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3,184 被引量:8,683H指数:27
相关作者:江厚满李传胪张鹏飞王睿胡浩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57篇期刊文章
  • 79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36篇电子电信
  • 675篇理学
  • 400篇机械工程
  • 26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0篇电气工程
  • 157篇交通运输工程
  • 14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7篇文化科学
  • 119篇航空宇航科学...
  • 105篇核科学技术
  • 38篇兵器科学与技...
  • 37篇天文地球
  • 18篇化学工程
  • 18篇军事
  • 13篇建筑科学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038篇激光
  • 621篇光纤
  • 417篇光学
  • 412篇激光器
  • 247篇陀螺
  • 236篇光纤激光
  • 213篇激光陀螺
  • 180篇高功率微波
  • 166篇光纤激光器
  • 154篇脉冲
  • 132篇相干
  • 126篇传感
  • 119篇高功率
  • 118篇光纤光学
  • 112篇数值模拟
  • 112篇光束
  • 112篇值模拟
  • 111篇相干合成
  • 111篇功率
  • 110篇振荡器

机构

  • 3,147篇国防科学技术...
  • 67篇中国科学院
  • 36篇中国工程物理...
  • 3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3篇西北核技术研...
  • 15篇中国卫星海上...
  • 14篇解放军信息工...
  • 14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国防科技大学
  • 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1篇清华大学
  • 10篇空军装备研究...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西南交通大学
  • 8篇光电信息控制...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中国科学院福...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4篇周朴
  • 232篇许晓军
  • 176篇胡永明
  • 165篇陆启生
  • 155篇王小林
  • 145篇刘泽金
  • 142篇钱宝良
  • 141篇侯静
  • 129篇龙兴武
  • 124篇曾新吾
  • 123篇姜宗福
  • 116篇张建德
  • 115篇杨建华
  • 98篇钟辉煌
  • 97篇孟洲
  • 95篇舒挺
  • 89篇王省书
  • 83篇倪明
  • 82篇秦石乔
  • 80篇刘金亮

