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小丽

作品数:42 被引量:28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生态系统
  • 5篇森林生态
  • 5篇森林生态系统
  • 5篇生态
  • 4篇植被
  • 4篇气候
  • 4篇陆地生态
  • 4篇陆地生态系统
  • 3篇蒸散
  • 3篇植被指数
  • 3篇中国生态系统...
  • 3篇散射
  • 3篇散射辐射
  • 3篇数据融合
  • 3篇数字相机
  • 3篇水分
  • 3篇相机
  • 3篇草地
  • 3篇初级生产力
  • 2篇冬小麦

机构

  • 42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农业信息...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作者

  • 42篇任小丽
  • 37篇何洪林
  • 36篇张黎
  • 13篇于贵瑞
  • 4篇张心昱
  • 4篇周磊
  • 4篇苏文
  • 4篇李攀
  • 3篇高超
  • 3篇张林波
  • 3篇唐新斋
  • 3篇孙晓敏
  • 3篇郭学兵
  • 3篇葛蓉
  • 2篇周园春
  • 2篇王辉民
  • 2篇盖艾鸿
  • 2篇张军辉
  • 2篇李攀
  • 2篇顾峰雪

传媒

  • 12篇生态学报
  • 5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中国科学数据...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Journa...
  • 1篇科研信息化技...
  • 1篇大数据
  • 1篇数据与计算发...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字相机图像的西藏当雄高寒草地群落物候模拟被引量:15
2012年
物候现象是环境条件季节和年际变化最直观、敏感的综合指示器, 其发生时间不仅反映了陆地生态系统短期的动态特征, 其微小的变化还会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反馈作用。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分布广泛、极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 准确地获取高寒草地群落的物候特征, 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西藏当雄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近地面数字相机图像在高寒草地群落季相监测中的作用, 结果如下: 1)通过比较不同绿度指数的差别, 确定了准确表征高寒草地植被群落季相变化的绿度指数——绝对绿度指数(2G_RB);2)结合土壤含水量数据,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知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生长过程与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R2> 0.70); 3)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降水在高寒草地群落季相"变绿"过程中具有"触发"作用。研究表明, 数字相机技术可作为物候监测手段, 实现高寒草地植被群落季相的实时、连续获取, 为更好地揭示气候变化影响下景观尺度季相演变特征, 诊断地方、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周磊何洪林张黎孙晓敏石培礼任小丽于贵瑞
关键词:数字相机季相
基于模型数据融合的千烟洲亚热带人工林碳水通量模拟被引量:19
2012年
人工林生态系统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千烟洲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通量观测站的碳水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通过模型数据融合方法对碳水循环过程模型——SIPNET模型关键参数进行反演,模拟了2004—2009年千烟洲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水通量。结果表明:仅用碳通量观测数据优化模型参数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模拟效果较好(R2=0.934),而生态系统蒸散(ET)模拟效果较差(R2=0.188);同时用碳水通量观测数据优化时,NEE模拟效果稍差(R2=0.929),但ET模拟效果显著提升(R2=0.824),说明利用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同时优化,SIPNET模型才能较好地模拟试验站点碳水通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碳通量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降水量减少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比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更为强烈,且碳水通量同时参与优化时模型才能较好地模拟碳通量随降水减少而快速降低的趋势,表明如果不能同时利用碳水通量进行参数优化,模型无法正确揭示生态系统碳循环对降水变异的响应。
任小丽何洪林刘敏张黎周磊于贵瑞王辉民
关键词:人工林
Species- and Community-Scale Simulation of the Phenology of a Temperate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Based on Digital Camera Images被引量:3
2013年
Vegetation phen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models of global vegetation and land surfaces, as the accuracy of these simulations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anopy status. Temperate forests represent one of the major types of vegetation at mid-high latitud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act as a globally important carbon sink. Thu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logical variables of temperate forests will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vegetation models and estimates of regional carbon fluxes. In this work, we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digital camera images to monitor phenology at species and community scales of a temperate forest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used the greenness index derived from these digital images to optimize phenological model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species scale, the onset dates of phenological phases (Korean pine, Mongolian oak) derived from the images are close to those from field observations (error 〈 3d). At the community scale the time series data accurately reflected the observed canopy status (A^2=0.9) simulated using the phenological model, especially in autumn. The phenological model was derived from simpl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ptimized using the greenness index. These simulations provide a powerful means of analyz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control the phenology of temperate for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gital images can be used to obtain accurate phenologicai data and provide reference data to validate remote-sensing phenological data. In addition,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accurately track phenological phases in land-surface models and reduce uncertainty in spatial carbon flux simulations.
周磊何洪林孙晓敏张黎于贵瑞任小丽王佳音张军辉
关键词:PHENOLOGY
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数据产品体系被引量:1
2022年
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可为生态系统评价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数据产品体系,无法为数据产品的生产提供有效指导。首先分析了国际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网络数据产品体系,然后结合我国现有生态系统长期观测规范与数据资源的实际状况,基于数据产品分类、数据产品分级两个维度提出了一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数据产品体系。该体系既能表现长期观测数据产品的内容,又能表达数据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并被应用于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观测数据产品体系的设计。该数据产品体系具有较好的实际操作价值,对提升长期观测数据的使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苏文张黎张黎何洪林郭学兵任小丽
