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1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16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被引量:6
- 2016年
- 2016年5月23日,《欧洲心脏杂志》发布了2016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指南分为四个部分论述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预防的关键问题,可概括为“4 W”(What、Who、How、Where),即什么是CVD预防?谁将从中受益,什么时候、如何进行风险分析和优先考虑?如何实施CVD预防?在什么机构进行干预?在此我们解读如下主要内容.
- 于雪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 衰老和肠道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7
- 2020年
- 肠道菌群是构成人体微生态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增龄肠道菌群的相对含量及多样性也随之发生改变。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衰老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紊乱、平滑肌细胞改变及斑块破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探讨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疾病和健康的潜在关系,本文将从衰老、肠道菌群及动脉粥样硬化3个方面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未来预防和治疗衰老相关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 张亚男于雪
- 关键词:衰老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病毒属
-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2年
- 心外膜冠状动脉(冠脉)“正常或接近正常”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为冠脉微循环异常。寻找微循环功能血清标志物,研发冠脉微循环功能测评新技术,采用冠脉微循环治疗新策略,有助于改善冠脉疾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和转归。
- 凌浩刘明明于雪
-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循环微血管内皮细胞
- 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原发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65岁老年人原发冠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北京医院心导管室158例接受DCB治疗原发病变的连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3例≥65岁,95例〈65岁,对其临床特点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高血压(65.1%和56.8%)、房颤(7.9%和2.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史(44.4%和23.2%,P〈0.01)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14.3%和4.2%,P〈0.05)患者较多,非老年组男性比例(71.6%和50.8%,P〈0.05)、吸烟者(52.3%和30.2%,P〈0.01)较多。老年组病变复杂,钙化病变比例明显增加(36.8%和14.0%,P〈0.01),但操作成功率高于非老年组。两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MLD)均显著增加。非老年组1例在术后第四天因靶病变急性血栓形成行紧急血运重建(TLR),老年组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21例患者在平均9个月后进行冠脉造影随访,定量冠脉血管造影分析(QCA)结果显示MLD略有增加(2.00±0.67)mm和(1.91±0.47)mm,(P〉0.05),晚期管腔丢失(LLL)为(-0.09±0.50)mm,但差异无统计意义。在平均9个月的临床随访中,老年组和非老年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6%和1.1%,TLR分别为0.0%和1.1%(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发生。结论与非老年冠心病患者相比,DCB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原发病变,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于雪王欣越张闻多刘兵芦丹孙福成季福绥
- 关键词:冠心病
- 影响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决策的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中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决策制订的影响因素及与指南建议的差异。方法老年房颤患者中,按照是否给予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和未抗凝组。分析抗凝治疗者与未抗凝治疗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房颤分类、出血、栓塞事件、脏器功能、合并用药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老年房颤患者176例,年龄中位数90.0岁,卒中风险较高者(CHA_(2)DS_(2)-VASc评分≥2分)占97.7%。出血风险较高者(HAS-BLED评分≥2分)占75.9%,22.2%的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统计分析抗凝组与未抗凝组数据,显示高龄、低体重、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贫血状态、非持续性房颤、抗凝出血风险评分高等因素使得临床决策更倾向于选择不抗凝。结论临床工作中,未被指南列为房颤抗凝治疗禁忌证的因素(如高出血风险评分、低体重、具有衰弱相关症状及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等),常常成为医生不处方或终止抗凝治疗的原因,临床工作实际情况与指南建议仍有差距。
- 贾瑶于雪柴坷李雪孙晨郑晓雪邱田王确田伟萌马琛邱蕾黄大海
- 关键词:老年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 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直径2.8mm及以上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效果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 探讨紫杉醇涂层球囊(PCB)治疗直径≥2.8 mm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医院应用PCB行冠状动脉原发病变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5例(冠状动脉原发病变238处).根据病变参考血管直径,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参考血管直径≥2.8 mm,85例患者,90处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组(参考血管直径<2.8 mm,130例患者,148处病变).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介入治疗和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发生率.