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初中数学折纸问题的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感受生活,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带动教学.数学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处理信息、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中学数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为此,数学教师们一致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的理论指导教学势在必行,一定要把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可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很好地开展下去,在教育改革中来一次大胆的尝试.
- 万涛
- 关键词:数学课堂折纸数学知识教育思想数学教师
- 概率与数学其它知识的“牵手”
- 2016年
- 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考试中常常会把概率和数学其它知识"牵手"起来进行考查,增加了题目的综合性,灵活性,多样性,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因此,只了解和掌握概率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要把数学基础知识打牢,才能在解概率题时大显身手,游刃有余.
- 万涛
- 关键词:数学基础知识完全平方公式函数图像四象限分解因式函数计算
- 架构认知桥梁 优化教学设计——以苏科版“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为例
- 2017年
- 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取决于学生在一节课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优化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把课上得更好,这是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去思考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去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 万涛
- 关键词:教学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桥梁架构
- 理清困惑,使教学更自然——对“因式分解”一课的教学体验被引量:3
- 2021年
-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抓手,教材中每个知识点都是有理可依、有据可循的.然而由于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大多数都是静止的,缺少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再现,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对解读中遇到的困惑,能积极思考,勤于钻研,通过类比联想,贯通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理清困惑,使教学更加自然,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 万涛
- 关键词:因式分解教学体验
- 经历“山穷水尽”,喜获“柳暗花明”
- 2021年
- 在日常解数学题时,我们经常会对一道题产生困惑,并且尝试了很多方法,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怎样突破思维阻碍,如何产生新的想法使解题过程出现转机,并且顺利地解决问题,给我们一种“柳暗花明”的喜悦?下面列举三个案例,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
- 万涛
- 关键词:解题过程解数学题柳暗花明
- “握手问题”的举一反三
- 2014年
- 习题3个朋友在一起,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4个朋友在一起呢?n个朋友在一起呢?
- 万涛
- 关键词:数学教学举一反三
- 整体设计: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整式的乘除”教学为例
- 2024年
- 教学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学习要求,整体把握结构化的课程内容,选择能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教学要进行整体设计,探索知识结构,建构知识之间的关联,形成结构化教学模式,并进行分步实施,从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 万涛诸士金
- 关键词:教学模式育人方式
- “握手问题”的举一反三
- 2014年
- 问题(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92页,第11题)3个朋友在一起,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他们一共握了几次手?4个朋友在一起呢?n个朋友在一起呢?解法一3个人(假设为甲、乙、丙)在一起,则甲要跟乙和丙握一次手,共握手2次,乙只需要跟丙握手1次,所以,握手次数一共是2+1=3次;
- 万涛
- 关键词:举一反三朋友数学
- 尺规作图的“弱化”策略
- 2025年
- 谈到尺规作图,大家都觉得“难”.对一些尺规作图题,根据图形的判定或者性质直接作图存在困难,可以尝试通过“弱化”策略达到尺规作图的目的.“弱化”策略是当求作的图形满足多个条件时,先作出满足部分条件的图形,研究此图与求作图形之间的内在关联,然后再采用平行、相似等作出所求图形.“弱化”策略的本质是将问题转化,转化为大家能够解决的问题.
- 万涛
- 关键词:尺规作图弱化
- 初中生数学错题原因分析和纠错指导
- 2015年
-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由于知识难度和学生个体差异,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其实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看待、去处理学生的错误.只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孩子自主分析、自我纠正,错题就能成为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因此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系统和正确的分析,并进行多方面的纠错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 万涛
- 关键词:数学教学错题纠错初中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