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松
- 作品数:32 被引量:8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国1996—2015年胃癌经济负担研究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 分析中国1996—2015年胃癌经济负担研究现状.方法 以"癌"、"癌症"、"恶性肿瘤"、"瘤"、"经济负担"、"费用"、"成本"、"疾病负担"、"中国"、"neoplasms"、"health expenditure"、"cost of illness"、"China"为检索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PubMed中1996—2015年间发表文献,分别得2873、1244和84篇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研究对象、经济负担分析指标及主要费用结果 等进行摘录和汇总分析,费用数据均贴现至2013年值.结果30篇文献中,包括29项个体研究和1项人群研究,共覆盖14个省份,16篇发表于2011—2015年;29篇个体研究中报告直接医疗、直接非医疗和间接经济负担的文献分别有29、1和2篇;主要费用指标为例均(22篇)、次均(9篇)及日均(11篇).直接医疗费用结果提示,中国胃癌1996—2013年中位例均费用为7387~28743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7%;2003—2013年中位次均费用为18504~41871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5.5%;1996—2012年中位日均费用为313~1445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3.7%;且直接医疗费用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我国既往20年的胃癌经济负担研究仍以个体和地区层面居多;直接医疗费用呈增长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直接非医疗费用和间接经济负担数据匮乏.
- 姚芳石春雷刘成成王乐宋述铭任建松郭春光娄培安代敏朱琳石菊芳
- 关键词:胃肿瘤患病代价经济负担
- 中国2008年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的估计及预测被引量:70
- 2012年
- 目的估计中国2008年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年后其发病数和死亡数。方法根据中国36个肿瘤登记点的数据以及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2004--2005年)的结果,估计中国2008年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的发病、死亡和患病情况,并预测2010--2030年的发病数和死亡数。结果2008年中国食管癌、胃癌与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分别为25.9万、46.4万和22.1万,合计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例数的三分之一;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6.7/10万、29.9/10万和14.2/10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5位、第2位和第6位;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3.4/10万、22.3/10万和6.9/10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第3位和第5位;2008年中国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5年患病数分别为25.7万、68.1万和50.9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第7位、第1位和第3位。据预测,中国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发病数与死亡数将逐年增加,至2030年发病例数将分别达到48.5万、86.0万和40.0万,死亡例数将分别达到41.3万、67.9万和21.2万。结论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是目前中国人群的主要消化道癌症,在未来20年其疾病负担将逐年增加,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 任建松李倩关鹏代敏杨玲
- 关键词:食管肿瘤胃肿瘤结直肠肿瘤
-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191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从GLOBOCAN 2012、《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五大洲癌症发病率》(CI5)、全国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和WHO Mortality Database 5个数据源中摘录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或死亡数据,分析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死亡及其趋势。结果 GLOBOCAN 2012估计2012年中国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世标率)分别为16.9/10万和11.6/10万,死亡率(世标率)分别为9.0/10万和6.1/10万。GLOBOCAN 2012对不同人类发展指数与结直肠癌疾病负担分析显示,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结直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也越高,中国目前属高等发展水平,提示随着中国经济卫生的发展,未来结直肠癌负担可能越来越严重。CI5第4卷和GLOBOCAN 2012显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从50岁开始上升明显。《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2009年城市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世标率)(22.2/10万)和死亡率(世标率)(9.9/10万)约为农村地区发病率(世标率)(11.8/10万)和死亡率(世标率)(5.7/10万)的2倍。2009年结肠癌占全部结直肠肛门癌的构成比,男、女性分别为49.0%和54.2%,城市和农村地区分别为53.4%和41.7%。CI5第4~10卷数据显示:1973-2007年上海男性和女性结肠癌和直肠肛门癌均呈上升趋势,与1973-1977年相比,2003-2007年男性发病率分别增加138.8%和31.1%,女性则分别增加146.7%和49.1%。全国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显示,从1973-1975年至2004-2005年间结直肠癌死亡粗率上升77.9%。基于WHO Mortality Database数据的Joinpoint分析显示:1987-2000年中国结直肠癌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升高0.7%(P<0.05)。结论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提示城市地区和男性人群应为防控重点。中国结直肠癌发病与死亡模式趋向发达国家,呈增长趋势,应尽早开展筛查等人群层面的防�
- 张玥石菊芳黄慧瑶任建松李霓代敏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
- 中国肝癌发病与死亡数据集被引量:37
- 2015年
-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的地域差别,病因也不尽相同。我国是世界上的肝癌高发国家,中国肝癌新发病例数约占世界肝癌新发病例总数的一半。虽然1973—2007年间一些中国人群的肝癌发病率呈一定的下降趋势,但我国肝癌的发病水平仍高于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肝癌的死因顺位在恶性肿瘤中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肝癌严重危害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 张玥曲春枫任建松张思维王宇婷代敏
- 关键词:肝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1992~2003年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
- 上个世纪以来,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长,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造成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损耗,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
本课题对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1992~2003年的恶...
