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法学会

作品数:3,016 被引量:13,155H指数:55
相关作者:杨立新阿计吕忠梅卓泽渊徐显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01篇期刊文章
  • 39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30篇政治法律
  • 370篇经济管理
  • 87篇文化科学
  • 27篇社会学
  • 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3篇历史地理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哲学宗教
  • 10篇医药卫生
  • 8篇电子电信
  • 8篇艺术
  • 7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文学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57篇法治
  • 433篇法律
  • 318篇法学
  • 264篇主义
  • 248篇社会主义
  • 231篇治国
  • 220篇依法
  • 220篇司法
  • 171篇依法治国
  • 163篇行政
  • 151篇民法
  • 139篇法典
  • 135篇法治思想
  • 133篇特色社会主义
  • 132篇诉讼
  • 130篇中国特色社会...
  • 120篇法制
  • 107篇刑事
  • 95篇民主
  • 94篇民法典

机构

  • 2,791篇中国法学会
  • 259篇中国人民大学
  • 209篇中国政法大学
  • 136篇中国社会科学...
  • 98篇武汉大学
  • 84篇北京大学
  • 78篇北京师范大学
  • 77篇清华大学
  • 49篇西南政法大学
  • 45篇浙江大学
  • 43篇中南财经政法...
  • 40篇吉林大学
  • 39篇华东政法大学
  • 39篇中华人民共和...
  • 30篇南京邮电大学
  • 28篇中华人民共和...
  • 27篇国务院
  • 26篇全国人民代表...
  • 25篇厦门大学
  • 2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11篇张文显
  • 85篇王利明
  • 74篇郭道晖
  • 47篇吕忠梅
  • 44篇赵秉志
  • 37篇陈冀平
  • 35篇刘金瑞
  • 34篇应松年
  • 32篇马怀德
  • 29篇杨立新
  • 27篇李林
  • 26篇江必新
  • 25篇张鸣起
  • 24篇朱孝清
  • 24篇王晨
  • 23篇王春晖
  • 19篇王春晖
  • 18篇蔡守秋
  • 17篇高铭暄
  • 16篇王伟国

传媒

  • 258篇民主与法制
  • 94篇中国法学
  • 65篇人民检察
  • 50篇法律与生活
  • 49篇人民法治
  • 47篇当代贵州
  • 42篇法治研究
  • 41篇中国法律(中...
  • 37篇中国电信业
  • 30篇徽州社会科学
  • 29篇中国审判
  • 29篇刑法论丛
  • 25篇新华月报
  • 25篇中州学刊
  • 24篇法律适用
  • 23篇中国信息安全
  • 23篇中国法律评论
  • 21篇法学
  • 21篇长安
  • 21篇法制资讯

年份

  • 2篇2024
  • 219篇2023
  • 270篇2022
  • 236篇2021
  • 177篇2020
  • 136篇2019
  • 175篇2018
  • 134篇2017
  • 82篇2016
  • 95篇2015
  • 123篇2014
  • 47篇2013
  • 74篇2012
  • 125篇2011
  • 146篇2010
  • 140篇2009
  • 103篇2008
  • 89篇2007
  • 67篇2006
  • 54篇2005
3,0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0
2017年
中国特色法学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论述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重大意义;坚持问题导向,从中国法学发展和法治建设实际出发,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人才体系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张文显
关键词:法学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业已成为巩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将有关政策转变为法律规范以及填补制度性立法缺失的紧迫任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救济制度,应在法律层面得到系统式创制,立法的核心内容包括责任机制、纠纷处理机制和资金机制等方面。
张梓太吴惟予
关键词:环境立法生态文明
《共同富裕与法治建设》专题报道之六 中国宪法下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被引量:2
2022年
1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在我国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我们的宪法草案,原则基本上是两个: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理念。作为宪法社会主义原则内涵的共同富裕观,对于整个法律体系都有价值辐射和规范要求。
张翔
关键词:起草过程宪法草案法治建设共同富裕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高质量的法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为我们以高质量的法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江必新
关键词:法治经济营商环境
法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015年
提升国人的幸福指数,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厉行法治。法治不仅仅是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保障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法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王利明
关键词:法治长治久安治国方略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被引量:18
2017年
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的结构与格局对于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行法学学科体系渊源于法学的"知识体系及相应的课程体系",由于滞后于法治实践和法学改革,已经成为学科完善和发展的障碍。因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伟大实践的内在诉求,应着力构建"目的与需求导向"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应当包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为此,应大力推动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着力推动传统学科的转型与升级,积极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互相支撑,抓紧建设与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相适应的教材体系。
蔡立东
关键词:传统学科
人工智能在立法领域的应用与展望被引量:21
2019年
人工智能与法的结合是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较早应用于司法、执法领域,在立法领域的应用则相对滞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立法工作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当前人工智能在立法领域的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人大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融合,法律知识图谱有待突破,立法人工智能领域人才严重匮乏。本文对人工智能立法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的重点和主要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高绍林张宜云
关键词:人工智能
精准施治 搬掉形式主义“绊脚石”
2020年
背景材料:为基层减负,中央再出实招。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在2019年"基层减负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通知》的内容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工作措施更实、更精准,表明中央"扭住不放"下大力气解决基层难题的决心。
上官莉娜章荣君翟继光潘铎印阮静
关键词:减负工作《通知》贴近基层基层干部形式主义
以能动司法理念开启民事检察监督新篇章--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5号评析被引量:1
2022年
检察指导性案例第155号某小额贷款公司与某置业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抗诉案(以下简称“检例第155号”)是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民事检察监督在依法保障民事权利方面发挥作用的典型案例,对检察机关厚植为民情怀,更实践行能动司法检察理念,更好落实民法典精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万一
关键词:能动司法民事检察监督检察理念小额贷款公司
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逻辑
2023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国法治实际,是根源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从地方到中央的长期实践中,在依法治县、依法治市、依法治省、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就基础上,形成了对县域、市域、省域、国域不同层面法治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深切体悟,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萌发、形成和创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孕育了深刻的实践逻辑,彰显“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的辩证逻辑。
尹宝虎
关键词:依法治市依法治省实践逻辑辩证逻辑
共28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