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小鼎

作品数:165 被引量:3,819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2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0篇天文地球
  • 6篇电子电信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6篇雷达
  • 32篇强对流
  • 31篇多普勒
  • 26篇气旋
  • 26篇回波
  • 25篇天气雷达
  • 24篇龙卷
  • 24篇雷暴
  • 21篇中气旋
  • 20篇降水
  • 19篇多普勒天气
  • 17篇冰雹
  • 16篇强对流天气
  • 15篇多普勒雷达
  • 15篇强降水
  • 15篇雷达回波
  • 15篇暴雨
  • 14篇大风
  • 13篇多普勒天气雷...
  • 13篇中尺度

机构

  • 99篇中国气象局
  • 60篇中国气象局培...
  • 19篇中国气象科学...
  • 13篇中国气象局北...
  • 10篇安徽省气象局
  • 7篇北京市气象局
  • 6篇北京大学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山东省人民政...
  • 4篇北京气象学院
  • 4篇山东省气象局
  • 3篇陕西省气象局
  • 3篇上海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河南省气象局
  • 3篇海南省气象台
  • 3篇邢台市气象局
  • 2篇福建省气象局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165篇俞小鼎
  • 28篇王秀明
  • 14篇周小刚
  • 10篇陈明轩
  • 6篇王迎春
  • 6篇谭晓光
  • 6篇郑媛媛
  • 5篇方翀
  • 5篇费海燕
  • 5篇吴林林
  • 4篇王俊
  • 4篇廖晓农
  • 4篇韩雷
  • 4篇姚叶青
  • 3篇王慧
  • 3篇侯淑梅
  • 3篇汤兴芝
  • 2篇柳克
  • 2篇王锰
  • 2篇赵玉洁

