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作品数:502 被引量:650H指数:10
相关作者:杨木高吕成荣张庆斌赵山刘方冰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司法厅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黄丝带二级研究项目黄丝带一级研究项目黄丝带三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8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8篇政治法律
  • 88篇医药卫生
  • 19篇哲学宗教
  • 8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9篇监狱
  • 79篇罪犯
  • 36篇服刑
  • 21篇精神分裂症
  • 21篇分裂症
  • 21篇服刑人员
  • 12篇心理矫治
  • 12篇司法
  • 11篇民警
  • 11篇精神病
  • 10篇罪犯心理
  • 9篇刑罚
  • 9篇法治
  • 8篇精神疾病
  • 8篇疾病
  • 8篇监狱制度
  • 7篇诈病
  • 7篇权利
  • 6篇行刑
  • 6篇社会

机构

  • 285篇江苏省监狱管...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江苏省司法厅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江苏大中农场...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昆山市第三人...
  • 2篇南京市浦口区...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化工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江苏省浦口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1篇杨木高
  • 37篇吕成荣
  • 25篇赵山
  • 25篇张晶
  • 16篇张庆斌
  • 15篇刘方冰
  • 12篇那爱国
  • 12篇储井山
  • 12篇宋新国
  • 11篇刘胜利
  • 9篇华晔
  • 9篇崔中俭
  • 9篇陶旭东
  • 8篇于爱荣
  • 7篇余亚文
  • 7篇张国平
  • 5篇徐海霞
  • 5篇孔德志
  • 4篇夏辉
  • 4篇刘保民

传媒

  • 75篇中国监狱学刊
  • 22篇河南司法警官...
  • 14篇临床心身疾病...
  • 12篇临床精神医学...
  • 12篇安徽警官职业...
  • 7篇现代农业科技
  • 6篇群众
  • 6篇江苏警官学院...
  • 5篇四川精神卫生
  • 5篇中国民康医学
  • 4篇江苏卫生事业...
  • 4篇金陵法律评论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4篇司法警官职业...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行政与法
  • 3篇法医学杂志
  • 3篇上海精神医学
  • 3篇唯实
  • 3篇铁道警官高等...

