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9 被引量:61H指数:4
相关作者:殷爽更多>>
相关机构: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电子电信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理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8篇光纤
  • 11篇传感
  • 9篇光学
  • 8篇感器
  • 8篇传感器
  • 6篇通信
  • 6篇光纤光学
  • 4篇激光
  • 4篇光纤传感
  • 4篇光栅
  • 3篇谐振腔
  • 3篇回音壁模
  • 3篇回音壁模式
  • 3篇激光器
  • 3篇光通信
  • 3篇光纤传感器
  • 3篇光纤激光
  • 3篇光纤激光器
  • 3篇波长
  • 2篇用户

机构

  • 49篇上海大学
  • 2篇北京智芯微电...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计量测...
  • 1篇新疆阜康抽水...
  • 1篇国网江苏省电...
  • 1篇国网江西省电...
  • 1篇国网江苏省电...
  • 1篇上海华谊新材...

作者

  • 2篇孙彦赞
  • 1篇陈松
  • 1篇宋英雄
  • 1篇汪小超
  • 1篇方勇
  • 1篇王军华
  • 1篇陈振宜
  • 1篇陈娜
  • 1篇刘书朋
  • 1篇吴雅婷
  • 1篇李迎春
  • 1篇徐文杰
  • 1篇王涛
  • 1篇李金龙
  • 1篇殷爽

传媒

  • 13篇中国激光
  • 11篇工业控制计算...
  • 3篇电子测量技术
  • 3篇激光与光电子...
  • 3篇应用光学
  • 3篇传感器与微系...
  • 2篇光子学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电子设计工程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年份

