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奇
- 作品数:38 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百人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IL-6分泌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 1998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机制。方法:应用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16例MM患者和19例对照者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IL-6表达情况。结果: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15.4%±6.5%,骨髓瘤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7.9%±2.9%,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达4.5%±1.2%;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4.6%±2.3%,基质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2.6%±1.1%,浆细胞IL-6表达阳性率为0.7%±0.1%。MM患者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01)。另外MM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基质细胞所占比率为6.9%±1.4%,也较对照组的4.7%±1.8%明显升高(P<0.001)。结论:MM患者升高的IL-6既可由瘤细胞分泌,又可由基质细胞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可能都参与了MM的发病。
- 梁之祥侯健丁思奇王东星王东星谢映华潘祖玉谢映华孔宪涛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白细胞介素6骨髓细胞基质细胞
- 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和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0年
- 傅卫军侯健丁思奇王东星陈玉宝陈秋生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IGH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 IL-6对分离培养的兔破骨细胞1型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1998年
- 采用地高辛精标记的反义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的IL-6对分离培养的兔破骨细胞1型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IL-6≥100U/ml时破骨细胞1型胶原酶mRNA量明显增加.提示IL-6对破骨细胞具有激活作用,此结果对于探索多发性骨髓瘤等具有的溶骨性病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陈玉宝侯健黄隆安丁思奇余润泉
- 关键词:破骨细胞白细胞介素6原位杂交DNA
- 更昔洛韦对TK基因转染的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GCV对TK基因转染的淋巴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缺陷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TK基因(RV-HSV-TK)转染淋巴瘤细胞,细胞增殖实验(MTT法),研究GCV对转染TK基因阳性淋巴瘤细胞株杀伤作用。结果 转染了TK基因的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曲线与未转染TK基因的细胞无差异。0.1~50μg/ml的GCV对转染阳性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杀伤效应与时间成正比。Hut-tk细胞对Hut细胞具有旁观者效应。结论RV-HSV-TK系统对淋巴瘤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效率,转染了TK基因的淋巴瘤细胞对GCV敏感。
- 吕鸣傅卫军侯健王东星丁思奇
- 关键词:更昔洛韦TK基因基因转染淋巴瘤肿瘤抑制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 <正> 目的建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由一例晚期λ轻链型MM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用液体培养法进行培养。用瑞氏染色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确定细胞的形态...
- 侯健林法迎张波张玲珍丁思奇
- 文献传递
- 17β-雌二醇对脂蛋白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及17β-雌二醇对此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将LDL、oxLDL与HUVEC孵育,及HUVEC经他莫昔芬(tamoxifen)和(或)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再与LDL、oxLDL孵育,检测培养液中IL-6和TNF活性。结果:LDL和oxLDL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产生IL-6和TNF。LDL100μg/ml时,TNF为(0.74±0.09)ng/ml,IL-6为(91.64±7.39)U/ml,P<0.01;oxLDL20μg/ml时,TNF为(0.72±0.08)ng/ml,IL-6为(92.28±6.29)U/ml,P<0.01。经17β-雌二醇预处理后,细胞在LDL或oxLDL作用下,IL-6和TNF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他莫昔芬和17β-雌二醇同时处理后,再加LDL或oxLDL,IL-6和TNF活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LDL和oxLDL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而雌激素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该抑制作用可能部分通过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而实现。
- 马丽萍张国元秦永文吴宗贵侯健丁思奇