关键词:数据产品
新一代“生态网络云”大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构建高效的信息化云平台,是实现多源异构生态大数据仓储与开放共享的重要支撑手段。【方法】结合生态大数据的演变、国家科学数据政策的影响,按照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分析了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现有信息化平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尝试采用领域驱动设计方法,开展生态科学数据汇聚微服务拆分。【结果】基于“开放汇聚、协同管理、智慧服务”理念,提出了新一代“生态网络云”大数据平台(Eco-Cloud)的总体架构设计,结合当前需求从多源数据汇交、统一存储管理、数据加工与挖掘分析、服务与展现四个层次给出了主要系统组成及其应用场景。【结论】新平台有助于推动生态科学数据多源开放汇聚、资产化管理,提升生态科学数据分析能力与共享服务水平。
唐新斋陈昕陈昕何洪林苏文郭学兵沈志宏苏文任小丽谢传节沈志宏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汇聚资源服务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1年
森林土壤水分作为物质与能量循环的载体影响林木生长与发育,并通过影响水分在陆气之间的循环与分配影响区域气候。基于我国不同气候带的9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的长期观测数据,探究了2005—2016年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异及其时间动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其时空分异的环境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9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多年均值介于12.45%—36.30%之间,空间上呈现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土壤水分较高,暖温带土壤水分较低的分布特征。降水蒸散差(降水与蒸散的差值)可以解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空间分异的62%(P<0.05);(2)我国北部与东部季风区森林区域土壤水分呈上升趋势,降水上升是主因,其中暖温带北京、南亚热带鼎湖山与鹤山森林土壤水分上升趋势显著,增幅分别为0.67%/a、1.72%/a与0.69%/a;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该趋势由降水下降与蒸散上升共同导致,其中中亚热带贡嘎山及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下降趋势显著,降幅分别为-1.77%/a与-0.94%/a;土壤水分时间分异与降水蒸散差的相关性最高(R=0.59,P<0.01);(3)土壤水分呈下降趋势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春季土壤水分变化主导了年际变化,土壤水分上升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年际变化则是由秋、冬季主导。(4)与ERA-interim土壤水分再分析数据比较得出,两者在空间格局与变化趋势上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CERN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反映了无人为干扰的自然条件下森林土壤-植被-气候之间的反馈作用,可为基于模型的土壤水分研究提供长时序的验证数据。
常清青何洪林牛忠恩任小丽任小丽孙婉馨张黎
关键词:土壤水分空间分异
基于FLUXNET的CLM模型生态系统呼吸模拟验证被引量:2
2019年
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RE)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模拟是估算陆地RE变化的一种常用手段.然而目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RE模拟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的通用陆面模型(Community land model,CLM)RE模拟结果和全球通量网(FLUXNET)66个站点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277条站点年数据)评估CLM模型对RE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CLM低估了高纬度站点RE,高估了低纬度站点RE,但高纬度低估量更大导致空间格局整体低估(相对误差为-3.56%).(2)在时间尺度上,CLM模型基本捕捉了RE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相关系数分别为0.60(P < 0.001)和0.63(P < 0.001);CLM低估年尺度和月尺度的RE(以C计),绝对误差分别是-182.21 g m-2 a-1、-120.16 g m-2 mon-1,相对误差分别是-17.84%、-10.60%.(3)CLM模型对不同植被功能型的RE模拟效果不同,由优及差依次为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草地、农田、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本研究在时空尺度上量化了CLM模型的生态系统呼吸模拟误差,并分析了土壤呼吸Q10和MRbase参数以及土壤碳库模拟等因素的影响,可为CLM模型的生态系统呼吸模块参数优化提供依据,进而提升其模拟精度.
郭舒艳任小丽盖艾鸿张黎李攀李攀李睿何洪林
关键词:生态系统呼吸
一种生态模型模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模型模拟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涉及生态学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筛选和优化生态模型关键参数,并对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将获得的参数不确定性传播到模拟结果中之后,通过追溯哪个参数不确定性对模型模拟结果不确...
任小丽
文献传递
基于数字相机的冬小麦物候和碳交换监测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数字相机自动、连续监测植被冠层物候变化,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依托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探讨了数字相机在监测冬小麦生长状况及生态系统碳交换方面的作用,得到如下结果:(1)利用数字相机图像提取的比值绿度指数G/R能较好地反映冬小麦冠层物候变化,通过分析比值绿度指数G/R的时间序列,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冬小麦关键生育日期(与人工观测数据比较,误差<3 d),表明数字相机可以作为物候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2)数字相机图像获取的比值绿度指数能较好地模拟冬小麦总生态系统碳交换量GEE,R2为0.66,叶片最大光合同化速率与比值绿度指数G/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利用数字相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征作物生理生态过程。从而为我国开展不同陆地生态系统自动连续物候监测,深入研究不同生态系统物候和碳循环的关系提供支持。
周磊何洪林孙晓敏张黎于贵瑞任小丽闵程程赵凤华
关键词:数字相机涡度相关冬小麦CO2通量
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7
2018年
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中国1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群落植物的调查数据,分析物种多样性随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探讨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13个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随经纬度上升而下降,其中物种丰富度变化更为显著,而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随经度上升变化不显著;(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植物特性、能量和水分因子的单因素相关关系并不一致。其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年均温、最冷月均温、温度年较差和潜在蒸散量的相关性最显著(P<0.01),Pielou指数与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实际蒸散量、潜在蒸散量和郁闭度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3)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能量和水分的共同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率最高,达到15%—42%;植物特性、能量和水分因子三者共同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解释率次之,为14%—27%;植物特性与能量因子或水分因子两者之间的共同作用以及植物特性和水分因子独立作用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解释率较小,其中能量因子对物种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格局的单独解释率高于植物特性或水分因子。研究表明能量和水分共同作用是影响大尺度森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但植物特性的差异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影响也不可忽视。
吴安驰邓湘雯任小丽项文化张黎葛蓉牛忠恩何洪林何洪林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植物特性方差分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