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湖北省水生动物病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草鱼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益生芽孢杆菌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枯草芽孢杆菌
  • 2篇黑鲈
  • 2篇杆菌
  • 2篇池塘
  • 2篇大口黑鲈
  • 1篇带毒率
  • 1篇单胞菌
  • 1篇淡水
  • 1篇弹状病毒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养殖
  • 1篇毒率

机构

  • 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市诚一水...
  • 1篇东莞市银华生...

作者

  • 1篇吴志新
  • 1篇郝玉江
  • 1篇陈孝煊
  • 1篇王克雄
  • 1篇李思思
  • 1篇孔维光
  • 1篇赵慧

传媒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长江江豚健康评价体系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是目前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仅有的鲸类动物,了解其种群的生理和健康状况对于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2002—2015年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共计136头次长江江豚的体检数据,统计分析了包括血液学和血液生化54个临床指标,结合行为学指标,构建了基于行为与生理健康两个维度的长江江豚健康评价体系,并评估天鹅洲保护区内圈养长江江豚“天天”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多个临床指标的生理参数区间同陆生哺乳动物及其他近缘种存在较大差别,显示长江江豚物种的特异性。“天天”的体检结果显示其肝功能、血脂等指标异常。研究结果为长江江豚的健康状况评估和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戴彩姣唐斌郝玉江王克雄龚成袁军法
关键词:血液学血液生化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明广东省韶关市某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的大口黑鲈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对患病鱼进行临床观察,并从细菌学、寄生虫学、病毒学三方面进行检测,排除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后,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人工感染、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分离得到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命名为大口黑鲈弹状病毒韶关株(MSRV-SG0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鱼2 d内出现死亡,并伴随出血、烂尾、拖便等临床症状,7 d内死亡率达100%,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到病鱼的肝脏、脾脏均呈现大面积坏死,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符。根据G蛋白氨基酸序列,将分离到的MSRV-SG01毒株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的弹状病毒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比对,结果显示,MSRV-SG01毒株与MSRV-FJ985、MSRV-YH01、SCRV聚为一类,且与已报道的MSRV-FJ985毒株、MSRV-YH01毒株同源性高达97%以上。通过以上的试验分析,确定幼鱼大量死亡的原因为MSRV感染。
章文言张玉军李陈石和荣刘学芹
关键词: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病毒分离病毒鉴定水生动物疾病
池塘与稻田养殖小龙虾感染WSSV的流行病学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探究不同养殖模式下小龙虾感染WSSV的现状和养殖环境因素对WSSV发生的影响,作者对湖北省小龙虾养殖主产区进行了WSSV流行病学调查,并定点监测了两个实验基地(潜江市、武汉蔡甸区)的WSSV感染规律。结果显示:湖北省养殖主产区总体带毒率为51.65%,其中池塘为55.29%,稻田为47.60%;正常塘为20.81%,发病塘为72.82%。
徐日俊顾泽茂李莉娟袁军法
关键词:稻田养殖WSSV带毒率小龙虾养殖
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寄生大口黑鲈的首次报道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1种寄生于大口黑鲈体表的鲺(Argulus sp.)进行鉴定,并根据SSU rDNA序列探究鲺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鲺体呈淡黄色;雌性体长1.93±0.46(1.42~2.54)mm,雄性体长2.18±0.49(1.57~2.87)mm;背甲马蹄形,侧叶末端伸达第三游泳足后缘;吸盘由多条(雌性:44~52;雄性:46~47)几丁质条组成,每条几丁质条含不等数量(雌性:5~6;雄性:7~8)的几丁质片。形态学与形态测量学结果与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 Thiele,1900)最为相似。比对该物种SSU rDNA序列发现与日本鲺JN558647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9.77%(1274/1277),进一步支持鉴定为日本鲺。ML系统进化树显示:鲺属内物种主要分为3个进化支;其中,日本鲺株系多位于Clade I中且与A.foliaceus和A.rhipidiophorus呈并系类群;本次采集的日本鲺(MW866569)聚于Clade I的基部,与日本鲺KF747859和KF747860株系亲缘关系最近。
杨浩顾泽茂
关键词:大口黑鲈分子系统发育物种鉴定
草鱼树突状细胞的分离鉴定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为揭示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的生物学特性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草鱼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离获得草鱼DCs,对其形态学特征、生物学功能及膜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进行了分析鉴定;RT-PCR检测了益生芽孢杆菌对草鱼DCs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DCs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可有效地激活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具有迁移能力。LPS刺激可促进其成熟过程,显著提升膜表面标记分子CD80/86、CD83的表达。这表明草鱼DCs和哺乳动物DCs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相似性。RT-PCR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使用紫外照射灭活的益生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DCs进行刺激后,抗炎性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显著提升(P<0.05),并在12h时达到峰值。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通过促进树突状细胞分泌抗炎性因子来影响其免疫功能。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益生芽孢杆菌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李思思周成翀王欢许荔立张诗雨谢梦琪陈孝煊吴志新
关键词:草鱼树突状细胞枯草芽孢杆菌免疫调控抗炎性细胞因子
外膜蛋白OmpA在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性中的功能
