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陆地表层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作品数:37 被引量:443H指数:10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5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生态系统
  • 11篇可持续发展
  • 9篇生态
  • 8篇生态系统服务
  • 7篇土壤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气候
  • 3篇地理
  • 3篇土壤保持
  • 3篇气候变化
  • 3篇稳态
  • 3篇景观
  • 3篇景观生态
  • 3篇景观生态学
  • 2篇地理学
  • 2篇学术
  • 2篇学术论坛
  • 2篇遥感
  • 2篇疫情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3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南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建一局集团...

作者

  • 4篇赵文武
  • 2篇张骁
  • 2篇魏慧
  • 1篇刘某承
  • 1篇许晓明
  • 1篇查同刚
  • 1篇郑博福
  • 1篇丁爱中
  • 1篇郑蕾
  • 1篇刘源鑫
  • 1篇王圣瑞
  • 1篇孙建
  • 1篇王晶
  • 1篇于洋
  • 1篇王新志
  • 1篇范昊

传媒

  • 20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人类世的自然与社会:景观生态学的挑战与展望--第十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述评被引量:4
2020年
第十届国际景观生态学大会于2019年7月1日至5日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950余名代表参会。其主题是"面向人类世的自然与社会:景观生态学的挑战与展望"。会议内容聚焦气候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景观生态学与政策制定等。对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启示主要有:(1)加强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作用机制分析;(2)深化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连接;(3)拓展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在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翟睿洁赵文武华廷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文献计量的对地观测技术支撑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
2024年
对地观测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必要手段和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围绕“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领域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探讨了1991—2021年相关研究的发展阶段、发文地区与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并提出未来研究中有待加强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1991—2021年间,“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可分为萌芽阶段、增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②“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合作较为密切,其中,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发文数量和影响力上均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文量占优势地位,但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③“对地观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地观测技术支撑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水资源等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研究领域在技术方法上不断融合人工智能、数理统计等新兴手段。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持续加强对地观测技术的支撑作用,推动开展全球行动,规范数据共享机制等,以期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屠文竹赵文武尹彩春丁婧祎
关键词:对地观测可持续发展遥感
土壤可蚀性研究述评被引量:32
2017年
土壤可蚀性是土壤对侵蚀营力分散和搬运作用的抵抗能力,是建立土壤流失方程和侵蚀模型的必要参数.土壤可蚀性研究是认识土壤侵蚀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研究基于土壤可蚀性已有成果,总结评述了土壤可蚀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土壤可蚀性的相关指标有土壤抗冲抗蚀性、K因子等;土壤可蚀性包括水蚀可蚀性、风蚀可蚀性、重力可蚀性和冻融可蚀性等不同类型;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基于土壤内在性质和外在侵蚀营力的两类评价指标体系;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法、仪器测定法、小区测定法、数学模型和图解法、水动力学模型求解法是目前常用的5种土壤可蚀性测定和估算方法;土壤可蚀性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性质、气候、植被、地形和土地利用等不同方面.在土壤可蚀性的进一步研究中,应注重土壤可蚀性概念的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规范统一、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的区域适用性、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作用机理等方面.
魏慧赵文武王晶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评价指标影响因素
《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介评被引量:4
2019年
为确保《巴黎协定》顺利实施而制定的全球“实施细则”在卡托维兹气候大会得以通过,是气候变化谈判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国际社会十分重视全球变暖的影响并有决心采取行动积极应对。实施细则从技术、财务、透明度等多方面对国家碳排放的测定、减排努力细节做了规定,提出全力争取1.5℃的升温控制目标。我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积极承担减排任务,为实施细则的通过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国内能源、生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康美美赵文武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国际社会碳排放共同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述评被引量:10
2021年
