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强

作品数:108 被引量:995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2篇视网膜
  • 42篇网膜
  • 37篇病变
  • 30篇视网膜病
  • 30篇糖尿
  • 30篇糖尿病
  • 29篇视网膜病变
  • 23篇糖尿病视网膜
  • 23篇糖尿病视网膜...
  • 22篇糖尿病视网膜...
  • 13篇血管
  • 13篇青光
  • 13篇青光眼
  • 10篇视神经
  • 10篇闭角
  • 10篇闭角型
  • 9篇原发性
  • 8篇电图
  • 8篇多焦
  • 8篇多焦视网膜

机构

  • 61篇中山大学
  • 39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惠州市中心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惠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06篇于强
  • 21篇张欣
  • 16篇欧杰雄
  • 11篇易长贤
  • 11篇许京京
  • 11篇柳青
  • 10篇李绍珍
  • 10篇余敏忠
  • 10篇朱斯平
  • 8篇叶天才
  • 8篇柳夏林
  • 8篇卢彦
  • 6篇钟毅敏
  • 6篇陈秀琦
  • 6篇钟兴武
  • 6篇吴德正
  • 5篇李梅
  • 5篇马娟妹
  • 5篇江福钿
  • 5篇黄创新

传媒

  • 23篇中华眼底病杂...
  • 15篇中国实用眼科...
  • 9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广东医学
  • 6篇眼科学报
  • 4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国外医学(眼...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2篇中国中医眼科...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Eye Sc...
  • 2篇Chines...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2008两岸...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7篇2002
  • 11篇2001
  • 10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四种筛检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该课题以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最优筛检方案的目的,通过研究一种简单、快捷、经济和准确的对浅前房、窄房角筛检的试验及分级标准,制作一套分级标准照片,供不同条件、不同水平的医疗卫生工作者应用,并为筛检方案的研究提供准确的参数...
于强
关键词:青光眼筛检方案
手电筒侧照法的分级标准临床评价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研究手电筒侧照法分级标准及标准照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方法:我们对251眼按手电筒侧照法分级标准照片作手电筒侧照的分级并以前房角为金标准对 不同分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同时我们对250眼手电筒侧照法分级不同观察者间测量变异 分析,对88眼作了同一观察者前后测量变异分析。 结果:1.手电筒侧照分级标准的真实性评价结果显示:当ILBRⅡ级作为临界值时,发现1/2或 以上为窄Ⅲ房角的敏感度为96.67%,特异度为74.53%,正确指数为0.712。2.手电筒侧照法分 级标准可靠性评价:两个观察者间分级的观察一致率(Po)为0.8,K=0.74,Z=22.48;同一观察 者不同时间进行分级的一致率(Po)为0.909,K=0.875,Z=16.08,说明其一致率有统计学高度 显著性意义。 结论:研究显示手电筒侧照法的分级标准及分级照片有满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作为判断浅 前房和窄房角方法在临床中试用。眼科学报 1996;12:98—102。
于强李绍珍叶天才
关键词:前房角青光眼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9年
为探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 Radiation Retinopathy,RR)的临床表现及光凝治疗的效果 ,对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的 13例 ( 2 6只眼 ) RR患者的临床表现、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萤光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氩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 3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 RR患者 2 6只眼 ( 10 0 % )眼底改变为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和 /或微血管瘤 ,另外单独或同时伴视盘颜色变淡 11只眼 ,水肿、出血 6只眼 ;视网膜出血 2 2只眼 ,广泛性视网膜小血管闭塞 7只眼 ;黄斑水肿 11只眼 ,深层出血 1只眼。81% ( 2 1/ 2 6) RR患眼视力下降。光凝治疗后 6个月 10 0 % ( 3 / 3 )患眼视力提高及黄斑水肿消退。结论 :RR最早期和最常见表现为黄斑部毛细血管扩张和 /或微血管瘤。RR患者视力下降是由于黄斑部水肿、黄斑部毛细血管闭塞、视盘缺血等原因所致。氩激光光凝可有助于放射性黄斑水肿消退 。
李梅欧杰雄罗伟邱观婷于强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屈光状态 - 6 D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 30例 5 7只眼 ,进行 FFA和 ICGA同步检查 ,对比分析其 FFA和 ICGA检查图像。 结果  5 7只眼中 FFA显示早期背景荧光减弱 2 5只眼 ,晚期显示新生血管形成 10只眼 ,漆纹样裂纹形成 40只眼 ;ICGA显示睫状后短动脉 8只眼 ,背景荧光减弱 35只眼 ,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 8只眼 ,漆纹样裂纹形成 5 2只眼。 结论 高度近视眼的 FFA和 ICGA检查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背景荧光减弱 ,漆纹样裂纹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FFA和 ICGA同步检查能更全面地了解高度近视患者眼底视网膜与脉络膜的病理变化 ,有助于全面地了解病情和指导进一步治疗。
欧杰雄李梅于强张欣易长贤
关键词:高度近视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新生血管形成
广东农村白内障盲人的群体防治
许京京朱斯平何明光于强吴开力李绍珍
围绕着盲人和白内障盲人的数量估计、状况评估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等进行了长时间的系列研究。揭示了我国南方白内障人群患病率为2.93%;首次提出了我国南方白内障盲人患病率为1.67%;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3.84%;白内障手术覆...
关键词:
关键词:白内障防盲
光凝所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9
2001年
目的 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的早期影响。 方法 应用多焦视觉诱发反应图象系统 (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e system,VERIS)对 2 1例 30只眼 ~ 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 3d和术后第 7d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s,MERG)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 与术前比较 ,光凝术后第 3d黄斑中央 5°区域和鼻上象限 N1波潜伏期显著延长 ,MERG各波反应密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与接受光凝部位相应的视野鼻下象限 N1波和 P1波反应密度变化值大于其余三个象限 ,但仅在鼻下象限与颞上象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黄斑中央 5°区域MERG各波反应密度下降幅度最大 ,黄斑中央 10°区域次之 ,均大于各象限。术后第 3d术眼视力的变化值与黄斑区各波反应密度的变化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术后第 7d,MERG各波反应密度有所恢复 ,但 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仍较术前降低。 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早期视网膜功能显著下降 ,光凝间接引起的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损害是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张欣于强余敏忠柳青欧杰雄陈景荣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电描记术激光凝固术视网膜功能
