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
- 作品数:82 被引量:218H指数:8
- 相关作者:高晓群王永奎高文涛方志慧李玉萍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痛阈影响的meta分析
- 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而脊髓损伤后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检验干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痛阈的变化。本研究以"干细胞"、"脊髓损伤"、"stem cells"...
- 陈雪梅薛博涵李鸣李治华曹靖任秀花赵青赞邵金平刘锦臧卫东
- 文献传递
- 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微管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对体外培养神经元微管结合蛋(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并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以低能量氦-氖激光对其照射,于培养后14d神经元生长旺盛时期取出各组培养皿内盖玻片进行MAP2免疫学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拍照计数,与其他对照组比较,观察激光照射对神经元微管结合蛋白(MAP2)表达的影响。结果将氦-氖激光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表达细胞轮廓清晰,照射后阳性表达MAP2的培养神经元数目为(15.85±2.79)个/高倍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9.23±2.56)个/高倍视野]的数量,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促进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MAP2的表达。
- 张顺清常成张娟宋波赵青赞许予明刘乐喜郭雅聪
- 关键词:氦-氖激光微管结合蛋白
- 科研创新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 <正>科技创新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目标,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日益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让更多的医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并激发其科研创新的热情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 王君敏臧卫东尚琳李鸣邢寅沛陈雪梅
- 文献传递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缺血性脑卒中(IS)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脑血液循环中断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给大量患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残疾负担。目前,IS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IS的治疗手段有限,预后仍不满意。值得注意的是,间充质干细胞(MSC)因能够促进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汇总了MSC的来源和给药途径,重点回顾了MSC治疗IS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临床研究现状,旨在为后续MSC在IS中的临床治疗策略探索提供参考。
- 李鸣孙艳荣裴艳宏闫军浩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性脑卒中旁分泌
- GDF-15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的ROC曲线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截断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292例NSTE—ACS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GDF-15水平,观察3mo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梗和心源性死亡)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GDF-15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清GDF-15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1608ng/L,其敏感性81.3%,特异性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而无事件者为87例(61.7%);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1例(7.3%)和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38.3%vs7.3%,P〈0.001;RR为5.25,95%CI为2.60—10.59)。结论血清GDF-15水平对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1608ng/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 胡天勇刘宇刘鹏解金红关怀敏
-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15急性冠脉综合征
- 选择性颈肌移除及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合并局限性颈肌痉挛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颈肌移除及周围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合并局限性颈肌痉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脑瘫外科研究治疗中心2005-09—2010-09收治的60例脑瘫合并局限性颈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头颈部异常扭动的类型,经过运动解剖学分析,明确各型中参与颈部异常运动的原动肌和协同肌,并通过解剖观察20具(40侧)颈部标本,结合原动肌的形态、位置、神经支配,实施选择性颈肌移除及周围神经切断术。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近期有效率达100%,经过10年以上的跟踪随访,治愈率达90%。结论选择性颈肌移除及周围神经切断术是治疗脑瘫合并局限性颈肌痉挛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
- 毛丹高文涛徐高磊孔二红陈悦常成高晓群
- 关键词:脑性瘫痪
- 褪黑素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模型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叉头状转录因子1(SIRT1/FOXO1)通路的影响。方法9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E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25μL/g NaIO3制备AMD小鼠模型,MEL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0、20、40 mg/kg MEL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1周。眼底荧光造影仪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视网膜厚度;HE染色检测视网膜形态;试剂盒检测眼眶静脉血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SIRT1、FOXO1、Ac-FOXO1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视盘消失,血管出现收缩现象,视网膜变白,血管出现破裂,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外核层排列松散,细胞嵌入内节段/外节段,内核层细胞变大且松散排列;随MEL剂量的升高,上述症状均逐渐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厚度,眼眶静脉血中SOD、GSH-Px、CAT活性,视网膜中SIRT1、Ac-FOXO1/FOXO1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EL各剂量组视网膜厚度,SOD、GSH-Px、CAT活性,SIRT1蛋白水平均升高,MEL中、高剂量组视网膜中Ac-FOXO1/FOXO1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MEL可能通过激活SIRT1/FOXO1通路实现对AMD小鼠视网膜氧化损伤的保护。
- 董伟华魏抗抗帖红艳何章彪赵琳
- 关键词:褪黑激素黄斑变性年龄因素氧化性应激
- 亚硝酸盐暴露致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探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亚硝酸盐暴露对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36只2月龄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60 mg/kg)和高剂量组(120 mg/kg),每组12只进行亚硝酸盐灌胃3个月,观察小鼠的生长状况,HE染色法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检测睾丸组织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及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相关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亚硝酸盐暴露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体重增加缓慢,睾丸指数降低(P<0.01),形态发生病理性改变;亚硝酸盐暴露组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同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亚硝酸盐暴露通过抑制雄性小鼠生长发育及睾丸生精细胞增殖,诱导睾丸生精细胞凋亡,造成雄性生殖毒性;DNA甲基化及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升高,提示表观遗传学可能参与了亚硝酸盐暴露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损伤过程及调控机制。
- 高艳王志新常成刘俊高晓群邓锦波
- 关键词:亚硝酸盐生殖毒性DNA甲基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免疫印迹法小鼠
-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9只新生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缺血缺氧组、激光穴位照射组 ,每组 3只。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 ,不结扎 ,不缺氧 ,后 2组均制作缺血缺氧模型 ,缺血缺氧组动物不加任何治疗 ,激光穴位照射组于缺血缺氧后 2d ,采用氦氖激光穴位照射。常规饲养 2 2d后 ,取海马区脑组织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清晰 ,细胞核膜光滑 ,胞浆内细胞器丰富 ,结构完整 ;缺血缺氧组神经细胞胞体水肿 ,核膜模糊 ,细胞器明显减少 ;激光穴位照射组神经细胞水肿减轻 ,核膜较清晰 ,细胞器较丰富。结论
- 刘伟李宛青吴爱群曾光伟
- 关键词:氦氖激光缺血缺氧新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
- 低能量氦氖激光头部功能区照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相关因素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头部运动功能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58例,随机分常规组(120例)、照射组(118例)、对照组(12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照射组和对照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发病后72 h开始进行氦氖激光和红光头部运动功能区照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液流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Baahel指数(BI)评定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照射组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常规组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照射组低切全血黏度为(6.41 ±0.58)mpa·s,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常规组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照射组的TG、LDL-C和Hcy含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照射组TC含量为(4.20 ±0.18)m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和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照射组BI指数显示,生活独立和轻度依赖分别为27例和48例,显著优于常规组的18例和35例,以及对照组的20例和32例.结论 低能量氦氖激光头部功能区照射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临床辅助治疗作用.
- 张顺清张娟常成席妹景王丽娟梁金花郭金涛程秀兰张凯
- 关键词:氦氖激光急性脑梗死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