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作品数:106 被引量:335 H指数:8 相关作者: 田一玲 张名均 蒋仁举 范贵荣 熊玉霞 更多>> 相关机构: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系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 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序列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编码的核心(HBc)蛋白抗原性强,也与持续性病毒感染有关。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Bc蛋白的结构和序列特征,有助于HBc蛋白的优化表达和纯化,并为乙肝患者的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乙肝病毒HBc序列的获取来源于NCBI网站GenBank数据库。运用Prot-Param和ProtScale工具在线预测乙肝病毒HBc的理化性质及其亲疏水性;通过在线软件SignalP 4.0Server和TMHMM分别分析该序列的信号肽特征,跨膜区域及磷酸化位点;利用SOPMA和SWISS-MODEL全自动在线软件预测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模型;利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ABCpred和SYFPEITHI HLA-A;02:01预测该蛋白抗原表位,利用Venny2.1.0工具筛选该蛋白最佳表位形成位置等。结果HBc蛋白由21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_(1086)H_(1710)N_(314)O_(300)S_(12),分子质量单位为24.35017ku,理论等电点为9.49。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质。该蛋白质具有信号肽,没有跨膜区域,具有40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预测其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36.32%和41.04%。结合HBc蛋白序列的T、B细胞表面抗原、表面可及性、β转角、线性表位的预测结果,发现HBc蛋白具有T、B细胞抗原表位,并且存在4个潜在的优势抗原决定簇区域,分别为37-38、110、158-164、180-208位氨基酸。结论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Bc蛋白存在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这有利于疫苗的研发与制备。 郝锐 刘仟仟 王璐 陆合 胡源 胡接力 黄爱龙 涂增关键词:生物信息学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抗菌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2014年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和用抗生素抗H.pylori治疗对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分析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感染组和治疗组通过灌喂H.pylori建立动物感染模型,治疗组再灌喂奥美拉唑,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根除H.pylori。三组小鼠均在用抗生素处理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 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发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检测,用Quantity One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结构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 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鉴定。结果成功制备了小鼠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用抗生素有效根除了H.pylori感染。小鼠食道下端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各组间条带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P>0.001),均匀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聚类分析能很好地在相似性进化树中分开,主成分分析不同组的菌群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BLAST比对分析对照组,感染组具有特有细菌。结论食道下端定植着由大量细菌构成的较稳定的菌群,H.pylori感染与治疗后菌群结构有明显变化。 马红英 田志颖 杨致邦 朱黎黎 周海燕 蒋仁举关键词:食道下端 菌群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HP1188-IgY对感染幽门螺杆菌BALB/c小鼠的治疗作用 2015年 目的:评价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HP1188蛋黄抗体(HP1188-immunoglobulin yolk,HP1188-Ig Y)对BALB/c小鼠胃内H.pylori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H.pylori感染BALB/c小鼠的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的80只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第1组(抗生素治疗组)、第2组(1 mg HP1188-Ig Y)、第3组(1 mg HP1188-Ig Y+30%硫糖铝)、第4组(5 mg HP1188-Ig Y)、第5组(5 mg HP1188-Ig Y+30%硫糖铝)、第6组(PBS对照组)和第7组(30%硫糖铝对照组)分别连续治疗10 d,每天1次;第8组间隔48 h皮下注射2.5 mg HP1188-Ig Y,共2次;另10只正常小鼠为第9组(健康对照组)。处理完成2周后取各组小鼠胃组织作H.pylori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PCR检测H.pylori特异性vac A和cag A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H.pylori清除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在小鼠体内,灌胃(1 mg HP1188-Ig Y+30%硫糖铝)即可有效治疗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其治疗效果与抗生素相似。结论:成功构建了H.pylori感染的BALB/c小鼠模型,选择30%硫糖铝为抗体保护剂,经口服HP1188-Ig Y可抑制小鼠胃内H.pylori感染。 韩飞 杨致邦 李建英 周政 彭方毅 姜海蓉 杜红心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硫糖铝 酪酸梭菌诱导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CB)诱导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酪酸梭菌(1.5×103、1.5×104、1.5×105、1.5×106、1.5×107、1.5×108CFU/mL)在不同作用时间(24、48、72、96 h)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后,CCK8法检测CB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电镜观察CB对SW-480细胞形态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试剂盒检测SW-480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细胞Bax和Bcl-2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酪酸梭菌对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菌液浓度为1.5×107CFU/mL和1.5×108CFU/mL的酪酸梭菌处理后的SW-480细胞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酪酸梭菌(1.5×107CFU/mL和1.5×108CFU/mL)处理能显著增强SW-480细胞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促进SW-480细胞凋亡(P<0.01);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增强,而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减弱。结论酪酸梭菌可诱导SW-480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和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杨金梅 张德纯 李科 刘胜男 朱辉关键词:酪酸梭菌 结肠癌 SW-480细胞 凋亡 抗重组VacA IgY体内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在构建H.pylori的基因工程菌pQE30-v-DH5a的基础上,诱导表达VacA重组蛋白,以此为抗原,制备抗VacA的蛋黄抗体(VacA IgY)。