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投射物
  • 1篇弹道
  • 1篇弹道学
  • 1篇动物致伤
  • 1篇休克
  • 1篇压力波
  • 1篇远达效应
  • 1篇致伤
  • 1篇致伤效应
  • 1篇酸含量
  • 1篇破碎率
  • 1篇侵彻
  • 1篇腺苷
  • 1篇腺苷酸
  • 1篇坏死
  • 1篇坏死组织
  • 1篇骨骼肌
  • 1篇合并休克
  • 1篇高速投射物
  • 1篇高速投射物伤

机构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3篇何平
  • 3篇刘荫秋
  • 2篇安波
  • 2篇王大田
  • 1篇陈林
  • 1篇孙海晨
  • 1篇陈惠孙
  • 1篇李曙光
  • 1篇蒋建新
  • 1篇陆熙昶
  • 1篇汪江淮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1991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速投射物伤及合并休克后犬骨骼肌腺苷酸含量的变化
1990年
本文测定了高速投射物伤及合并休克后伤部肌肉腺苷酸的含量。实验表明,仅变色区肌肉内ATP、能荷、总腺苷酸含量显著下降。合并休克时下降更明显。实验结果提示,能量供应不足是细胞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
蒋建新陈惠孙陆熙昶汪江淮刘荫秋孙海晨王大田何平
关键词:休克腺苷酸骨骼肌
投射物伤远达效应发生条件的探讨被引量:1
1991年
高速、高能投射物在对生物组织局部产生严重损伤的同时,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远达效应发生率也较高。钢球对狗双后肢致伤时,远达效应的发生均在1000m/s以上,其吸收能量的临界值大于320~380焦耳。在钢球为1300~1500m/s的速度范围内远达效应的发生率为最高。
安波刘荫秋何平李曙光王大田陈林
关键词:远达效应压力波投射物
弹丸弹道学特征与致伤效应
1991年
本文通过采用7.62和5.56mm两种弹丸对犬双后肢致伤,测定和分析致伤前后弹丸弹道特征量,包括阻力、速度、进动角、章动角等,并分析了动物致伤前后,弹丸弹姿曲线的变化与动物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一、弹丸弹道特征 1.7.62弹丸在侵彻生物介质时,攻角变化小,一般g<12°,而5.
何平刘荫秋安波
关键词:弹道学动物致伤侵彻破碎率坏死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