579~1 099 nm波段23个品种共2760个小麦单籽粒的吸光度光谱数据,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进行预处理之后分别经过SPA(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等两种数据降维方法,结合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RF(random forest)和Ada Boost等四种分类方法,分别构建SPA-SVM,SPA-ELM,SPA-RF,SPA-AdaBoost,PCA-SVM,PCA-ELM,PCA-RF,PCA-AdaBoost八种小麦黑胚病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小麦黑胚籽粒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3. 3%~98. 6%,识别效果优于前人文献中利用近红外波段的识别效果;其中SPA-SVM模型具有最高的识别率,PCA-AdaBoost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将SPA-SVM模型和PCA-AdaBoost模型作为优选模型,从生产实际出发,分别对未感病+轻感病、中感病+重感病籽粒进行了二分类识别,对未感病,轻感病+中感病、重感病籽粒进行了三分类识别,以及对未感病、轻感病、中感病、重感病籽粒进行了四分类识别,并深入分析了识别效果和产生原因。总体来说,小麦黑胚粒的识别准确率随分类程度的细化而下降,二分类的识别模型可直接用于生产,尽管三分类和四分类的感病粒识别效果较差,但是对未感病粒的检出率则不受分类程度的影响,识别率在87. 2%以上,符合生产需求。综合来看,SPA-SVM模型分类效果优于PCA-AdaBoost模型,可作为首选识别模型,该研究为小麦籽粒黑胚病的在线批量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 吴婷婷余克强余克强冯毅张海辉汪辉辉
- 关键词:小麦黑胚病
- 广适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指标被引量:11
- 2002年
- 通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广适性小麦品种进行分析研究 ,提出广适性小麦品种应具有的两个重要性状指标 :对光照的敏感性—环境稳定性指标 ;
- 孙道杰王辉闵东红李学军冯毅
- 关键词:小麦性状指标光敏性结实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