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国安

作品数:43 被引量:923H指数:18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小球藻
  • 9篇水生
  • 9篇污水
  • 8篇藻类
  • 7篇植被
  • 5篇污染
  • 5篇湖泊
  • 4篇毒性
  • 4篇植物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水净化
  • 4篇水生植被
  • 4篇水生植物
  • 4篇水质
  • 4篇普通小球藻
  • 3篇氧化塘
  • 3篇植被恢复
  • 3篇生理特征
  • 3篇水处理
  • 3篇球藻

机构

  • 43篇武汉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武汉城市建设...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北省化学研...
  • 1篇水利部长江水...

作者

  • 43篇严国安
  • 20篇李益健
  • 9篇沈国兴
  • 9篇马剑敏
  • 7篇任南
  • 6篇罗岳平
  • 5篇唐赢中
  • 4篇彭金良
  • 4篇严雪
  • 3篇刘永定
  • 3篇吴振斌
  • 3篇谭智群
  • 2篇曹焕生
  • 2篇邱东茹
  • 2篇张忠新
  • 2篇徐明芳
  • 2篇李定坚
  • 1篇郑振华
  • 1篇常利英
  • 1篇仇银燕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环境科学进展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生物工程进展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 7篇1997
  • 2篇1996
  • 4篇1995
  • 4篇1994
  • 4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Ⅱ:毒性机理及其富集和降解被引量:87
1999年
随着对农药污染认识的深入,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毒性以及毒性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农药对藻类的毒性在于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改变呼吸作用以及固氮作用,影响藻类的生理进程并改变其生化组分。开展农药对藻类毒性机理的研究,揭示农药结构—活性关系,对农药的研制和应用,评价农药的生态风险,减少农药对藻类的毒害是重要的。在自然环境中还发现藻能富集和降解农药。因此,对于这些藻来说,农药对藻类的毒害作用和藻类对农药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可能同时存在。本文综述了农药对藻类的毒性机理以及藻类对农药的富集和降解作用。
沈国兴严国安彭金良严雪
关键词:农药藻类毒性机理降解生态系统
武汉东湖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动态被引量:26
1997年
于1993-1995年对武汉东湖的布围和网围受控生态系统中的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及水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受控生态系统中,水生维管束植物生物量明显增加,控制养殖规模是恢复水生植被的前提,自然恢复的水生植被,结构较简单,通过选种优良植物,可优化植被结构,加速植被恢复进程;恢复水生植被时.应以沉水植物为主体;生长良好的水生维管束植物能使水中N、P浓度明显降低,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小;莲、芦苇、苦草、狐尾藻和金鱼藻适应性较强,可作为重建水生植被的物种.
马剑敏严国安罗岳平李益健余荆意张进忠
关键词:水生植被结构优化湖泊水生生物
水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对大气CO_2的汇被引量:68
2001年
水生生态系统 ,特别是海洋无疑是大气 CO2 的一个巨大的汇。海洋对大气 CO2 的汇以及大气圈和海洋之间碳的变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层碳酸盐化学、水中溶解碳的平流传输、CO2 通过空气——海水界面的扩散、海洋生物生产和所产生的有机碳化合物的沉降等 ,现在已建立和发展了多种海洋碳子模型以对 CO2 的汇进行估测。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 ,综述了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生物泵”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两大类主要的海洋碳子模型 :厢式模型和普通环流模型 ,采用这些模型对海洋碳汇的估算约为 1 .2~ 2 .4 Gt C/a;分析了湖泊、河流等对大气 CO2 汇的特点及向海洋的转移 ,并对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碳循环和大气 CO2
严国安刘永定
关键词:水生生态系统碳循环
α-萘酚胁迫对普通小球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5
2001年
研究了 α-萘酚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光合色素和 MDA含量及抗氧化酶 ( SOD、CAT、POD)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 α-萘酚浓度的升高 ,藻的生长速率、叶绿素 a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SOD、CAT、POD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 ,除 POD活性在 5 .0 0 m g· L- 1时达到最大值外 ,其余均在 2 .0 0 mg· L- 1达到最大 .而在 α-萘酚浓度低于 2 .0 0 mg· L- 1时 ,MDA含量变化不大 ,只有当 3种抗氧化酶活性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后 ,MDA含量才急剧上升 ,膜脂过氧化加剧 .说明 α-萘酚导致普通小球藻膜脂过氧化是其致毒机制之一 ,而抗氧化酶在一定污染物浓度范围内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
彭金良严国安沈国兴常利英王昀杨方星
关键词:Α-萘酚普通小球藻生长速率抗氧化酶酶活性致毒机制
藻类产烃研究进展被引量:11
1997年
藻类产烃研究进展唐赢中(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黄利群(湖北省化学研究所)严国安(武汉大学)一、前言随着70年代以来全球性环境危机特别是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和光化学烟雾,以及所谓石油危机引起的能源恐慌,寻找新的无污染、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就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唐赢中黄利群严国安
关键词:藻类植物
环境因子对东湖几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0
1996年
报道了光照强度、水体温度及水体pH值对东湖5种沉水植物生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上升,且种间有较大的差异.各植物光合色素的含量,受生态因子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5种植物对水体高pH值耐受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消亡的原因及生态分布的规律,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被的恢复及水生生态系统重建中的植物选种原则.
任南严国安马剑敏李益健
关键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环境因子湖泊生态系统
污水塘自净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被引量:1
1993年
本文研究了在自然状况下污水塘的净化作用及其效率,通过对总氮、总磷、COD_(Cr)和BOD_5等在进、出水中的含量与水温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程。同时讨论了水温对污水塘的自净效率的影响。
恽玉放严国安李益健
关键词:水温环境因素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的恢复试验研究被引量:79
1997年
本文报道了在武汉东湖所作的水生植被恢复的研究结果.分别在东湖水果湖、汤林湖和后湖等三个湖建立水生植被恢复示范区.挺水植物莲Nelumbonucifera和芦苇Phragmitescommumis、浮叶植物菱Trapasp.和r-选择型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sp.、聚草Myriophyllumspicatum、菹草Potamogetoncrispus和大茨藻Najasmarina等在三个植被复示范区均可以恢复.而黄丝草Potamogetonmaackianus、伊乐藻Elodeacanadensis、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等在后湖示范区可以恢复,在水果湖恢复未能成功.黑藻在汤林湖示范区也未能恢复.在水生植被演替动态研究和中试规模的恢复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东湖为代表的富营养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对策.
邱东茹吴振斌刘保元严国安周远捷
关键词:生态恢复水生植被富营养化湖泊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被引量:58
1997年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严国安马剑敏邱东茹吴振斌
关键词:水生植物植物群落演替
三峡库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改善被引量:57
1999年
介绍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阐述了水土流失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土地资源、淤毁水利工程、抬高河床、加剧洪旱等自然灾害、污染水资源。提出水土流失是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搞好水土保持是解决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1989年开始实施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土地资源、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拦蓄地表径流、缓解洪旱灾害、提高库区人口环境容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针对库区现在面临的人为水土流失加大、重力侵蚀的诱发因素增多、水土流失对水质的不利影响加重等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杜佐华严国安
关键词: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