结果 (1)大血管病变组平均年龄小于小血管病变组[(60.1±11.1)岁比(65.0±10.6)岁,P<0.01],合并糖尿病比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24.7% (21/85)比43.1%(56/130),P<0.01].(2)大血管病变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35.5% (30/85)比53.6%(67/130),P<0.05]和复杂病变[B2或C病变,34.4%(31/90)比50.0%(74/148),P<0.05]比率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3)在预扩张阶段,大血管病变组单用普通球囊的比率低于小血管病变组[58.9%(53/90)比76.4%(113/148),P<0.01],而联合使用非顺应性球囊的比率高于小血管病变组[20.0%(18/90)比3.4%(5/148),P<0.01].大血管病变组PCB直径/参考血管直径小于小血管病变组(0.87±0.12比0.96±0.15,P<0.01),PCB释放时间短于小血管病变组[(41.5±9.5)s比(45.1±9.1)s,P<0.01].大血管病变组和小血管病变组各有1例病变行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操作成功率分别为98.9%(89/90)和99.3%(147/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小血管病变组1例患者在术后第4天因靶病变急性血栓形成行靶病变血运重建,大血管病变组住院期间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42例患者(共53处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组27处病变,小血管病变组26处病变)在术后(
- 于雪季福绥许锋张闻多王欣越芦丹徐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了解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动态变化,并探究PCSK9血浆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正常冠脉患者50例(正常冠脉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50例(稳定型冠心病组)、因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入院患者63例(心肌梗死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1天、第3天、第5~7天PCSK9血浆水平,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内的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入院发生率等进行随访。结果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心血管疾病家族、吸烟史与正常冠脉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冠脉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组患者第1天、第3天和第5~7天血浆的PCSK9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心肌梗死组患者第1天、第3天和第5~7天之间PCSK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再入院和心绞痛发作与第1天、第3天和第5~7天PCSK9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PCSK9水平明显升高,PCSK9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及出院1个月内再入院和心绞痛发作无相关性。
- 张闻多张永勇于雪王欣越杨晨光李彭季福绥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 病例240:59岁男性,发现左侧肾上腺结节5年,血压阵发性升高2年,加重3个月
- 2021年
- 患者,男,59岁,公务人员,于2020年5月以"发现左侧肾上腺结节5年,血压阵发性升高2年,加重3个月"为主诉入院。现病史:患者5年前健康查体时腹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发现左侧肾上腺内侧支结节(大小不详),考虑腺瘤可能性大,因患者无高血压、高血糖、向心性肥胖等肾上腺激素增多相关表现,未进一步诊治。
- 杨国建李宏义于雪
- 关键词:向心性肥胖健康查体公务人员肾上腺激素现病史
- 基于人工智能的视网膜血管形态学量化在冠心病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和集成学习算法,构建基于眼底彩照视网膜血管形态特征量化分析的冠心病患者识别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因可疑冠心病就诊于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并拍摄45度眼底彩照,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获取眼底彩照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管径、动静脉管径比、动静脉弯曲度、分形维数、分支夹角等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主要最优传输方向降维的方法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参数进行数据降维,利用支持向量回归、随机森林、逻辑回归、k最近邻等机器学习方法,和多数投票和模型堆叠等集成学习方法,建立基于视网膜血管形态特征参数的冠心病识别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4例患者,其中488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216例为非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最优传输Wasserstein距离找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数据差别最大的特征空间,根据主成分解释度图,前5个主成分对于原始数据特征的解释度提升较为显著,分别为黄斑中心凹附近血管弯曲度、动静脉比、平均血管管径、平均血管曲率和血管覆盖密度。利用降维后的数据进行二分类建模,并通过多数投票和模型堆叠的方法进行优化,最终冠心病识别模型准确率为81.4%,AUC为0.802(95%CI 0.771~0.837)。结论利用眼底彩照获取的视网膜血管形态学参数能够有效区分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准确性超过80%,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特征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 刘晶刘晶孙嘉逸张悦张悦张悦张鹏
- 关键词:冠心病视网膜血管
- 血清B型钠尿肽与心力衰竭关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B型钠尿肽(BNP)又称为脑钠尿肽,主要由心室分泌。BNP源于在心肌细胞内合成的含134个氨基酸的Prepro—BNP,它在切去N端26个氨基酸信号序列后,在血液循环中继续被内肽酶切割为N端含76个线性氨基酸的NT—proBNP和C端含32个环状具有生物活性氨基酸的BNP。正常时只有少量NT—proBNP/BNP分泌入血循环,在血循环中可检测到它的存在。当心脏负荷增加或心室扩大时,心肌细胞受牵拉而触发NT—proBNP/BNP快速合成并释放入血循环。NT—proBNP比BNP半衰期长,更适合临床检测。我们通过测定不同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的NT—proBNP浓度,探讨NT—proBNP与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关系,寻找适用于临床的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
- 赵昕王萌温伟于雪
- 关键词:B型钠尿肽心力衰竭PROBNP血清心肌细胞心室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