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 作品数:132 被引量:1,203H指数:20
- 相关作者:谭晓军胡春辉薛晓静李仟丁世杰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49
- 2014年
- 【目的】黄淮海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但农业生产中旱涝频繁发生,同时还存在土壤紧实、耕层变浅和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区的粮食生产。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作为农业生产中两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作用。本文旨在探索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的土壤耕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深松+无秸秆还田6个处理,研究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耗水量、耗水模系数、土壤贮水消耗量、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不同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耕作方式、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农田耗水量、土壤贮水消耗量、株间蒸发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和深松主要降低了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和周年总农田耗水量,提高了0—1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同时降低了休闲期无效农田耗水量。此外,深耕和深松还降低了夏玉米的株间蒸发量,但深耕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的株间蒸发量,深松则相反。秸秆还田也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贮水消耗量,增加冬小麦农田耗水量,降低夏玉米和休闲期农田耗水量,增加冬小麦的株间蒸发量,降低夏玉米的株间蒸发量。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和深松处理的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0.7%和9.8%,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8%和6.3%。秸秆还田处�
- 赵亚丽薛志伟郭海斌穆心愿李潮海
- 关键词:耕作方式秸秆还田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 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群体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究土壤水分与秸秆还田对小麦生长的交互作用,通过防雨棚微区控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秸秆粉碎翻压还田对小麦群体数量、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条件下,小麦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成穗数和产量显著降低,最大根冠比出现时间推迟至开花期;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秸秆还田(RS)处理的群体最大茎数提高了8.5%,灌浆期根冠比增加12.26%,但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降低,穗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也分别下降5.10%、3.17%、15.46%和8.39%;轻旱和适宜水分条件下,根冠比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RS处理的群体最大茎数较CK增加12.04%-14.18%;拔节期根冠比显著增加,灌浆期则相反;RS处理的不孕小穗数减少了14.91%-18.98%,穗粒数和产量则分别提高9.18%-26.30%及5.76%-6.96oA。在轻旱或适宜水分条件下,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协调植株地上部与根系的生长,最终提高籽粒产量;而土壤干旱时不宜进行秸秆还田。
-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贺德先
- 关键词:小麦秸秆还田群体发育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
-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为了获得优良的玉米自交系,从而培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11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的11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并与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自交系进行比较,从而筛选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结果表明,自交系间除第一层气生根数呈显著差异外,其余均为极显著差异;各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其中雄穗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7.99%,叶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6.04%;聚类分析将211份自交系划分为9个类群,G1~G4类群包含192个自交系,占91%;与优良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亲本自交系进行比较,筛选出14个植株性状优良的自交系。总之,本研究采用的211份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材料之间遗传差异大,代表类型丰富,研究结果具有代表性。11个植株性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聚类分析筛选出14个植株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可为优良植株性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 刘真真胡春辉董永彬张龙张桂芳邹强王苗田明昆李玉玲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统计分析聚类分析
- 淹水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变化及玉米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但该区域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到渍涝灾害的影响,尤其在较粘重的土壤上更甚,渍涝亦成为制约该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淹水不仅影响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和转化,亦影响根系的呼吸代谢及...
- 张星赵向阳管艳霞张学林李潮海王群
- 关键词:玉米淹水胁迫土壤养分作物产量
- 氮肥后移对抽穗后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5年
- 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模拟冬小麦抽穗后不同的水分胁迫状态,研究了氮肥后移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设置3个氮肥处理,分别为N1(基肥∶拔节肥∶开花肥=10∶0∶0)、N2(6∶4∶0)和N3(4∶3∶3),模拟冬小麦抽穗后2种水分胁迫(渍水胁迫、干旱胁迫),设正常供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相同供水条件下,N2和N3处理较N1处理显著提高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SPAD和光合速率,确保了收获时较高的穗数、穗粒数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氮肥后移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耗水量,但其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显著提高.相同氮肥条件下,干旱胁迫和渍水胁迫处理较正常供水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与正常供水相比,各氮肥条件下干旱胁迫和渍水胁迫处理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及籽粒产量的减小幅度均表现为N1>N2>N3.表明氮肥后移通过提高旗叶SPAD、减缓花后旗叶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增加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调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以减轻逆境灾害(干旱和渍水胁迫)对产量的影响.
- 杨明达马守臣杨慎骄张素瑜关小康李学梅王同朝李春喜
- 关键词:氮肥后移冬小麦水分胁迫
- 利用iTRAQ和VIGS技术在普通小麦中挖掘出三个低温响应蛋白
- 低温尤其是倒春寒是黄淮麦区小麦生产上常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之一,同时也是造成许多地区冬小麦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iTRAQ技术通过对低温诱导的小麦品种UC1110和P1610750创制的F10代重组近交系群体后代混...
- 张宁张灵然赵磊任妍崔党群陈锋
- 关键词:ITRAQVIGSQRT-PCR超微结构
- 文献传递
-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区小麦玉米根系生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 【研究背景】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的碾压和粗放耕作等造成该区土壤耕层浅薄、容重过大和结构不合理。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调查,黄淮海地区耕层(0-20 cm)平均土壤容重为1.4 g·cm~...
- 穆心愿赵亚丽李潮海
- 关键词:土壤紧实深松
- 文献传递
- 淹水对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变化及玉米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 <正>【研究背景】黄淮海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玉米产区之一,但该区域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到渍涝灾害的影响,尤其在较粘重的土壤上更甚,渍涝亦成为制约该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逆境因素之一。淹水不仅影响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和转化,亦影...
- 张星赵向阳管艳霞张学林李潮海王群
- 关键词:淹水土壤类型速效养分
- 文献传递
- 滴灌条件下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研究
- 水分和氮素是限制夏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试验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及其生理特性为夏玉米节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4年6月至9月在河南农业大学教科园区(113°38′3″E,34°47′51″N)旱作棚...
- 关小康杨明达王同朝
- 关键词:夏玉米水氮耦合效应生理特征
- 文献传递
- 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实现节氮增产,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弱春性小麦品种‘矮早8’和‘洛麦24’及半冬性小麦品种‘中原6号’和‘周麦26’为材料,分析2类品种在供氮0kg·hm^(-2)(N0)、120kg·hm^(-2)(N120)和225kg·hm^(-2)(N225)3个水平下氮代谢特征及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除籽粒蛋白质外,叶片及籽粒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产量、氮收获指数、植株氮素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等均表现为半冬性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增加供氮量后,2类品种叶片和籽粒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产量、籽粒蛋白质质量分数、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均增加,而植株氮素利用率降低。但2类品种对供氮水平响应不同,与N0相比,增加供氮量,半冬性品种籽粒中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和氮收获指数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但叶片中GS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增幅则显著低于弱春性品种;植株氮素利用率降幅以弱春性品种显著高于半冬性品种。因此,半冬性品种氮素同化、转运及供应能力和产量显著高于弱春性品种,增加供氮量,对其氮代谢能力促进作用显著。
- 王晓航熊淑萍韩玉林王小纯马新明吴懿鑫杜盼
- 关键词:小麦发育特性氮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