- 任建松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与预防研究进展被引量:35
- 2008年
- 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1是发生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接种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取得较好的预防肝癌的效果,应当继续推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同时加紧丙肝疫苗的研制。药物预防和饮食因素对肝癌的预防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任建松乔友林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
- 哈尔滨市中学生常见伤害类型及其原因分析被引量:4
- 2003年
- 赵景波丰维加吴树岭王滨艳张颖任建松肖海李红霞李丹娜熊方毅
- 关键词:中学生
- 夜间睡眠时间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夜间睡眠时间长短可能与一系列健康效应相关,为探究夜间睡眠时间与乳腺癌发病关联性,本研究以唐山开滦集团前瞻性动态队列中的女性人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分析。方法采用2006-2011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中女性人群资料,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睡眠习惯、身高、体质量等基线信息及乳腺癌发病结局信息。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夜间睡眠时间与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24 692名女性体检者,总随访108 029.2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38年,新发乳腺癌病例107例。以夜间睡眠7h为参比组,单因素分析提示夜间睡眠偏短(≤6h,HR=0.99,95%CI=0.52~1.87)或偏长(≥8h,HR=0.84,95%CI=0.49~1.45)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调整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等混杂因素后,分析仍显示夜间睡眠时间偏短(HR=0.82,95%CI=0.43~1.56)或偏长(HR=0.94,95%CI=0.54~1.64)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无统计学关联。按年龄、打鼾情况和BMI分层分析及敏感性分析后,结果仍未发现存在显著性关联。结论本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夜间睡眠时间偏短或偏长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
- 杨文静冯小双王刚吕章艳谢双华陈朔华阴建秘子涵王珅任建松石菊芳李霓陈玉恒吴寿岭代敏
-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前瞻性队列
- 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开滦集团全体在职及离退休男性职工为调查对象,自2006年5月建立开滦集团男性动态队列并随访。基线调查时收集研究对象身高、体重、腰围等信息,并在随访时收集结局事件信息。腰围按五分位数进行分组:〈80、80~、85~、90~、≥95 cm,并以腰围80~cm组为参比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男性肺癌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结果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共有105 386名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共随访739 651.13人年,平均随访7.00年,共收集肺癌新发病例707例。以80~cm组为参比组,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吸烟状态、累计吸烟量、饮酒情况、体育锻炼、工作环境、糖尿病史后,腰围〈80及85~、90~、≥95 cm组发生肺癌的HR值(95%CI)分别为1.17(0.90~1.52)及0.96(0.74~1.23)、0.94(0.72~1.21)、0.80(0.63~1.03),趋势检验P=0.005。按吸烟、饮酒状态分层分析显示,腰围与肺癌发病风险在吸烟(腰围≥95 cm组与80~cm组相比:HR=0.69,95%CI:0.48~0.99)、饮酒(腰围≥95 cm组与80~cm组相比:HR=0.65,95%CI:0.45~0.94)者中呈负相关。结论 腰围可能与男性肺癌的发病风险之间有负相关关系。
- 谢双华王刚郭兰伟陈朔华苏凯李放昌盛冯小双吕章艳陈玉恒任建松崔宏李霓吴寿岭代敏赫捷
- 关键词:肺肿瘤腰围队列研究
- BMI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40
- 2014年
- 目的利用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探讨BMI与恶性肘r瘤发病的关联性及其强度。方法采用2006年开滦集团体检人群队列(收集基线调查时人口学、生活方式和身高、体重等测量指标信息),通过主动和被动随访相结合方式,收集肿瘤发病、死亡等结局信息。排除随访时间〈1年的新发病例后,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与肿瘤发病的风险比(HR)和95%CI,调整变量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和HBsAg(仅在肝癌中调整)。对男性肺癌、肝癌和女性乳腺癌分别按吸烟、HBsAg和绝经状态分层后纳入模型重新分析。结果至2011年12月31日,随访人群纳入队列133273人,其中男性106630人(80.01%)、女性26643人(19.99%),共随访570531.02人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28年。男性低体重(BMI〈18.5kg/m2)2387人(2.24%),正常体重(BMI18.5~23.9kg/m2)45090人(42.29%),超重(BMI24.0~27.9kg/m2)43774人(41.05%),肥胖(BMI≥28.0kg/m2)15379人(14.42%);女性低体重858人(3.22%),正常体重14037人(52.69%),超重8507人(31.93%),肥胖3241人(12.16%)。共收集肿瘤新发病例1647例,其中男性1348例,女性299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与正常体重者相比,男性低体重者胃癌(aHR=3.82,95%CI:1.97。7.38)和肝癌(aHR=3.00,95%CI:1.36~6.65)的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肥胖(aHR=2.75,95%CI:1.25~6.06)和超重(anR=1.98,95%CI:1.03~3.82)者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男性膀胱癌病例中,超重为保护性因素(a//R=0.44,95%CI:0.23-0.84);男性肺癌病例中,超重和肥胖均为保护性因素(超重:a/tR=0.59,95%CI:0.46~0.76:肥胖:aHR=O.64,95%CI:0.44~0.92)。而较之体重正常女�
- 郭兰伟李霓王刚苏凯李放杨琳任建松昌盛陈朔华吴寿岭赫捷代敏
- 关键词:体重指数恶性肿瘤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