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眼前段早期改变的干预效果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探讨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改变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 72例 DR患者的 72只视网膜光凝治疗眼 (DR ~ 期 )分为达纳康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和定量分析两组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 3、7d前房深度、前房角、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改变。 结果 术后第 3d,对照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升高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2 .82 1,P<0 .0 1) ;除鼻侧前房角外其余象限前房角较术前变窄 (t=2 .0 33~ 3.15 0 ,P<0 .0 1)。药物干预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和各象限前房角均无显著改变。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脱离、前段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 11.11%、5 .5 6 % ,对照组分别为86 .11%、88.89%。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 达纳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和眼压升高、前房角变窄等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程度。
于强张欣柳青陈秀琦钟晓菁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银杏科达纳康
mtDNA11778点突变阳性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mtDNA11778点突变阳性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的分析 ,加深对该病临床表现的了解 ,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2年在我中心临床诊断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共 5 5人作mtDNA11778点突变检查 ,询问患者发病情况和家族史 ,作眼底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野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 ,并将该点突变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表现作比较。结果 :被检的 5 5个患者中mtDNA11778点突变阳性者共 43人 (78 18% ) ,其中男 40人 (93 0 2 % ) ,女 3人 (6 98% ) ,男女比例约为 13∶1,该型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无家族史。结论 :本系列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多为mtDNA11778点突变阳性。掌握该点突变阳性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张新愉于强欧杰雄李梅易长贤张欣张清炯
关键词: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糖皮质激素
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被引量:186
1997年
目的研究一个适合测量我国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方法通过指标筛选,最终选择20个指标形成生存质量量表。应用该量表测量了57例单纯视力损害的白内障患者和60例有不同程度视力及视野损害的青光眼患者,并对该量表进行效度、信度和反应性的评价。结果该量表20个指标,包括症状、视功能、身体机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等四个方面。(1)准则关联效度:r=0.6865,P=0.000。(2)重测信度:r=0.8959,P=0.000;克朗巴赫系数:α=0.9358;方差比=0.0551;分半信度:R=0.9553。(3)反应度:t检验=5.95(P=0.000),效应大小统计量为1.533。结论该量表具有满意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
于强李绍珍陈和年叶天才敖晶晶
关键词:视功能损害眼病
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抗氧化防御机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氧化损伤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核心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内质网应激及其重要的转录因子X盒结合蛋白1(XBP1)在丙烯醛引起的RPE氧化损伤中起到的作用,从而为阐明ARMD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方法】用75μmol/L丙烯醛分别处理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2~24 h,观察内质网应激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XBP1的表达。用XBP1 si RNA转染细胞,下调XBP1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抗氧化基因Nrf2、SOD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用DCF染色观察细胞活性氧产物(ROS)的产生;用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改变。细胞用XBP1 si RNA或对照si RNA预处理后,加入丙烯醛,检测RPE细胞的凋亡情况。7只XBP1^(flox/flox)小鼠,一眼视网膜下注射Cre腺病毒,对侧眼视网膜下注射GFP腺病毒作对照。1周后取眼球。其中3只小鼠用TRIzol提取RPE的RNA,用实时RT-PCR法,检测XBP1的下游基因ERdj4和p58IPK在RNA水平的表达。另4只小鼠眼球作视网膜冰冻切片,观察腺病毒在视网膜下腔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XBP1以及抗氧化基因Nrf2和SOD2在RPE的表达。【结果】丙烯醛分别处理RPE细胞2 h和4 h,GRP78的表达明显增加。处理6 h XBP1蛋白激活。XBP1表达的下调伴有抗氧化基因Nrf2和SOD2表达的减少,细胞内ROS的增加,并诱发细胞的凋亡。敲低XBP1以后丙烯醛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增加。通过视网膜下注射Cre腺病毒成功转染XBP1^(flox/flox)小鼠RPE。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re腺病毒的小鼠RPE内的XBP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RPE内的ERdj4和p58IPK RNA水平显著下调;抗氧化基因Nrf2和SOD2表达明显减少。【结论】丙烯醛作用于RPE细胞,激活内质网应激以及转录因子XBP1。抑制XBP1引起RPE内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减少,ROS的产生增加,并且增加丙烯醛的细胞毒性。XBP1参与RPE细胞内抗氧化应激防御机制。
钟毅敏李晶明张欣汪建新于强
关键词:丙烯醛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内质网应激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