- 关键词:雌二醇脂蛋白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IgH-MMSET基因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6
- 2003年
- 目的 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由于t(4;14 )所形成的IgH MMSET融合基因 ,探讨其在M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法在 2 5例MM患者骨髓标本和MM细胞系NCI H92 9中检测IgH MMSET融合基因 ,并且通过巢式PCR法提高反应的灵敏度。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GEM T载体 ,并用引物M13Forward测序。将PCR产物的序列与GenBank进行对照 ,进一步证实发生易位的基因。结果 作为阳性对照的MM细胞系NCI H92 9扩增出一明显条带 ,长度为 4 38bp ,经测序后证实为IgH基因与MMSET基因的融合产物。 14号染色体及 4号染色体上的断裂点分别位于IgH基因的Cμ区及MMSET基因的第 3内含子中。 2 5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扩增后有 3例 (12 .0 % )呈现阳性 ,经分别测序后证实为IgH MMSET融合基因 ,扩增产物的长度分别为 2 37bp、2 39bp和 2 39bp ,三者第 4染色体的断裂方式均与NCI H92 9相同 ,其中 1例缺失了MMSET基因的第 4外显子的第 74位碱基 (A)和第 75位碱基 (T)。结论 MM患者IgH MMSET融合基因是由于t(4;14 )所形成 ,其发生率为 12 .0 %。IgH MMSET融合基因的出现可能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 姜华侯健陈玉宝丁思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基因
- 实时定量PCR监测MM患者反应停治疗后微小残留病被引量:2
- 2003年
- 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 )患者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ualdisease ,MRD )中的作用。利用SYBRGreenI荧光染料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IgH为标志 ,对 2 6例MM患者反应停治疗前后的IgH基因重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IgH (immunoglobulinheavychain )基因重排拷贝数 ,在反应停治疗完全缓解组、有效组前后分别为 (30 2 8± 6 5 5、 4 3± 2 4 )和 (74 6 7± 6 1 1、 6 1 9± 2 71 ) ,前后相比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无效组 (6 1 5 3±1 5 2 7、 6 5 75± 1 2 2 7) ,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并与患者骨髓浆细胞比例成正相关 (r=0 89,P <0 0 5 )。本实验表明 ,实时定量PCR对IgH基因重排的定量分析 ,可以监测MM患者体内MRD ,作为判断MM治疗疗效的一种检测方法 。
- 林法迎侯建丁思奇谭龙益王皓王东星
- 关键词:实时定量PCR免疫球蛋白重链微小残留病反应停多发性骨髓瘤
- IL—6及IFNs对大鼠成骨细胞Ⅰ型胶原及Ⅰ型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1998年
- 采用原位杂交和碱性磷酸酶积分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IL-6对分离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Ⅰ型原胶原。αl链mRNA和Ⅰ型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α和7干扰素对上述两种mRNA表达的调节。结果表明:成骨细胸可自发分泌IL-6,同时表达一定量的Ⅰ型原胶原。αL链和Ⅰ型胶原酶mRNA,外源性IL-6则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Ⅰ型原胶原αl链mRNA表达并促进Ⅰ型胶原酶mRNA表达(P均<0.01),?干扰素可下调成骨细胞IL-6分配,而影响Ⅰ型原胶原e1链mRNA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o干扰素调节上述两种mRNA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
- 侯健丁思奇李艳红王东星付卫军陈玉宝孔宪涛倪灿荣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胶原胶原酶成骨细胞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CZ-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建立多发性骨髓瘤 (MM)细胞系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离 1例晚期λ轻链型MM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单个核细胞 ,用液体培养法进行培养。用瑞特 姬姆萨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确定细胞形态 ;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检测细胞是否分泌单克隆λ轻链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是否被EB病毒感染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免疫表型 ;用染色体G分带法研究细胞的遗传学特征。结果 所得细胞系在饲养细胞或条件培养液存在时 ,可以持久增殖。该细胞分泌λ轻链 ,EB病毒阴性 ;细胞在瑞特 姬姆萨染色下呈典型的原、幼浆细胞形态 ;细胞化学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 ,髓过氧化物酶 (- ) ;细胞免疫表型为CD1 0+,CD2 8+,CD3 8+,CD1 3 8+,CD56+,CD49d+,CD54+,CD44+,CD58+,而不表达CD1 9,CD40 ,CD95,CD95L ,CD3 4 ,CD2 ,CD5。骨髓来源和外周血来源的细胞系免疫表型无明显不同 ,核型分析结果均为i(1q +) ,8q +,13q +,i(17q) ,i(18q) ,+M。结论 用 1例MM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同时建立了一个生物学特性相同的分泌λ轻链的MM细胞系CZ 1。
- 侯健张波张玲珍丁思奇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