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永虎

作品数:20 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浮游植物
  • 5篇沉积物
  • 4篇萌发
  • 4篇海域
  • 4篇表层沉积物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农业
  • 3篇农业土地
  • 3篇足迹
  • 3篇灰水
  • 2篇大亚湾大鹏澳
  • 2篇洞庭湖
  • 2篇洞庭湖区
  • 2篇孢囊
  • 2篇微表层
  • 2篇污染
  • 2篇湖区
  • 2篇甲藻
  • 2篇甲藻孢囊

机构

  • 10篇暨南大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城市学院
  • 2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广东省教育厅

作者

  • 20篇付永虎
  • 10篇刘黎明
  • 9篇王朝晖
  • 8篇袁承程
  • 6篇康伟
  • 5篇谷阳光
  • 5篇任国平
  • 3篇宋淑华
  • 2篇吕颂辉
  • 2篇杨宇峰
  • 2篇郭赟
  • 2篇刘朝旭
  • 1篇张玉娟
  • 1篇宋志军
  • 1篇王庆
  • 1篇邓邦平
  • 1篇梁瑜
  • 1篇冯杰
  • 1篇曹宇
  • 1篇陈菊芳

传媒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庆祝中国藻类...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素效应分析——以湖南省桃江县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为系统分析和评价农业土地利用环境效应,了解农业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提高物质利用效率,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区域尺度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的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桃江县为案例区,综合评价了该区域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健康状况。结果表明:(1)1980—2013年,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生产输入氮素量和环境输入氮素量显著增加,2013年比1980年分别增加了1.2倍和0.4倍;其中,生产输入方式是桃江县氮素输入总量的主要来源,占2013年总输入量的77%。(2)1980—2013年,桃江县氮素输出总量逐年波动增长,而产品输出氮素量却增加不多,但环境输出氮素量比1980年增长了1.4倍。(3)与此同时,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氮肥投入强度逐年增长,至2013年其值达到328.4 kg·hm^(-2),超过了警戒值(250.0 kg·hm^(-2));此外,桃江县氮素物质利用效率逐年降低,物质生产效率还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进一步采取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1980—2010年桃江县农业土地利用系统生态稳定性和环境健康质量逐年恶化,然而,在2010—2013年桃江县的环境健康质量有所好转,其氮素养分负荷由2010年的208.8 kg·hm^(-2)回落至2013年的154.1 kg·hm^(-2)。
袁承程刘黎明付永虎殷冠羿周德
关键词:物质流分析氮素循环环境质量
农地流转对洞庭湖区水稻产量与氮素污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该文通过构建ABM(agent-based model)与SFA(substance flow analysis)的耦合模型,模拟农地流转对水稻种植与氮素环境效应的影响,为决策者权衡粮食生产与环境风险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调控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并以洞庭湖双季水稻种植区大栗港镇为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地的流转,耕地逐渐向规模种植农户转移,提高了双季稻种植比例和区域水稻总产量;2)因农地流转所致的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导致氮素通过挥发、反硝化、径流以及淋失方式损失的环境输出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分别从2000年的286.5、77.3、46.4和100.0 t减少到2003年的252.2、67.0、40.4和86.5 t,再增加到2014年的324.03、82.6、49.4和107.2 t,此外,氨挥发是此区域氮素损失最主要的途径,而氮淋失是南方水稻田氮素进入水体中最主要的方式;3)随农地流转,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的扩大,在耕地地力等级较好的区域,其氮淋失量与氮盈余增长放缓,反而在耕地地力等级较差的区域,其氮淋失量与氮盈余量增加明显。
袁承程刘黎明任国平付永虎殷冠羿
关键词:农地流转水稻ABMSFA
典型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及其萌发研究
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对大鹏湾盐田港、大亚湾大鹏澳海域浮游植物休眠体分布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分析了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的组成,并对沉积物样品在25℃下进行了实验室萌发研究,观察了20 d和40 d...
付永虎
关键词:甲藻孢囊环境因子长江口
文献传递
粤东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和有机质水平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为了了解粤东海域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其与海域环境的关系,于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采集了柘林湾外至南澳岛以及汕头港附近海域10个采样点的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生物硅(BSi)与有机质(OM)的含量。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BSi和OM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0%~0.67%和2.31%~11.14%,平均含量分别为0.43%和8.06%,且季度差异不明显。线性回归结果表明,OM与BSi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是该海域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柘林湾外海域BSi含量明显较高,显示出该海域较高的硅藻生产力;而汕头港海域较高的陆源输入导致沉积物中OM含量明显较高。
谷阳光王朝晖吕颂辉梁瑜付永虎
关键词:生物硅有机质表层沉积物
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为了解孢囊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赤潮发生中的作用,于2005年4月~2006年6月采集大亚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经孔径为125,20μm的网筛过滤,在25℃下进行萌发,观察培养20,40d的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7属37种.裸甲藻(Gymnodinium corii Schiller)为优势甲藻类,其占甲藻细胞数量平均百分比为73.1%,最高百分比可达99.7%.定鞭藻中的金色藻(Chrysochromulima spp.)和蓝藻中的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p.)也萌发出较高数量.不同时间培养、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所差异,同时也随沉积物捕捉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休眠体的萌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浮游植物组成,但在萌发中大量出现的一些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可能会由于体型过小而在浮游植物监测中被忽略.