2024年
为探究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米尔伊丽莎白菌致病作用的影响,以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FL160902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OmpA缺失株△ompA,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的生长特性、生物膜形成能力、抗血清杀伤能力、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及对蛙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ompA的生长能力和抗血清杀伤能力与野生株无显著差异;但与野生株相比,△ompA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加了66%,△ompA对bEnd.3细胞的黏附能力降低了61%;黑斑蛙感染试验显示,△ompA在黑斑蛙血液、脾和脑组织中的载菌量分别为(3.15×10^(8)±0.09×10^(8))、(2.11×10^(8)±0.07×10^(8))和(6.61×10^(8)±0.16×10^(8))copies/g,均显著低于野生株,且△ompA对黑斑蛙的致死率为37%,显著低于野生株的致死率(75%)。上述结果表明,ompA基因缺失不改变米尔伊丽莎白菌的抗血清杀伤能力,但增加了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了菌株的黏附能力,从而降低了该菌对蛙的致病性。
刘芳园胡瑞雪余芳侯家昊于子润顾泽茂
关键词:基因缺失外膜蛋白A
鱼类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树突状细胞(DCs)是目前已知的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反应的细胞,在先天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以及维持自身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免疫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综述了DCs的类型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各类DCs的细胞标记。总结了鱼类DCs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形态学观察方法;现有研究表明,鱼类DCs具有吞噬细菌、刺激T细胞增殖、诱导CD4+T细胞的活化、表达DCs的标记基因、被Toll样受体的配体激活、迁移能力、引起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等生物学功能;不同鱼类DCs的分子标记并不完全一样;鱼类的头肾、肾、鳃、皮肤、胸腺、脾、肠等均有DCs的分布。目前,对鱼类DCs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①鱼类DCs目前缺乏明确的细胞标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鱼类DCs的分离、体内分布与功能的研究水平;②加强和完善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技术的研究,掌握各种鱼类DCs的分离培养方法;③加强鱼类DCs在抗原递呈中的功能研究,对深入分析鱼类免疫机理,合理设计和应用疫苗,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陈孝煊李思思周成翀吴志新
关键词:鱼类树突状细胞细胞标记
咸淡水集约化草鱼池塘饲料投喂量与水质及浮游生物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对广州市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3个咸淡水草鱼池塘的浮游生物、水质和饲料投喂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调查,并利用SPSS和Canoco 5.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排序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池塘饲料投喂量与水体总氮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14(P<0.05);与水温、pH、透明度、溶氧、亚硝酸盐、氨氮、总磷和盐度等水质指标无显著相关性。饲料投喂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0.354(P<0.05);与浮游动物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47(P<0.01)。将饲料投喂量和水质指标与浮游生物量进行RDA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投喂量和总磷分别是影响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键因子;且多元回归数据模型拟合较好,预测模型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解释率分别为65.4%和44.8%,模型分别为Y_(1)=16.07X_(4)+13.60X_(3)+11.10X_(2)+2.22X_(6)-2.20X_(5)-2.06X_(1)-51.57、Y_(2)=2243.92x_(4)+5.54x_(3)+0.90x_(2)+0.006x_(1)-57.48(其中Y_(1)是浮游植物生物量,X_(1)、X_(2)、X_(3)、X_(4)、X_(5)和X_(6)分别是透明度、亚硝态氮、pH、总磷、氨氮和溶氧;Y_(2)是浮游动物生物量,x_(1)、x_(2)、x_(3)、x_(4)分别是饲料投喂量、透明度、pH、盐度)。咸淡水集约化池塘饲料投喂量对池塘总氮浓度和浮游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浮游植物对池塘氨氮的吸收能力间接影响池塘饲料投喂量,且浮游动物生物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饲料投喂是否过量。以上结果提示,在养殖生产中,饲料投喂量需结合池塘水质及浮游生物量的情况进行调节,预测模型Y_(1)和Y_(2)可供参考;笔者认为该类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在40~70 mg/L为宜,池塘水环境相对较好且稳定。
陈红雕赵丹丹杨浩顾泽茂
关键词:咸淡水水质浮游生物饲料投喂量
益生芽孢杆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被引量:4
2017年
为探讨益生性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以草鱼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抑制率和对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中四甲基偶氮唑盐(MTT)OD值、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各种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在孵育3h和6h后分别显著降低了Na+,K+-ATP酶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与嗜水气单胞菌孵育3h后,肠上皮细胞由椭圆变成不规则形态,培养液的死细胞增多,并且在多数时间点上显著降低了MTT OD值以及谷草转氨酶、Na+,K+-ATP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细胞中MTT OD值和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显著提高(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共孵育对肠上皮细胞形态及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明显小于嗜水气单胞菌组;黏附抑制实验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提示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并减轻嗜水气单胞菌对细胞的损伤。
孔维光吴志新李思思赵慧李锡阁陈孝煊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细胞损伤肠上皮细胞草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