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作品数:674 被引量:2,353H指数:19
相关作者:王玉琦徐欣李炜淼李永生王永刚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25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6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34篇动脉
  • 234篇主动脉
  • 196篇腔内
  • 170篇血管
  • 118篇主动脉瘤
  • 108篇手术
  • 100篇夹层
  • 97篇腹主动脉
  • 93篇腔内治疗
  • 90篇腔内修复
  • 90篇静脉
  • 87篇腹主动脉瘤
  • 84篇主动脉夹层
  • 84篇外科
  • 64篇下肢
  • 62篇颈动脉
  • 59篇缺血
  • 56篇血栓
  • 54篇修复术
  • 48篇术后

机构

  • 663篇复旦大学
  • 20篇复旦大学附属...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 5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大连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河南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298篇符伟国
  • 150篇王玉琦
  • 139篇郭大乔
  • 100篇蒋俊豪
  • 96篇史振宇
  • 94篇陈斌
  • 90篇杨珏
  • 81篇徐欣
  • 65篇董智慧
  • 56篇王利新
  • 49篇竺挺
  • 42篇唐骁
  • 29篇范隆华
  • 29篇叶建荣
  • 25篇陈福真
  • 25篇石赟
  • 21篇施德兵
  • 16篇岳嘉宁
  • 14篇高斌
  • 13篇郭宝磊

传媒

  • 75篇中华普通外科...
  • 64篇中国临床医学
  • 59篇中国实用外科...
  • 5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2篇中国血管外科...
  • 27篇中华实验外科...
  • 24篇外科理论与实...
  • 24篇中华血管外科...
  • 23篇复旦学报(医...
  • 2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9篇上海医学
  • 18篇中国普外基础...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大众医学
  • 9篇血管与腔内血...
  • 8篇医用生物力学
  • 8篇老年医学与保...
  • 8篇家庭用药
  • 6篇临床外科杂志
  • 6篇健康促进

