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高性能陶瓷纤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徐敏珊更多>>
相关机构: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陶瓷
  • 6篇先驱体
  • 4篇陶瓷化
  • 3篇电阻率
  • 3篇复合材料
  • 3篇复合材
  • 2篇碳化硅纤维
  • 2篇转化法
  • 2篇吸波
  • 2篇吸波性能
  • 2篇先驱体转化
  • 2篇先驱体转化法
  • 2篇聚碳硅烷
  • 2篇交联
  • 1篇氮化
  • 1篇电池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性质

机构

  • 14篇厦门大学
  • 2篇龙岩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丁马太
  • 4篇陈立富
  • 4篇李思维
  • 3篇兰琳
  • 3篇余兆菊
  • 2篇周聪
  • 2篇詹俊英
  • 2篇刘安华
  • 2篇夏海平
  • 2篇李然
  • 2篇李永财
  • 1篇张力
  • 1篇林竹光
  • 1篇丁绍楠
  • 1篇夏文丽
  • 1篇陈美瑜
  • 1篇冯祖德
  • 1篇刘永胜
  • 1篇唐学原
  • 1篇张立同

传媒

  • 9篇功能材料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第二届海峡两...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0年
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HBPCS)因具良好的流动性和可自交联性,适用于制备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而倍受青睐。对它的合成、交联、陶瓷化和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余兆菊周聪李然詹俊英何国梅夏海平丁马太
关键词:先驱体交联陶瓷化
低氧含量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的合成与陶瓷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甲醇对氯甲基三氯硅烷(Cl3SiCH2Cl)进行烷氧化反应,然后经过格氏偶联反应和还原反应,制备了低氧含量液态超支化聚碳硅烷(HBPCS)。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核磁共振(NMR)以及元素分析对由此制备的HBPC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提高烷氧化比例,可以有效抑制溶剂四氢呋喃开环的副反应,降低先驱体氧含量。通过热失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HBPCS的热性能及相应陶瓷在高温下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
李然詹俊英周聪余兆菊丁马太夏海平
关键词:聚碳硅烷先驱体法碳化硅超支化
牛奶中32种农药的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被引量:6
2019年
建立了牛奶中有机氯、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3类32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GC-IT-MS/MS)分析方法。针对目标物灵敏度不同选择电子轰击电离源或化学电离源,系统地优化了串联质谱的分析条件,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机理。在优化条件下,32种农药在25(10)~50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4;倍硫磷和毒死蜱的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1. 7μg/kg和2. 8μg/kg,其它30种农药的MDL为0. 026~1. 2μg/kg;当样品的加标浓度水平为50、200μg/kg(有机氯类农药的加标浓度为20、100μg/kg)时,32种目标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 5%~116%,相对标准偏差为1. 9%~14%。将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其抗干扰能力强,能减少分析结果的假阳性。
陈美瑜陈美瑜
关键词:化学电离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陶瓷中的硅含量被引量:5
2018年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高性能陶瓷中的硅元素含量,系统研究了熔剂、稀释比、脱模剂、熔融温度与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当无水四硼酸锂、碳酸锂、样品三者质量比(m(无水四硼酸锂)∶m(碳酸锂)∶m(样品))=8.0∶1.5∶0.2时,在1 050℃下先预熔5min、再摇摆熔融10min,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熔片。硅的质量浓度在55%~70%时,相关系数为0.9997,方法检出限为0.81%。硅元素的加标质量为0.02g时,加标回收率为98.5%~99.0%。此方法已应用到日常陶瓷样品的检测。
陈美瑜兰琳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陶瓷先驱体转化法
Fe 掺杂和热处理对 SiC 纤维微结构与电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氧化交联技术制备了含铁量分别为0,1%,2%(质量分数)的3种碳化硅纤维,并将其置于氩气环境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热处理。研究了Fe掺杂及热处理对于SiC纤维微观结构及电阻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Fe掺杂和热处理的协同作用下,该碳化硅纤维电阻率可由13 847Ω·cm连续降低至6Ω·cm。利用统计理论"相关分析"算法研究纤维微观结构与电阻率关系的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β-SiC的晶粒尺寸对纤维电阻率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该含铁SiC纤维微结构演化的模型。
陆雪川陈立富李思维唐学原李华展丁马太
关键词:SICFE掺杂电阻率微观结构
聚硅氮烷/二氯二茂钛杂化先驱体的交联与陶瓷化研究
采用二氯二茂钛(Cp2TiCl2)与聚硅氮烷(PSZ)共混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PSZ/Cp2TiCl2杂化先驱体(PTSZ).结果表明:Cp2TiCl2的引入促进了PTSZ杂化先驱体中的脱氢耦合、硅氢加成反应,有效...
余兆菊周聪
关键词:聚硅氮烷二氯二茂钛
单向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真空袋工艺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10%-40%的单向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计算其吸波性能和反射率.结果表明,在10%-25%范围内,随着碳化硅纤维体积分数的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实部、虚部及损耗角正切值均增大,反射率减少,即吸波能力增大;而在高于25%之后,就吸波能力而言,存在着最优纤维体积分数值;在纤维体积分数固定之后,就吸波能力而言,也存在着最佳的材料厚度;当复合材料的SiC纤维体积分数为25%、厚度为3mm 时,其在X 波段内的反射率均低于-5dB,最低为-9.9dB,平均值为-7.8dB.
李华展李永财兰琳李思维陈立富丁马太
关键词:连续碳化硅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SiO4/C的冻干干燥法制备及电化学性质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冻干干燥法辅助制备了分布均匀的纳米Li_2FeSiO_4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循环伏安(CV)和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冻干法处理后得到的Li_2FeSiO_4材料颗粒尺寸更小,能够缩短锂离子的扩散距离;同时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使材料与电解液接触更加充分.在1.5~4.8 V电压范围内,与采用传统烘干干燥法制备的材料相比,采用冻干法制备的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并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张冬李浩鸣邱海龙陈岗岳惠娟刘安华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热处理对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中微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湿氧气氛热处理对3D C/SiC复合材料纤维束中微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未经热处理的3D C/SiC纤维束中,微裂纹传播主要为沿纤维/界面相脱粘的单一模式;热处理后纤维束中的微裂纹形成了多种扩展模式。在经历了长达100h的保温之后,热解碳的部分有序化及其层状结构的形成是导致裂纹能量耗散模式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序结构的形成也增加了裂纹的联通和长裂纹形成的几率。
李思维张立同刘永胜冯祖德
关键词:C/SIC复合材料
聚碳硅烷氮化热解法制备Si_3N_4纤维被引量:7
2013年
将PCS电子束交联丝在氨气氛中氮化热解、脱碳氨化,继在氮气氛中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生成硅氮烷并最终形成氮化硅(Si3N4)纤维。所制备的Si3N4纤维白色透明,横截面和表面均光滑致密,无明显缺陷和孔洞。还研究了氮化热解的反应机理以及热解工艺对氮化硅(Si3N4)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氮化热解脱碳彻底,Si3N4纤维C含量<1%;烧结温度提高,N含量随之增加,O含量则先增后减;烧结温度不超过1500℃,纤维为无定型。力学性能结果分析表明,随热解温度的提高,纤维力学性能先提后降,1300℃时达到最大值。氮化热解过程是采用NH3进行脱碳氨化,并在N2气氛下高温热引发缩合/转氨基反应产生硅氮烷并最终形成Si3N4的过程。
兰琳夏文丽陈剑铭刘玲丁绍楠刘安华
关键词:聚碳硅烷先驱体转化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