传媒

  • 46篇气象
  • 23篇气象学报
  • 17篇高原气象
  • 17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暴雨灾害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气象科技
  • 3篇大气科学
  • 3篇中美强对流天...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2011年全...
  • 2篇第33届中国...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1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年5月华南一次龙卷过程观测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利用常规观测、珠江三角洲区域自动气象站、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深圳机场风廓线雷达及NCEP/NCAR等资料对2015年5月11日下午发生在深圳宝安机场附近的一次龙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发生在500 hPa槽前、850 hPa切变线南侧以及地面冷锋的暖区一侧,上干冷、下暖湿的结构加剧了条件不稳定,环境对流有效位能很大,风垂直切变强,水汽丰富;产生龙卷的回波快速演变为逗点回波,出现钩状回波,龙卷发生在钩状回波内侧的弱回波区附近;与之对应的中气旋旋转速度不断加大,半径减小,并向低层发展。
陈元昭俞小鼎陈训来王书欣罗鸣
关键词:龙卷中气旋
河北省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及预报关键点被引量:51
2016年
应用河北省石家庄新乐CINRAD-SA雷达资料对2006—2008年河北省中南部地区262个站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雷暴大风的主要雷达回波特征有弓形回波、阵风锋和径向速度大值区,出现其中一个或多个特征均可发布雷暴大风预警。根据以上雷达回波特征能够对66%的雷暴大风发布预警,34%的雷暴大风仅仅依据雷达资料无法预警,其中孤立块状回波占39%,带状回波占61%。弓形回波仅占雷暴大风的19.8%,能够观测到的阵风锋回波仅占16.8%,65.3%的雷暴大风观测到径向速度大值区,径向速度大值区是雷暴大风最重要的雷达回波特征。径向速度大值区的形成一般早于弓形回波和阵风锋回波,依据径向速度大值区可更早发布雷暴大风预警。
王福侠俞小鼎裴宇杰杨晓亮孟凯何丽华
关键词: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弓形回波阵风锋
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3年
下击暴流指对流单体强下沉气流引发的地面或地面附近的爆发性辐散出流,单个下击暴流会导致千米尺度地面强阵风,而下击暴流簇可导致较大范围间断性地面灾害性强阵风,其形成机制亦不限于强下沉气流辐散。文章回顾了下击暴流的界定,然后分为孤立风暴产生的下击暴流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内嵌的下击暴流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内容包括对流大风和下击暴流产生的物理机理、风暴结构特征以及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预警技术。在上述回顾基础上,对下击暴流形成机理及监测预警难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与下击暴流相关的亟需研究的问题。
王秀明俞小鼎费海燕刘晓玲朱禾
关键词:下击暴流
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6
2019年
利用2005-2016年青海高原地面观测、灾情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致灾性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主要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混合类四种,集中分布于高原东部。(2)地形对致灾性对流的落区、频次和强度起关键作用。雷暴多产生于山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主要产生在迎风坡、河谷和地势较开阔的低地。其中,青东农区以混合类和冰雹居多,青南牧区以混合类居多,环湖与祁连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以短时强降水居多。(3)近12 a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整体呈波动式减少,2005-2010年(前期)致灾性对流日数和次数较多,2011-2016年(后期)显著减少,但不同类型年际变化特征略有差异。其中,冰雹和雷暴日数前期较大,后期显著减少;混合类和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前者年际波动幅度较后者大。(4)致灾性对流主要产生于5-9月,各类型均呈现典型的单峰型月分布,混合类和冰雹日数及次数的峰值均在8月,雷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均在6月,而短时强降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分别在8月、7月。(5)致灾性对流集中产生于13:00至次日01:00,高峰时段(16:00-20:00)以冰雹和混合类居多,而夜间时段以短时强降水居多。
朱平俞小鼎王振会肖建设
关键词:地形
北京及周边地区雷暴阵风锋特征统计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为全面和系统研究北京及周边地区阵风锋各方面特征,使用2006-2015年暖季(5-9月)北京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及北京、河北、天津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阵风锋过程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46次阵风锋过程有232次触发了对流,占总数的67%,表明阵风锋对雷暴具有较强的抬升触发能力。阵风锋在6-8月出现的日数占5-9月阵风锋总日数的85%;出现的时段主要是午后至傍晚(12-21时,北京时),维持时间0.5-3 h;阵风锋在北京东南方向生成的数量最多,且触发对流的次数也最多;其次为偏东和东北方向;偏南和西南方向生成阵风锋数量居中,而偏北、偏西和西北地区阵风锋个例相对较少,触发对流的比例也相对较低。产生阵风锋的母风暴中48%为孤立雷暴(包括孤立多单体和超级单体风暴),31%为雷暴群,21%为飑线;97%的母风暴最强回波在50 dBz以上,阵风锋的回波强度为10-25 dBz。91%的阵风锋移动速度集中在10-60 km/h,84%的阵风锋与母风暴的最大距离为1-60 km;在母风暴回波强度减弱到30 dBz以下时,80%的阵风锋能够继续维持的时间不超过2 h。阵风锋母风暴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个例最多,从阵风锋和母风暴移动方向的关系来看,阵风锋与母风暴移向一致的情况占比最高,为32%,其次为母风暴无移动及阵风锋弧形扩散情况,各占17%;阵风锋与母风暴移向相反情况所占比例最低,只有3%。最后统计了阵风锋经过地面自动气象站时,自动观测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阵风锋在经过地面自动气象站时会造成风速增大、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气压升高。
