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安琪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慈善
  • 4篇慈善组织
  • 2篇营利
  • 2篇政府
  • 2篇政府组织
  • 2篇规制
  • 2篇非营利
  • 2篇非政府组织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标准
  • 1篇道生
  • 1篇学派
  • 1篇研究议题
  • 1篇以法治国
  • 1篇议题
  • 1篇营利性
  • 1篇营利组织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目的
  • 1篇治国

机构

  • 6篇重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侯安琪
  • 1篇王瑞君
  • 1篇廖斌
  • 1篇廖智健

传媒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法学杂志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慈善组织法律规制研究
本文以慈善组织的法律规制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组织法的架构为行文逻辑,期望能为我国将来的慈善组织立法提供一些有益借鉴。在第一章导论中,笔者对国内外慈善组织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目前,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非营利组织研究的...
侯安琪
关键词:慈善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税收激励慈善法
论商业秘密的善意取得——一个法经济学视角被引量:6
2009年
商业秘密善意取得是商业秘密法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目前立法对商业秘密善意取得还缺乏明确的规定。商业秘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是:商业秘密持有人并不享有转让商业秘密的权利,第三人为善意,即不知且非因重大过失不知商业秘密持有人无转让商业秘密的权利,而支付了适当的对价。比较法上的商业秘密善意取得,有许可说、禁止说、附条件的禁止说。无论从民法学基本原理,从法经济学关于效率的分析,还是从利益冲突的协调与平衡角度比较分析,我国的立法宜在商业秘密善意取得问题上采用美国的附条件禁止说。
侯安琪廖斌
关键词:商业秘密善意取得善意第三人
论黄老学派的“君”与“法”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考察了黄老学派的学术源流,并分别梳理了黄老学派的君论和法论,认为黄老学派在"君"与"法"的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哲学,并影响和启发了法家的思想。同时,黄老学派的君论与法论也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呼应、互相支持,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侯安琪
关键词:黄老学派以法治国
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非营利性"是现代慈善组织的核心价值和具有公信力的源头。各国的慈善组织对非营利性标准有不同的理解,慈善组织在存续期不得分配利润并不得分配剩余财产,这一原则构成了其"非营利性"的核心。政府和公众有权要求慈善组织尽可能的控制薪酬比例并提高善款的公益利用率。对于慈善组织的制度性保障,我国除应完善对非营利组织的雇员薪酬约束和超额利益交易等方面的制度规则外,还应完善慈善组织的"非营利性"制度约束。
廖智健侯安琪
关键词:慈善组织非营利性
论我国慈善组织的非政治目的约束被引量:3
2010年
慈善组织是指具有慈善性质的公益性非营利、非政府组织。一个真正的慈善组织应具有以下基本要素和特征:第一,慈善性,慈善性要求慈善组织从事所有活动都应以仁慈博爱的信念为出发点,同时,也可以保证慈善组织始终以较高的道德标准进行自我约束;第二,公益性,公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人群的利益,产生组织的宗旨和目的是公共利益而非其他,一切组织的活动都不应背离这一目的;
侯安琪
关键词:慈善组织政治目的非政府组织公益性自我约束道德标准
慈善组织准入的法律规制——兼论慈善组织准入制度的价值取向被引量:9
2010年
慈善组织准入制度体现了国家为弥补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而采取的对准备进入市场的慈善组织的干预或控制。本文阐述了慈善组织准入制度的结社自由、经济效率、社会秩序与国家安全的价值取向,并通过国外慈善组织准入制度考察比较,对我国慈善组织准入制度的现状和缺陷进行分析论证,提出明确、遵循结社自由、有效与有序的价值导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合理构建包括准入制度在内的慈善组织法律制度体系。
侯安琪
关键词:慈善组织准入制度结社自由
国内被害人学研究及启示被引量:8
2010年
现代被害人学在中国的起步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围绕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及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等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已经或正在构成对传统刑事法理念的冲击,对犯罪概念、刑事法律关系、刑事责任归咎模式及刑事法领域人权保障理念的重构等颇具启发意义。
侯安琪王瑞君
关键词:犯罪被害人研究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