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于2020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7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360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论坛围绕9个专题展开,分别是:(1)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可持续发展;(3)高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4)生态经济与区域发展;(5)生态文明与国土空间规划;(6)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7)喀斯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8)湿地监测评估与规划管理;(9)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产品供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启示有:(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动态连接;(2)注重社会-生态系统的耦合;(3)关注区域间的平衡,协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4)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韩逸赵文武郑博福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服务
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保持的影响研究述评被引量:23
2019年
植被对土壤保持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植物功能性状的角度总结评述植被对土壤保持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总结评述了植物地上功能性状、地下功能性状对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以及植物地上、地下功能性状的关系,认为:(1)植被地上部分功能性状对土壤保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溅蚀、面蚀的影响及间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其功能性状指标主要包括叶面积、叶长、叶宽、枝数、植被高度等;(2)植被地下部分功能性状对土壤保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固持土壤、提高土壤抗剪切强度、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增强土壤渗透性,植物根系固持土壤与根系抗拉能力密切相关,植物根系土壤的物理和水文性质,与细根比例、根长密度、根表面积等性状密切相关;(3)可以通过植物地上部分功能性状间接反映地下部分功能性状,但是现有研究多为定性认识;(4)在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保持的研究中亟待加强植被地上地下功能性状的长期定位监测,深化植被功能性状尤其是根系特征与土壤保持的作用机理,加强植被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功能性状的定量表达,建立植被功能性状与土壤保持功能的定量关系,实现植被功能性状与土壤保持功能特征的动态链接。
王晶赵文武刘月贾立志
关键词:土壤保持
1981-2015年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文献分析
在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已走过35 周年,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已经正式成立20 周年。以“景观生态学”为主题词,检索得到1981-2015 年我国大陆地区景观生态学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献,对文献数量、文献期刊分布、文献...
赵文武王亚萍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气候系统中临界转变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2021年
气候系统属于复杂系统,可以存在双(多)稳态。当系统的控制参数处于临界点附近时,控制参数的微小变化或者外界施加的微小干扰,可能导致系统状态由一种稳态不可逆地突变到另一种稳态,发生临界转变。系统梳理了气候系统中临界转变的基础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探讨了其研究态势,并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重点研究方向。结果表明:①现有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不同时空尺度气候子系统的临界转变现象及其研究方法、临界转变的驱动因素和形成机制、临界转变的早期预警信号及其检测方法;②气候系统中临界转变的研究表现出以尺度拓展、学科交叉、级联效应、综合集成和人类响应等为主要特点的研究态势;③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概念的认知和使用有待统一和规范,数据可获取性和定量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有待提升,临界转变及其潜在气候风险研究有待深化;④我国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临界转变与我国关键生态安全屏障、区域发展格局以及人类安全与福祉的关系等领域。
尹彩春赵文武李琰李冬冬
关键词:分岔气候系统
后疫情时代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加速行动的推动
"SDGs加速行动"是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私营机构和其他利益攸关方为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采取的全球行动.2019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后,政府、国际组织、私营部门等提出了 214项SDGs加速行动.201...
冯思远赵文武华廷王涵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基于RUSLE、InVEST和USPED的土壤侵蚀量估算对比研究--以陕北延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3
2020年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准确地估算土壤侵蚀量对于当地的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以及土地管理等措施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共4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日降雨量、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属性等为源数据,比较RUSLE、InVEST和USPED三个模型对土壤侵蚀的估算在该研究区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地形和植被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2000年后延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先增加后减少,2005年后减少幅度逐渐增加,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2)与实测产沙量数据相比,RUSLE模型估算的侵蚀量偏大,USPED模型和InVEST模型的误差相对较低,建议在延河流域使用InVEST和USPED模型计算土壤侵蚀;3)土壤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RUSLE模型增加幅度最大;4)当NDVI>0时,土壤侵蚀量随NDVI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当NDVI在0~0.1时,土壤侵蚀量最大。
翟睿洁赵文武贾立志
关键词:土壤侵蚀RUSLEINVEST延河流域黄土高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