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作品数:32 被引量:86H指数:5
- 相关作者:黄贤刘海东张玉桃叶木水钟玉萍更多>>
- 相关机构: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暨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教育局科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龙门县不同来源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龙门县不同来源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在2014年每个季度中对龙门县的大型超市、酒店及市场烧腊店销售的熟肉制品(包括叉烧、烧鸭、盐焗鸡、卤猪头皮、卤鸭)抽取一次,每次抽45份,其中(超市10份,酒店10份,烧腊店25份),共抽180份,检测熟肉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并且按国家标准进行检验与评价。结果酒店、超市比烧腊店的合格率要高,其中叉烧、卤猪头皮较易受致病菌污染,检出率最高的食源性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4%),其次为沙门氏菌(1.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一般不检出,以上致病菌主要集中在夏季检出。结论龙门县市售熟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尤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最为严重,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 黄贤
- 关键词: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
-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06年
- 目的了解社区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行为中影响安全套使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为制定社区性病艾滋病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部某镇的FSW采取面对面的定量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等情况。结果共调查201名社区FSW,主要来自发廊、洗脚屋、出租屋等处,平均年龄21.8±5.31岁,89.4%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7%来自外省。FSW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嫖客以及FSW自身的侥幸心理。“首次性行为特征因子”和“最近半年是否做过性病检查”是社区FSW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社区FSW在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的行为干预应主动增加针对嫖客的干预工作内容,同时应不断改良及研发新型安全套,提高其被接受的程度;严格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建设,提高性服务人群性病艾滋病的早期诊断,提高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
- 林鹏孙宝山梁立环刘海东付笑冰杨放赵茜茜刘雪梅何群刘勇鹰王晔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
- 广东龙门县医疗保健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为规范医疗机构消毒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率,保障医疗机构和病人的安全,我们于2009年对本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了抽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张玉桃黄贤
- 关键词:医疗保健机构消毒质量
-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性行为特征与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了解社区女性性工作者性行为特征以及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社区性病艾滋病(STD/AIDS)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部某镇承认有商业性行为的所有女性性工作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了解其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和商业性行为中影响安全套使用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结果共调查139名社区女性性工作者,主要来自发廊、按摩店和出租屋等处,平均年龄为(21.0±4.7)岁,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1.5%;首次性交年龄平均为18岁,从事商业性服务工作的平均年龄为20岁。最近7 d平均有付费性伴4人,安全套使用率为86.2%,但能正确使用的只有23.2%。在商业性行为中没有使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不愿意用”和“固定熟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因素是文化程度(OR=14.519,P<0.01)。结论社区女性性工作者开始商业性性行为的年龄低,频率高,能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文化程度是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应加强STD/AIDS和安全套正确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减缓和阻止STD/AIDS通过性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 林鹏孙宝山梁立环刘海东付笑冰杨放赵茜茜何群刘勇鹰王晔杨杏芬
- 关键词:妇女卫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性行为避孕套
- 龙门县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研究
- 2005年
- 目的了解龙门县家栖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对龙门县城区内所捕捉的55只褐家鼠、20只黄胸鼠进行无选择性摄毒抗药性监测。结果龙门县城区捕捉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率分别为0、5.0%,其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06mg/kg、102.4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已产生有抗药性个体。结论龙门县城区内开展灭鼠工作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 钟玉萍刘海东叶木水邹添明易建荣