通过小鼠口服试验,证实VacA IgY治疗H.pylori感染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备抗H.pylori感染的IgY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重组H.pylori VacA蛋白免疫母鸡,水稀释结合氯仿有机沉淀法提取IgY,ELISA法测定其针对VacA的效价。建立H.pylori感染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治疗组在小鼠灌喂菌液后灌喂不同剂量的VacA IgY。以H.pylori培养和病理切片观察胃黏膜H.pylori定植和炎症反应程度。结果制备了高效价的IgY(1∶12800)。动物实验阳性对照组H.pylori的总感染率为70.4%,12周后的感染率为88.9%。治疗组的感染率与同期阳性对照组相似,胃黏膜的炎症反应程度比阳性对照组弱,随IgY剂量的增加,炎症减弱明显,IgY剂量为4mg/ml时,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特异性VacA IgY,小鼠体内实验证实了口服VacA IgY具有治疗H.pylori感染的作用,可用于制备口服制剂。 夏丽君 田一玲 杨致邦 黄伟 张任飞 李昌庆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细胞空泡毒素 卵黄抗体 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9的多肽特征及免疫定位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制细粒棘球绦虫水通道蛋白9(EgAQP9)的特异性多肽抗体,并用于检测其在棘球蚴囊壁、生发细胞及原头蚴中的组织分布情况。方法根据EgAQP9特异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B细胞抗原多肽,再用合成的多肽偶联KLH作为免疫原注射免疫新西兰兔以制备多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多肽抗体滴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多肽抗体免疫活性,免疫荧光实验分析EgAQP9的亚细胞定位,免疫组化实验分析EgAQP9组织定位。结果免疫新西兰兔成功制备出多肽抗体;间接ELISA检测其多肽抗体效价高达1∶256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肽抗体能够特异识别细粒棘球绦虫中36 kDa处的条带,与EgAQP9预测的相对分子量大小相符;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EgAQP9分布于棘球蚴生发细胞的胞质、胞膜中;免疫组化实验显示该蛋白主要分布在原头蚴表面及棘球蚴囊泡生发层。结论本研究以制备的EgAQP9兔源多克隆抗体定位了AQP9在棘球蚴生发细胞、原头蚴及棘球蚴囊壁中的分布状况。 谭青青 李锴 张静 张静 高剑 范俊杰 陆合 叶彬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水通道蛋白 多肽抗体 亚细胞定位 重庆地区幽门螺杆菌的EPIYA基序多态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产生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 associated antigen A,Cag A)羧基末端的EPIYA序列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采集大量H.pylori高感染率同时也是胃癌高发病率的中国重庆地区的病例,通过检测患者感染的H.pylori Cag A羧基末端EPIYA基序的多态性,探讨EPIYA基序与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的潜在关系。方法:收集消化不良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分离培养H.pylori,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Cag A基因的3'端区域并分型,根据分型结果随机抽样测序确认,结合分离出H.pylori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EPIYA类型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292(97.3%)株为Cag A阳性,但Cag A阳性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病型无关(P〉0.5)。19例(6.51%)为不同EPIYA类型菌株混合感染,胃癌病例中混合感染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NUD者(OR=4.46,95%CI=1.17~17.03)。单一菌株感染者273株(93.49%),其中EPIYA-ABD型254株(93.04%),EPIYA分型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病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另外,基因测序标本中发现8株EPIYA-B基序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基因突变。结论:该研究中EPIYA-ABD型占H.pylori感染者的绝大多数,但Cag A阳性和EPIYA-ABD型均与H.pylori感染引起的胃十二指肠疾病无关;然而胃癌患者中混合感染出现的概率明显高于非溃疡性胃炎患者。 林震 田志颖 朱黎黎 田玲 郑建 杨致邦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多态性 胃十二指肠疾病 人胃源乳杆菌耐受性及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离自人胃粘膜的乳杆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筛选,为观察乳杆菌与幽门螺杆菌相互作用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方法从21例胃镜检查者的胃粘膜组织中分离鉴定出6株乳杆菌,检测其在pH 2.5~pH 4.5和含0.05%~0.2%胆盐条件下的耐受性,并结合琼脂扩散牛津杯法检测其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能力及通过细胞试验检测其抗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活性。结果 6株乳杆菌分离株中L3产酸量最大,耐酸和高浓度胆盐,其活菌和上清液在血平板中对幽门螺杆菌作用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均最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环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处理液相同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使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最低。结论人胃粘膜来源的乳杆菌菌株L3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结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 黄微微 郭刚 宋阳 曾本华 张卫军 解庆华 杨致邦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乳杆菌 胃粘膜 耐受性 抑制性 HP1188-IgY体内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HP1188蛋黄抗体(HP1188-IgY)在小鼠体内抗感染作用。方法用Western blot法分析HP1188-IgY抗原特异性。建立H.pylori感染Balb/c小鼠的动物模型,预防组在小鼠灌喂H.pylori菌液前灌喂不同剂量(1、3、5mg/mL)的HP1188-IgY,同时设PBS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通过小鼠胃组织H.pylori培养、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组织学检查观察H.pylori定植情况。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30 000附近出现反应条带。阳性对照组8周后H.pylori的感染率为100%。HP1188-IgY剂量为3mg/mL和5mg/mL时,小鼠胃黏膜的H.pylori定植量减少,炎性反应减轻(P<0.05)。随HP1188-IgY剂量的增加,感染率降低。结论该实验成功制备了HP1188-IgY,在小鼠体内能阻止H.pylori的定植,为进一步制备预防H.pylori感染的口服制剂奠定了基础。 韩飞 杨致邦 李建英 周政 王长本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蛋黄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Zmp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鉴定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锌离子依赖的金属蛋白酶1(Zm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Zmp1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Zmp1;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结果PCR法扩增出Zmp1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Zmp1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94 000,大小与预期融合蛋白一致;重组Zmp1融合蛋白可与His标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Zmp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重组Zmp1融合蛋白表达。 张继明 杨春 何永林 穆柳青 张春燕 樊宇 徐蕾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