年份

  • 1篇2025
  • 9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16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5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13篇2014
  • 17篇2013
  • 29篇2012
  • 18篇2011
  • 20篇2010
  • 15篇2009
  • 9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5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监狱行刑的人文视角
2006年
人文精神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赖以存在的根基。人文精神的失落是当下世界性的问题。罪犯是道德失范、人文素养缺损的典型。监狱改造罪犯的过程实质就是培育罪犯人文素养的过程,改造罪犯的行刑诉求体现了监狱对罪犯的终极人文关怀。监狱文化受到古今中外多元文化的冲击,必须有赖于一种文化权威,以鲜明的时代视野、开放的文化心态和多样化的价值追求,从行刑立法与行刑实践的两个层面上重构人文精神,才能有力推进行刑的人文关怀进程。
刘保民刘方冰
关键词:监狱行刑人文关怀
罪犯的矫正原理探析
2007年
罪犯矫正的认识原理是:矫正罪犯是金社会的共同任务;罪犯是矫正活动中的主体;矫正罪犯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矫正个别化是提高矫正质量的保证。罪犯矫正技术实施过程的一般原理是:矫正者与被矫正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矫正内容以矫正手段为载体,通过矫正项目和技术的实施发挥综合作用;矫正需要科学制度和物质条件的良好匹配;矫正重在过程,要实现目标与效果的调节与控制。
郭宏龙赵兴瑞
关键词:互动
监狱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中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及治疗、控制状况,为制定医治管控措施,有效开展监狱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白拟服刑人员精神疾病筛查提纲及服刑人员精神疾病普查径记表对江苏某监狱的3217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并由参加普查的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对可疑人员逐一进行精神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服刑人员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21.45‰(69/3217).依次为精神分裂症(10.26‰)、情感性精神障碍(4.66‰)、人格障碍(3.42‰)、心因性精神障碍(1.5‰)、精神发育迟滞(0.62‰)、神经症(0.3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0.31‰)。其中30.43%曾有过自杀行为或自杀观念,50.72%曾与周围其他服刑人员有过激烈的争吵或肢体冲突。仅31.88%的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结论监狱服刑人员中精神疾病患病率较高,罹患各类精神疾病人员的行为控制或辨别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或消失,存在诸多的监管安全隐患问题,职能部门应根据其特征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赵山孙春明余亚文
关键词: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监狱服刑人员患病率
监狱建筑学的研究
2017年
监狱建筑学是我国监狱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对监狱建筑学的研究要早于我国。我国新时期对监狱建筑学的研究始于1997年。我国监狱建筑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学者们对监狱建筑学的概念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在学理上厘清、法律上规范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此外,监狱建筑学的核心内容随形势的发展要进一步拓展,监狱建筑学的三个重点属性,即重要性、社会性以及艺术性需要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研究。
王晓山
关键词:监狱建筑学
罪犯危险性评估与罪犯分类研究
2017年
在现代监狱视野下,对罪犯进行精准的危险性评估是监狱实现行刑目标的基础性工程。罪犯危险性评估、矫正需求评估和矫正质量评估构成了现代矫正的逻辑体系,是维护监狱安全和社会安全,减少罪犯再犯的核心技术。在我国开展罪犯危险性评估,实施罪犯分类,对于提升监狱工作整体水平和层次,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展开需要对危险性评估的方法、路径和运用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罪犯按照危险等级和危险类型进行分类。
关键词:监狱罪犯分类量表
综合体重管理对利培酮致男性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综合体重管理对利培酮导致的男性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增加的影响,以期探索能够有效控制并改善抗精神病药对服刑精神疾病患者体重增加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在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收治的服用利培酮的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定期接受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等综合体重管理措施;分别于入组时、入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体重和体重指数(BMI)进行测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66.98±6.21,22.44±1.03),综合体重管理1个月后,干预组体重和BMI评分(65.93±7.38,21.76±1.79)升高,但是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综合体重管理3个月后,干预组体重和BMI(67.34±8.62,22.12±2.36)显著低于对照组(70.01±7.58,23.82±2.12,P<0.05)。(3)综合体重管理6个月后,干预组体重和BMI(66.18±7.7,22.05±1.87)极显著低于对照组(73.27±10.28,24.24±1.94,P<0.01)。(4)组内相比发现,与入组时相比,对照组和干预组的体重和体重指数均增加,对照组的体重和体重指数逐在第3和6个月显著高于入组时;干预组的体重和体重指数在第1和3个月升高,而在第6个月呈下降的趋势,且仅在第3个月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体重管理能够显著控制并改善利培酮所致的男性服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和体重指数的增加。
罗绪廷李忠徐海霞
关键词:体重管理利培酮服刑体重体重指数
服刑人员给家庭带来什么?
2010年
一、阴郁的黄昏——服刑人员父母生活剪影罪犯入狱服刑,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相当的一部分体现在其父母身上。这些做父母的,含辛茹苦将子女拉扯大,不仅没有享到儿女的福,反而更受到这些不争气的孩子的拖累。
柳堡
关键词:服刑人员家庭监狱子女罪犯孙子
绽放的凤仙花——一例冲动型人格障碍罪犯的案例分析报告
监区民警反映,罪犯戈某自入监以来先后数次因琐事与他犯发生口角,继而引发为打架,也因此被严管、强训过多次。据来访者自称,在每次冲突事情发生之后,都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但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感觉头脑一片...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潜伏结核感染三种检测方法比较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结核病潜伏性感染者虽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他们是出现活动性结核病的潜在病例。结核潜伏感染的诊断缺乏“金标准”,只能通过免疫学方法(机体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反应)来辅助诊断。目前常用的潜伏结核感染诊断方法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 TST)、γ-干扰素释放试验(γ-interferon release test, IGRA)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ESAT6-CFP10(EC)。IGRA与EC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相似,均比TST高,于与一般人群相比,HIV人群中TST和IG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会下降,HIV人群中的CD4^(+)计数会影响TST和IG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TST和IGRA的组合可能是预测活动性结核病感染的最佳选择。本研究主要描述三种检测方法对于结核病潜伏性感染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在HIV人群中,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预测值等指标,结合成本效益,为选择适宜不同目标人群的潜伏结核感染诊断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张瑜卢鹏陆伟羊海涛吴凯竺丽梅
关键词:结核菌素皮肤试验Γ-干扰素释放试验EC潜伏结核感染
中青年男性HIV感染者骨骼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探究中青年男性HIV感染者骨骼肌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新康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青年男性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34名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的男性HIV感染者。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数据。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2019年亚洲骨骼肌减少症工作组(AWGS)标准,将男性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musclemassindex,SMI)≤7kg/m2定义低肌肉质量。结果 134例男性HIV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8.96岁,平均骨骼肌质量指数为8.12kg/m2,低肌肉质量者比例为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0.5岁[OR=0.117,95%CI:0.017~0.803]是低肌肉质量的保护因素,身体质量指数≤19.7kg/m2[OR=36.43,95%CI:4.196~316.269]患病风险更高。结论 中青年男性HIV感染者的低肌肉质量患病率为9.0%,年龄大和身体质量指数低是其危险因素。低骨骼肌质量在中青年男性HIV感染者中存在且受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实践中,针对BMI较低的患者进行营养和健康干预尤为重要。进一步的研究应关注低骨骼肌质量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提高HIV感染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郁海兵吴凯徐毅德王冬冬耿珊珊
关键词:HIV影响因素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