康伟王朝晖付永虎曹宇张玉娟
关键词:萌发浮游植物
大亚湾海域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微表层对营养盐的富集作用被引量:18
2011年
于2007年5月~2008年4月对大亚湾海域微表层、次表层和底层氮(N)、磷(P)、硅(Si)营养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营养盐含量较前期调查略有上升,可溶性无机氮(DIN)、可溶性无机磷(DIP)、可溶性硅酸盐(DSi)的平均值分别为8.93、0.41和9.41μmol·L-1,养殖区营养盐含量明显较高.DIN组成以NH4+-N和NO3-N为主,在3个水层中,NO3-N在微表层中的百分比含量相对较高,NH4+-N在次表层中的百分比含量较高.大亚湾海域DIN、DSi含量丰富,DIP含量较低,N∶P远远高于Redfield比值,浮游植物的生长明显受到P限制.微表层DIP和DSi含量明显较高,且波动明显.大亚湾海域N、P以有机营养物质为主,微表层中DIN百分比含量较低,DIP百分比含量较高.微表层对营养盐具有显著富集作用,平均富集系数在1.31~4.68之间;对磷的富集作用较强,对DIP和总磷(TP)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达到4.68和1.95.微表层对不同营养盐的富集概率在47.2%~97.2%之间,其中,对TP和DSi的富集概率最高.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大亚湾水质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而微表层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该水层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变.
王朝晖杨宇峰宋淑华付永虎邓邦平王庆谷阳光
关键词:营养盐微表层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风险差异化分区防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付永虎刘黎明任国平刘朝旭郭赟叶津炜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灰色线性规划
都市郊区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7
2016年
为探究大都市城郊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该文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上海市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法从地理空间和社会经济2个方面探讨了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浦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东西分异特征,斑块规模东多西少,分布东密西疏,形态东部破碎西部规整;地理空间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主要驱动因素;地理空间差异是塑造该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基本格局的首要因素,其中耕作半径、到最近国道距离和到城市中心距离是规模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城市中心距离、到最近城镇中心距离和到最近主要河流距离是分布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到最近国道距离、到最近高速公路距离和到最近省道距离是形态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社会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社会经济因素加剧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的异质化、空心化和破碎化,深刻改变了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格局的内在本质。研究结果可为大都市城郊区乡村景观保护规划和土地空间整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任国平刘黎明付永虎袁承程宋志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乡村乡村聚落
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
<正>为了了解孢囊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赤潮发生中的作用,于2005年4月~2006年6月使用沉积物捕捉器收集了大亚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经孔径为125μm和20μm的网筛过滤,在25℃下进行萌发,观察了20 d和40 d...
康伟冯杰付永虎谷阳光王朝晖
关键词:萌发浮游植物
文献传递
环境约束下大都市城郊土地利用结构评价——基于信息熵和非期望产出模型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土地利用过程中会产生期望和非期望产出,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中忽略环境产生的非期望产出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真实性问题,以大都市城郊的上海青浦区为例,宏观上,运用信息熵模型对该区2005~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进行评价;微观上,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青浦区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为寻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改善途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时序上呈现"M"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向东西两翼递减;(2)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W"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的中心城区向东西两翼递减格局;(3)将环境的负产出纳入非期望产出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评价,能更加准确的反映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真实性;(4)影响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过量是制约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针对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区域差异提出效率提升途径。研究结果可为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任国平刘黎明付永虎袁承程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