传媒

  • 452篇强激光与粒子...
  • 253篇中国激光
  • 178篇光学学报
  • 13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03篇激光与光电子...
  • 90篇物理学报
  • 73篇国防科技大学...
  • 50篇高等教育研究...
  • 42篇半导体光电
  • 38篇激光技术
  • 37篇应用光学
  • 36篇光子学报
  • 34篇中国惯性技术...
  • 33篇激光与红外
  • 31篇光学技术
  • 30篇第十三届高功...
  • 28篇光学与光电技...
  • 27篇高电压技术
  • 27篇教育教学论坛
  • 25篇激光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1篇2018
  • 79篇2017
  • 153篇2016
  • 128篇2015
  • 191篇2014
  • 217篇2013
  • 322篇2012
  • 358篇2011
  • 342篇2010
  • 262篇2009
  • 282篇2008
  • 252篇2007
  • 243篇2006
  • 178篇2005
  • 65篇2004
  • 25篇2003
  • 19篇2002
  • 13篇2001
3,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波段内激光增强波段外激光吸收的测量方法研究
基于半导体材料仅在响应波段外激光作用下,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吸收很小,而在响应波段内激光和波段外激光共同作用下,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吸收增强,文中提出了差动法测量材料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并利用吸收系数的表达式,对比有无波段内...
濮俊艳李莉陆启生
关键词:反射率透射率
文献传递
宽边可调缝隙波导中缝隙谐振电导的变化规律
2014年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波导窄边缝隙天线中缝隙随着波导宽边尺寸调节过程中其谐振电导的变化规律,包括缝隙的宽度、缝隙切入宽边的深度、波导壁厚等对谐振电导及谐振长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拟合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缝隙参数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此外,还分析了缝隙辐射电场随波导宽边调节的变化情况。
杨一明袁成卫钱宝良
关键词:高功率微波波束扫描
两路飞秒光纤放大器相干偏振合成系统
2016年
飞秒光纤激光在社会生产、基础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受限于光纤内的非线性效应、光纤损伤、模式不稳定性等因素,单路功率或能量提升空间有限。近年来,飞秒光纤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国际相干快印网络(ICAN)项目的支持和推动,相关研究如火如荼,各种合成技术不断涌现。目前,
于海龙罗亿张志新王小林粟荣涛张汉伟马阎星周朴许晓军陈金宝
关键词:飞秒光纤放大器弗里德里希平均功率席勒
2DPIV技术在激光辐照液体贮箱中的应用
2016年
实验研究激光对液体贮箱的辐照效应时,需测量贮箱内液体的流动状态。当壳体温度不超过液体的饱和温度时,贮箱内液体为自然对流形态。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搭建了二维数字PIV系统,实现了液体平面内的速度场测量。采用粒径1-5μm、密度1.05g/cm^3的空心玻璃微珠微粒做为示踪粒子;利用532nm连续波激光器和三个平凸柱透镜构建了片光系统;采用装有微透镜阵列的CCD相机记录粒子图像;利用互相关算法处理粒子图像计算速度场。将此技术应用于激光辐照液体贮箱实验之中,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较好。
焦路光赵国民王嘉睿杨在富
关键词: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自然对流
用三维并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研究光子晶体薄板W3波导传输特性被引量:8
2006年
构建了用于高性能并行计算的PC机群环境,将基于此机群环境的三维并行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用于光子晶体薄板W3波导传输特性研究·性能分析表明:对于大规模问题,机群并行FDTD算法能够获得较理想的加速比·具体计算了W3波导的透射率频谱和光场分布·结果表明:光子晶体薄板W3波导能够实现光的三维约束,其导带中存在着微小禁带(mini-gap)·
朱志宏叶卫民季家镕袁晓东曾淳
关键词:光子晶体时域有限差分并行计算消息传递接口
舰船尾流的前向光散射对光束衰减测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为优化前向光尾流自导的探测系统的设计,分析了舰船远程尾流中气泡群的前向光散射对测量气泡群衰减系数的影响。根据消光定理和Mie理论,推导了单散射条件下测量气泡群衰减系数的公式,给出了因前向光散射导致的测量误差因子和修正因子的表达式。基于此表达式对干净的尾流气泡群和覆盖着两种典型有机膜的脏尾流气泡群的误差因子和修正因子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探测系统的接收视场角和气泡表面附着的有机膜对衰减系数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向散射对尾流气泡群的衰减测量影响很大,在前向1°的散射角范围内这种影响尤为显著;气泡表面附着的有机膜对尾流气泡群的衰减测量影响很小。
孙春生张晓晖朱东华
关键词:MIE理论
谐振式光纤陀螺偏振噪声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谐振式光纤陀螺(R-FOG)是第二代光纤陀螺,其性能受各种噪声因素的影响。为提高谐振式光纤陀螺的性能,对谐振式光纤陀螺的瑞利背向散射、克尔效应、磁光法拉第效应和偏振态耦合等各种噪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偏振态耦合噪声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到保偏光纤环旋转90°对接的谐振腔优化结构。该结构可以有效减小谐振腔的偏振噪声和磁光法拉第噪声,且可改善陀螺系统的温度特性。
林惠祖胡永明姚琼
关键词:谐振式光纤陀螺
测量大型船体变形的折线光路摄像测量方法与系统研究
<正>大型舰船的船体变形测量及其变形对测量设备与武备产生误差的修正是国际、国内的船舶界的难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成熟的技术解决此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折线
于起峰姜广文丁晓华尚洋
文献传递
基于LabVIEW的光纤水听器闭环工作点控制系统被引量:9
2007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LabVIEW的干涉型光纤水听器闭环工作点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调节光源频率,利用非平衡干涉仪两臂的光程差产生补偿相位,实现了工作点的控制,从而避免了在干涉仪中引入压电陶瓷(PZT),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时,对传统的信号解调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解调精度和动态范围。利用该系统对某一干涉型光纤水听器的声压相位灵敏度进行了测量。在频带10^2~2×100Hz上,平均灵敏度为-162dB,频响波动〈±1.0dB,与采用相位载波(PGC)调制解调方法测量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王泽锋胡永明
关键词:光纤水听器信号检测LABVIEW
多元件谐振腔模式的有限元传输矩阵分析方法
2010年
建立了多元件谐振腔本征模的有限元传输矩阵模型。提出了模式计算相对误差概念及相应表达式,该表达式在数值上不受菲涅耳数的影响,能够很好反映有限单元划分方案对不同菲涅耳数的谐振腔的模式计算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有限单元划分精细度的概念和相应表达式,用以表征有限单元划分的精细程度。该表达式以菲涅耳数作为有限元传输矩阵法对腔镜单元格数划分的相对要求,用镜面实际划分的单元格数与菲涅耳数的比值来表征有限单元划分的精细程度。分析了不同谐振腔参数变化时模式计算相对误差与有限单元划分精细度的关系,建立了3种不同函数形式的经验表达式,并通过比较拟合残差选择了拟合效果较好的表达式。
肖光宗龙兴武陈凯张斌赵洪常
关键词:激光谐振腔本征值
共3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