- 关键词:家栖鼠杀鼠灵抗药性
- 龙门县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初探
- 2005年
- 目的 根据龙门县城区的鼠情监测结果,分析家栖鼠的群落结构特征,为开展灭鼠防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晚放晨收,并对捕捉的鼠类进行鉴别和分类。 结果 龙门县城区鼠类群落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组成,鼠密度较高(12.4%);市区、城郊地区和重点行业均以褐家鼠为优势种。 结论 重点行业仍是今后鼠害防制的重点生境类型。城郊地区则应以褐家鼠为主要防制目标,城区应采取以防鼠设施为主的全面的综合防制方法进行防制。
- 钟玉萍刘海东叶木水邹添明易建荣
- 关键词:家栖鼠褐家鼠防鼠设施黄胸鼠群落结构特征鼠害
- 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流行现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分布现状。方法调查上坪、中坪、下坪、沙坑、焦坑、石河、甘坑、竹坝、水口和玉石等10个村山溪中的螺蛳和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检出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猫、家犬,检查家猫、犬感染情况。结果甘坑螺蛳卫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5‰(3/2 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和拟钉螺。下坪、沙坑、石河、竹坝、水口、玉石等6个点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在72.22%(13/18)-86.95%(20/23)间;上坪、中坪、焦坑、甘坑等4个点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均为100.00%(17/17)、(19/19)、(21/21)、(27/27);10个样本点采集的溪蟹为平和华溪蟹。10个样本点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88.23%,平均感染度分别为49.18%个/只蟹,2.87个/克蟹,感染指数为124.53。石河、甘坑和竹坝村溪蟹尚检出少量斯氏狸殖吸虫囊蚴,3个样本点溪蟹平均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9.65%(23/58),平均感染度为2个/只蟹,感染指数≤0.01。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猫1只,共检获斯氏狸殖吸虫成虫4条;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家犬1条,共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21条。结论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I级),斯氏狸殖吸虫轻度疫源地(IV级)。第一中间宿主分别为放逸短沟蜷和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为平和华溪蟹。
- 旋惠娟翁静陆予云李旭文沈浩贤黄贤刘纯康余若山刘建军黄志斌蓝境文饶鸿林李丽谭宁
- 关键词:并殖吸虫囊蚴放逸短沟蜷感染度
- 惠州市1995~2004年食物中毒特征分析及防制对策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掌握惠州市近十年来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征,为控制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方法利用1995~2004年惠州市食物中毒统计报表及个案调查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惠州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生地点以工厂集体食堂为主,导致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蔬菜、熟肉制品和菜豆,致病因素主要是有机磷农药、沙门氏菌和生物碱毒素,误食毒蕈、毒螺是导致本地区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对高风险行业、高风险食品的卫生监督和监测工作。
- 何慧芬刘海东高群威
- 关键词:食物中毒防制对策
- 2011~2013年龙门县医疗保健机构医用棉签灭菌质量监测
- 2014年
- 目的:了解龙门县医疗保健机构医用棉签灭菌质量,为卫生监督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对全县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医用棉签进行抽检检测分析。结果:2011年共抽检246份,合格份数121份,合格率49.2%。其中医院抽检148份,合格85份,合格率57.4%;卫生站抽检98份,合格36份,合格率36.7%。2012年共抽检250份,合格份数139份,合格率55.6%。其中医院抽检150份,合格98份,合格率65.3%;卫生站抽检100份,合格41份,合格率41.0%。2013年共抽检278份,合格份数185份,合格率66.5%。其中医院抽检167份,合格126份,合格率75.4%;卫生站抽检111份,合格59份,合格率53.2%。结论:加大监督监测力度,从源头上抓起,确保医用棉签质量达到灭菌合格,保障病人的安全。
- 黄贤
- 关键词:医疗保健机构医用棉签
- 龙门县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现状及相关知识与行为调查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龙门县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感染现状及相关知识与行为情况。方法 2019—2020年对龙门县养殖户相对集中的7个乡镇200名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调查。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进行试管凝集试验(SAT)予以确诊,并把阳性样本上送上级疾控机构复核确证。分析所有入组对象的基本资料、防护用品穿戴情况及布病知识知晓率。结果 2019年虎红平板初筛阳性2例,1例滴度1:100(++),1例滴度1:800(++),均为隐性感染者,布病感染率为1.0%(2/200);2020年未检出阳性病例。调查对象对于布病传染途径、感染症状表现、预防措施、治疗方式及危害等5个方面的知识评分比较,2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调查对象2020年穿戴防护用品率(97.0%)高于2019年(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920,P<0.001)。结论龙门县重点职业人群布病感染风险较低,但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 黄贤旋惠娟谢莎莎姚智华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