  • 9篇2023
  • 12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倾斜锥形微透镜单模光纤激发高阶涡旋光模式被引量:3
2019年
提出了一种在环形芯光纤中激发高阶涡旋光模式的方法,通过控制锥形微透镜单模光纤与环形芯光纤之间的倾斜角度和错位距离,实现了高阶涡旋光模式的激发。由数值模拟与实验测试结果可知,倾斜角度和错位距离分别约为8°和2μm时,高质量的二阶涡旋光模式被激发。此外,由于锥形微透镜光纤具有聚焦光束的特性,其倾斜错位激发可以提高光的耦合效率,该方法与使用普通单模光纤的错位激发法相比,光的耦合效率提高13%左右。激发出的高阶涡旋光模式在高分辨率显微镜、光学微观操纵和光学传感等应用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宋巍刘奂奂庞拂飞杨俊锋张春香文建湘商娅娜黄素娟陈娜曾祥龙王廷云
关键词:光纤光学轨道角动量
基于FPGA的非线性升降系统的模糊PID控制研究与设计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解决直流电机作为动力驱动升降平台时,由于机械加工精度和电机一致性,产生的非线性阻力所导致的同步性能差、定位精度低、速度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并基于FPGA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来控制直流电机的速度,通过对平台速度误差e与误差变化量ec的闭环控制,采用模糊推理机制,实现了非线性阻力的自适应控制。通过对各个模块联合仿真结果可知,该模糊PID控制器能够满足控制要求。
陈靖宇叶飞飞曹炳尧
关键词:直流电机模糊PID控制MATLABFPGA
基于光纤束的物镜设计与监控系统实现
2023年
为保证电气电子设备在辐射抗扰度试验中状态传输的稳定性,设计并实现了适用于试验环境的光纤束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物镜、光纤束、转接镜和电荷耦合器件等组件构成。通过Zemax光学仿真软件,结合光纤束参数设计并优化了监控系统的物镜。设计结果表明:物镜在空间频率36 lp/mm处,各视场光学调制传递函数值大于0.8,像面大小与光纤束尺寸匹配,满足像方远心光路要求。对加工的物镜进行性能测试,表明其技术指标与理论设计比较相符。采用搭建的光纤束监控系统进行成像试验,并运用高斯滤波算法进行去像素化处理,提高了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质量,辐射抗扰度试验表明此系统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唐健黄怿邓传鲁胡程勇张琦李金龙张小贝王廷云
关键词:光学设计监控系统光纤束辐射抗扰度
空芯光纤的双机理温度传感特性比较
2022年
实现了一种基于负曲率反谐振空芯光纤的级联型光纤传感器件,并从理论和实验上分别研究了其反谐振干涉和多模干涉两种机理的温度传感特性。器件由单模光纤、渐变折射率多模光纤与空芯光纤级联熔接制成,在实现高效率耦合下,基于两种机理实现温度传感并进行比较研究。仿真分析了空芯光纤的纤芯模式和包层管模式,基于光纤材料的热膨胀和热光效应理论研究了温度传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反谐振干涉和多模干涉机理的温度灵敏度分别为17.29 pm/℃和7.70 pm/℃。
汪柯红余洋王洋刘笑尘赵帅昌杨勇张琦张小贝
关键词:空芯光纤多模干涉
涂覆纳米膜的腐蚀双包层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提出一种基于纳米膜涂覆的外包层腐蚀双包层光纤(DCF)复合结构传感器。该结构可以通过调控腐蚀时间和纳米膜涂覆厚度来改变传感器的耦合模式、谐振波长、最佳折射率传感区间等传感器参数。理论分析了DCF外包层厚度减小时,DCF模式耦合特性以及折射率传感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中通过在外包层直径为59μm的DCF上涂覆2000层的Al_2O_3纳米膜,实现了在1.336~1.356折射率范围内1200nm/RIU的灵敏度(RIU为单位折射率),这是未经腐蚀和涂覆DCF的24倍。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一致性好、耦合模式可控、传感器参数可定制化等优点,有望在生物医学和化学检测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程佳静庞拂飞朱姗张小贝王廷云
关键词:光纤光学折射率传感双包层光纤纳米膜
超低浓度黄曲霉素光电检测装置研制
2017年
基于荧光光谱分析法研制了一种光电检测超低浓度黄曲霉素装置,该装置的最低检测浓度达到0.01ppb。利用近紫外光激发黄曲霉素溶液,使之产生荧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PMT)将黄曲霉素溶液产生的微弱荧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对该微弱电信号进行锁相放大,该锁相放大器由AD630平衡调制器和UF42低通滤波器组成。最后由AD7606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并显示。实验结果表明,黄曲霉素溶液的浓度与电信号强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同时,通过对硫酸奎宁溶液的检测,其浓度与电信号大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表明该装置可以对多种类似样品进行浓度检测。装置该可以检测低浓度黄曲霉素溶液,检测多种样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殷爽陈振宜徐文杰陈娜刘书朋
关键词:黄曲霉素光电检测
基于文本挖掘增强的画像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用户的网络行为数据进行画像分析,有益于解决因海量信息导致的难以精准了解用户喜好及需求的问题。以用户在涉及眼科医疗领域的互联网浏览行为为分析对象,对用户阅读内容进行文本挖掘,通过词向量模型构建、特征选择、主题分类等环节,完成对阅读内容的画像构建。对用户不同网络行为进行挖掘分析,同时考虑用户兴趣的实时变化,将用户不同的网络行为映射为相应的权重,并通过衰减系数进行计算,完成对用户画像的动态刻画,从而最终得到完整准确的基于文本挖掘增强的画像系统。
谢莹庆曹炳尧熊义龙
关键词:文本挖掘主题分类
毛细管内嵌微球谐振腔的温度传感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对基于毛细管的微球谐振腔耦合器件的耦合机理与温度传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微球支持较多的高阶模式,易与石英毛细管模式满足相位匹配条件,因此微球回音壁模式会被激发。使用钛酸钡微球进行了温度传感实验,为进一步提升传感的灵敏度,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微球进行了温度传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MMA微球温度传感灵敏度可达83.9 pm/℃,约为钛酸钡微球温度传感灵敏度的8倍,在提升温度传感灵敏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孙航刘笑尘王梓杰余洋杨勇张小贝
关键词:光纤光学石英毛细管回音壁模式
一种基于功率和带宽分配的双向协作频谱共享协议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在频谱共享中减少主次系统之间干扰的同时提高认知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和带宽分配的双向协作频谱共享协议。在该协议中主次系统通过使用不同的带宽来传输信息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干扰。认知用户使用双向协作的方式利用一部分带宽和功率帮助转发授权用户的信息,帮助其达到目标传输速率,作为交换剩余的带宽和功率资源则用于认知系统的信息传输。以最大化认知系统传输速率为目标,推导出了功率和带宽联合分配的最优分配系数。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协议相比,该协议在减小了主次系统之间干扰的同时,认知系统的传输速率也有显著地提高。
胡燕妃任梦梦翟旭平
关键词:功率分配带宽分配频谱共享
兰姆波在含脱层损伤复合材料板中的传播
<正>1引言兰姆波在复合材料层合板中传播是一个复杂的传播过程,尽管兰姆波有很强的抗衰减特性,但其多模态,频散特性仍对无损检测带来了困难。所谓的多模态即在任何频率下,兰姆波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传播模态;频散是指兰姆波的波...
于建波张海燕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