何娜丁青兰丁青兰俞小鼎付宗钰周璇刘璐柳克
关键词:阵风锋多普勒雷达
东北暖季干线统计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常规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卫星、雷达资料,对2003-2017年中国东北地区暖季(5-8月)干线时空分布、气象要素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干线主要出现在东北平原和辽宁西部,干线发生频率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干线大多呈西南-东北向,宽度为90-120 km,长度在100-800 km。东北区域暖季年均干线发生频率为15.5%。干线发生频率年际变化不明显,年均逐旬变化显著且呈正弦曲线状,其中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中、下旬为波峰,干线发生频率在20%以上,7月低于10%,为波谷。干线湿侧气压相比干侧略高1 hPa,两侧温度大多在24℃以上,温差一般为1-4℃,露点梯度和比湿梯度范围分别为9.6-15℃/(100 km)和4.5-8.3 g/(kg·100 km),相当位温梯度在9.6-19 K/(100 km)。干线两侧要素及其梯度值逐旬变化显著,其中两侧湿度、温度和湿度梯度值8月呈增大趋势,而温度梯度绝对值呈减小趋势。在共计286例干线中有40%的干线触发了对流,6月上、中旬干线触发对流比率最高(超过60%)。干线是否触发对流与其所在位置关系不大。对流干线湿度梯度略大于无对流干线。无对流干线和对流干线探空要素的最显著区别是湿侧对流有效位能值,前者在1200 J/kg以下,后者基本在1200 J/kg以上,最高甚至能达到3000 J/kg。
方祖亮俞小鼎王秀明
关键词:干线暖季
北欧数值预报系统HIRLAM在中国的应用──长江流域暴雨的预报试验被引量:2
1997年
将北欧有限区域模式HIRLAM应用于中国地区,以检验该模式在定量预报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方面的能力.3次长江流域暴雨个例的预报试验表明:0~24h的累积雨量预报是比较成功的,能够报出长江流域大部分日降水50mm以上的暴雨区;24~48h累积雨量预报的质量各个例有较大差异,总体上比0~24h预报质量有相当大的下降,尤其是在50mm以上暴雨区的预报方面能力较差.
俞小鼎黄向宇L.LaursenE.Rasmussen
关键词:长江流域暴雨降水预报
“6.3”区域致灾雷暴大风形成及维持原因分析被引量:133
2012年
利用商丘和郑州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观测等多种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3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河南商丘、安徽和江苏北部出现的大范围致灾雷暴大风。本文分两个阶段从中尺度环境、风暴结构、风暴与环境相互作用、雷暴间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商丘风暴的发展、维持及灾害性大风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商丘雷暴大风环境类似美国暖季型Derecho环境;(2)商丘风暴由晋冀雷暴群下沉气流导致的出流阵风锋移动到水汽相对充沛处触发,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迅速发展成具有较强的中层径向辐合超级单体风暴,多个超级单体的强下沉气流合并产生了超级单体阶段的地面大风;(3)飑线发展、维持的原因是飑线的自组织结构,飑线与环境入流的相互作用既有利于强上升气流发展,亦有利于强下沉气流发展,干线及叠加在干线上扰动触发的新生回波带不断并入飑线北端;(4)根据径向速度增幅估计,风暴强下沉气流辐散、强冷池密度流和层状云部分降水粒子蒸发对弓形回波阶段地面灾害性大风的增幅作用几乎相当,冷池合并是商丘极端雷暴大风产生的重要原因。
王秀明俞小鼎周小刚牛淑贞
关键词:雷暴大风强对流弓形回波下击暴流
2004年4月29日常德超级单体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利用常德和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4月29日发生在湖南安乡且产生了10 cm直径降雹和广泛8级大风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了详细分析。该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在西南高空急流和西南南低空急流的交汇区域,加强的热力不稳定趋势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条件非常有利于超级单体的产生。超级单体风暴呈现出典型的钩状回波,钩状回波位于该超级单体风暴移动方向的右后侧,从低层一直扩展到将近6 km高度;同时出现了指示存在大冰雹的三体散射回波。此次超级单体风暴成熟阶段中气旋的最大旋转速度为24 m.s-1,属于强中气旋,相应的垂直涡度为1.6×10-2s-1。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剖面显示该超级单体风暴具有一个宽大的有界弱回波区(穹窿),其水平尺度超过10 km,垂直扩展超过4 km。在有界弱回波区之上,是一个强度超过70dBZ的反射率因子核区,其中心高度为9 km,展现出典型的强烈超级单体雹暴结构。超级单体风暴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3次分裂过程。
廖玉芳俞小鼎唐小新
关键词: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
短时强降水临近预报的思路与方法被引量:248
2013年
对短时强降水主观临近预报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进行综述。(1)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 rain)是指1 h雨量在20 mm或3 h雨量在50 mm以上的降水事件。短时强降水事件的识别主要由雨强和降水持续时间两个要素确定。(2)雨强临近估计的主要根据是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雨强之间的经验关系,即Z-R关系。对流性雨强的估计,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将对流性降水分为大陆强对流型和热带海洋型两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Z-R关系。雨强估计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不适当的Z-R关系、地形对雷达波束阻挡、冰雹"污染"、强降水和冰雹对雷达波束的衰减、硬件定标偏差、被大雨淋湿的天线罩导致的衰减等。(3)判断是否出现强降水的另一要素是降水的持续时间。沿着回波移动方向高降水率的区域尺度越大,降水系统移动越慢,则持续时间越长。对于导致强降水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其雷达回波的移动矢量是平流矢量和传播矢量的合成。如果平均风方向(平流方向)与回波传播方向交角大于90°,称为后向传播,此时回波移速小于平均风速,移动较慢,易导致强降水。在有利于强降水的环境条件下,含有中气旋或更大尺度涡旋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会明显增大强降水的可能。
俞小鼎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中气旋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