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娟
-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糙皮侧耳品种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为选育高产优良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分别选取16个菌株的10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7.448%;利用SPSS13.0软件中未旋转因子得分值计算出主成分得分,以特征值的贡献率大小为分配系数,计算出不同品种糙皮侧耳菌株的综合得分和排名,并聚类为3个组群,第Ⅰ组的主要特点为产量高、菌丝生长速度快、单个子实体形态好;第Ⅱ组产量较高、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单个子实体形态较好;第Ⅲ组产量低、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因此第Ⅰ组和第Ⅱ组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品种选育的优良材料。
- 常艳于娟娟韩芹芹林毅聂凡蔡永萍
- 关键词:糙皮侧耳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砀山酥梨石细胞发育过程中POD酶学特性及POD克隆
- 砀山酥梨属白梨系品种,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梨品种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品种退化和管理粗放等原因,砀山酥梨出现了石细胞含量增多,口感多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砀山酥梨的品质和经济价值。石细胞是由细胞壁次生加厚、木质素沉积而形成的...
- 于娟娟
- 关键词:砀山酥梨石细胞含量
- 文献传递
- 砀山酥梨石细胞发育过程中PPO酶学特性及其cDNA片段克隆被引量:7
- 2011年
- 以砀山酥梨果实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石细胞形成的木质素合成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酶学特性,并对PPO基因进行了克隆。结果表明,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的过程中,PPO活性在花后27d和47d出现高峰,早于木质素含量高峰(花后47d、61d)和石细胞团含量高峰(花后51d),且PPO活性变化与两者极显著相关。砀山酥梨果实PPO最适反应条件为pH值7.0,温度40℃左右,底物浓度0.16mol/L。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动力学参数V_(max)为454.5455U/g,K_m为0.1364mol/L。克隆得到了558bp的PPO基因的cDNA片段,该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陆号为HQ329065。经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其它植物的同类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 李玲于娟娟金青蔡永萍林毅吕芮宏
- 关键词: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石细胞酶学特性
- 砀山酥梨石细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类型的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砀山酥梨为材料,通过组织化学定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谱技术,研究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不同类型,即谷胱甘肽POD(GSH-PX)、愈创木酚POD(PPOD)、抗坏血酸POD(APX)活性变化与石细胞中木质素代谢的关系,探讨梨果实石细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的类型。结果表明:(1)在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位于石细胞细胞壁及邻近区域的POD参与木质素在石细胞细胞壁上的沉积;(2)花后15~123d,POD同工酶谱带主要分为3组酶活性区,其中PODⅠ的Rf值为0.13~0.23,PODⅡ的Rf值为0.44,PODⅢ的Rf值为0.63~0.96;(3)PPOD是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代谢关键酶POD的主要类型,参与木质素的合成,促进石细胞团的发育。
- 于娟娟李玲金青蔡永萍林毅吕芮宏
- 关键词:GSH-PXAPX石细胞木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