年份

  • 16篇2024
  • 29篇2023
  • 42篇2022
  • 31篇2021
  • 31篇2020
  • 28篇2019
  • 30篇2018
  • 32篇2017
  • 30篇2016
  • 24篇2015
  • 28篇2014
  • 25篇2013
  • 25篇2012
  • 21篇2011
  • 24篇2010
  • 36篇2009
  • 26篇2008
  • 42篇2007
  • 30篇2006
  • 30篇2005
6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41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总结胸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41例胸降主动脉瘤患者腔内修复诊治经过、结果和并发症,其中4例行辅助性右-左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二期(1周后)或一期行腔内修复治疗。结果 41例移植物均被放置在预定位置。2例患者(4.9%)围手术期分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18例患者(43.9%)术后即时造影显示近端Ⅰ型内漏;其中4例内漏量大,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4.9%)患者围手术期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透析时间超过30 d。其余患者围手术期无脑卒中、截瘫、动脉瘤破裂或肢体严重缺血等并发症。26例(63.4%)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0个月[平均(18.6±4.2)个月]。1例术后4年发生支架型人工血管移位并发Ⅰ型内漏,1例术后2年于支架型人工血管连接处出现Ⅲ型内漏,均再次行腔内修复治疗。2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术后3个月 CT 证实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无支架移位和内漏。随访期间动脉瘤最大直径缩小0~22 mm,平均(8.3±4.5)mm,4例辅助性动脉旁路均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治疗胸降主动脉瘤技术上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条件者,特别对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腔内修复治疗。
王玉琦符伟国施德兵陈斌郭大乔徐欣蒋俊豪杨珏史振宇董智慧竺挺李炜淼
关键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超声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静脉腔内技术的发展,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有很高的安全性和远期通畅率,同时对症状与病人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然而,传统的静脉造影却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能提供病变的准确信息,血管内超声(IVUS)则完美的弥补了这一点。IVUS不仅可以完整显示病变狭窄程度和范围,还可以指导术中的支架选择及引导支架释放,提高手术疗效,是IVCS腔内治疗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临床工具。
李炜淼符伟国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血管内超声
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治疗选择被引量:2
2004年
韩伟符伟国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外科治疗手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细胞成分在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血管内膜增生是血管狭窄、再狭窄的关键病变,多种血管细胞和非血管细胞在血管内膜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细胞和部分炎症细胞与血管内膜增生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汪圣毅王玉琦符伟国陈志武
关键词:血管内膜增生血管狭窄血管再狭窄细胞
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腔内修复孤立性髂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右髂总动脉瘤8例,左髂总动脉瘤5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1例。髂动脉瘤腔内修复的标准是瘤体直径>3.0cm。结果 14例均取得技术成功。8例右髂总动脉瘤,钢圈栓塞右髂内动脉后选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修复术。其中1例右髂总动脉瘤累及腹主动脉下端,选用 AUI 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加股-股动脉旁路术。5例左髂总动脉瘤栓塞同侧髂内动脉后选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1例左髂内动脉瘤破裂急诊行钢圈栓塞后选用直型支架覆盖左髂内动脉开口。术后即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远近端支架型人工血管与宿主动脉结合处均未见明显渗漏。1例术后出现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经抢救痊愈,其余13例无手术并发症。术后 CTA 随访10.2个月(3~19个月),瘤体无增大,支架无移位,无内漏,旁路人工血管通畅。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孤立性髂动脉瘤具有可行、安全、微创等特点,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兰勇符伟国王玉琦郭大乔蒋俊豪陈斌徐欣杨珏史振宇
关键词:髂动脉瘤栓塞腔内修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起病急,病死率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近年来AAs的诊断技术不断改进,许多血清生物标志物都可能有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影像学工具的发展也使AAs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准确。以往的开放手术虽然能挽救一部分患者,但还是有着相当高的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腔内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使AAs的预后大为改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适用于不同患者亚群。
刘轶凡董智慧姜宝红符伟国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切除术的评价被引量:2
2004年
邵明哲叶建荣
关键词:切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瓣膜股静脉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和Ⅰa型内漏的预防与治疗
2022年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EVAR)术作为胸主动脉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法已逐渐被血管外科医师接受,但是TEVAR术后可能发生支架相关并发症和症状性并发症。发生于支架近端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逆行性A型夹层(RTAD)、Ⅰa型内漏和缺血性脑卒中等。对于TEVAR术后RTAD和Ⅰa型内漏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外科手术的技术已趋于完备,疗效已被证实。本文对介入手段疗效的确认和新技术的开发进行综述。
孙晓凡司逸符伟国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介入治疗
白塞病并发动脉瘤12例的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白塞病并发动脉瘤的外科手术和腔内治疗经验。方法对1977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2例白塞病患者并发21个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腹主动脉瘤3个,升主动脉瘤1个,髂动脉瘤4个,髂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个,股总动脉瘤3个,股浅动脉瘤2个,腘动脉瘤2个,椎动脉瘤1个,锁骨下动脉瘤2个。颈动脉瘤1个和肠系膜上动脉瘤1个。21个动脉瘤中,行外科手术14个,包括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12个,动脉瘤切除、病变动脉结扎术2个;行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6个;1个升主动脉瘤因患者全身情况差,行保守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例,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1例行腔内修复术。术后吻合口假性动脉瘤1例(1个),其他部位新动脉瘤形成7个,下肢血管移植物闭塞2例,但患肢无明显缺血坏死。6例患者随访3-29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28个月,1例死于肺癌。结论白塞病动脉瘤一旦发生,需积极处理。术前、术后积极免疫抑制治疗可降低外科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术后有吻合口和其他部位假性动脉瘤复发及血管移植物闭塞可能,需长期随访、及时处理。
施德兵符伟国郭大乔陈斌史振宇王玉琦纪元
关键词:血管外科手术白塞病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裂纹面内扩展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基于界面损伤提出一种裂纹面内扩展的数值模拟方法,探究裂纹面内扩展的规律。方法基于双线性牵引分离定律表征中膜层的3种界面损伤模式,模拟剥离实验和剪切实验以标定其损伤参数。通过内聚力模型法将损伤界面引入理想化的双层圆管状主动脉模型中,模拟假腔在面内的扩展趋势。通过控制变量法建立多个计算模型,研究假腔几何参数对裂纹面内扩展方向、临界扩展压力以及界面损伤模式的影响。结果界面损伤在轴向扩展中以张开型(I型)为主,在环向扩展中以滑移型(II型)为主;随着初始假腔径向深度增加,裂纹扩展方向由环向转变为轴向,临界扩展压力降低,且轴向损伤更趋近于纯张开型;随着初始假腔环向角度和轴向长度的增加,临界压力降低,环向损伤更趋近于纯滑移型。单一型损伤比混合型损伤具有更低的临界压力。结论通过内聚力模型法可有效模拟主动脉中膜弹性层之间的界面损伤行为,适用于夹层假腔面内扩展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夹层裂纹扩展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韩涵郭宝磊孙翠茹刘浩飞
关键词:血管
共6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