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作品数:61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黄春燕杨天奇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小说
  • 5篇文化
  • 5篇文学
  • 4篇魏晋
  • 4篇写作
  • 4篇风俗
  • 3篇新语
  • 3篇世说新语
  • 3篇女作家
  • 3篇清初
  • 3篇作家
  • 3篇戏曲
  • 3篇雷雨
  • 3篇国文
  • 3篇《雷雨》
  • 3篇《世说新语》
  • 2篇心理
  • 2篇叙事
  • 2篇学术
  • 2篇游子

机构

  • 50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同济城市...

作者

  • 6篇祝宇红
  • 5篇留白
  • 4篇朱静宇
  • 4篇黄春燕
  • 2篇钱虹
  • 1篇朱大可
  • 1篇童明
  • 1篇张生
  • 1篇张屏瑾
  • 1篇张念
  • 1篇张松
  • 1篇刘刚
  • 1篇陆地
  • 1篇朱崇志
  • 1篇刘强
  • 1篇喻大翔
  • 1篇邹勋
  • 1篇陈家琪
  • 1篇王衍
  • 1篇周建峰

传媒

  • 7篇文艺争鸣
  • 6篇社会科学论坛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现代中文学刊
  • 2篇文化与诗学
  • 2篇上海市社会科...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新华文摘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广州文艺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抵达非虚构:对实践阻碍的克服
2022年
一、需在实践层面具象考察的缘由“非虚构写作”的说法在中国大陆逐渐流行已有十多年的时间,新鲜与疑惑并存,人们发现其惊人的容纳度--“似乎什么都可以有,但不能有:虚构”,同时,对其的疑虑也较为凸出。更多人认识和接受“非虚构写作”的主要障碍,目前在三方面:首先,称呼存在意义上的疑问--既然有了“人物传记”“家族志”“调查报告”等具体称呼,是否有必要再用“非虚构写作”涵盖它们。其次,对其刻意将虚构剔除在外的诟病--“虚构写作”成果斐然,为何偏偏要排除虚构建立一个非虚构的“阵营”。讨论其必要性之后,最为严重的一点,是对能否真正做到非虚构的怀疑--如果非虚构本就不能达成,那么,“一厢情愿”掀起的“非虚构写作”热潮应该早日退去。
丁茜菡
关键词:人物传记一厢情愿虚构写作称呼
魏晋风俗散论(之七、之八)
2009年
艺术之风:“传神阿堵”分外明(之七) 一 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留白
关键词:魏晋六朝风俗艺术精神宗白华美学家精神史
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一种当代条件下的再思考
2019年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若干次思潮中,'新历史主义'是少见的与西方几乎同步开展的文学研究方法论,当然,它也源自国内学界对欧美学术思潮与理论的借鉴。'新历史主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被译介到国内之后,与其他各种西方文论一样具备双重功能,一是作为一种学术概念得到认知与传播.
张屏瑾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主体性意识形态文学批评
无意义中的“意义”探寻——论《东岸纪事》中的现代叙事元素
2018年
对八十年代后期出道的夏商来说,“先锋文学”可能是他从未想过回避的一条创作之路,至今,他还能如数家珍地谈论自己模仿过的一些作家,并毫无讳言这种模仿行为所带来的意义。“说到作家的影响,几乎每个思潮都会对我们这批人产生影响;比如有一阵流行米兰·昆德拉的思辨,或者海明威的极简风格,还有法国新小说的解构主义和文本化,马尔克斯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还有日本的新感觉派;几乎每个流派我们都临摹过,有一些作品还发表了。”
陈嫣婧
关键词:解构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昆德拉
在转变、构拟与连缀中拥抱大的世界——弋舟小说的重复
2024年
引言弋舟著作丰富,只从小说创作数量上来看,短篇、中篇和长篇均已可观,但如有读者产生了基于作品的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就会发现作者已有的人生经历、部分小说的写作时间和背景等还较不清楚;此外,如果读者要想简述其一篇小说的内容以飨友人,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丁茜菡
关键词:写作时间弋舟中篇
魏晋风俗散论(之五、之六)
2009年
中国文字中的“风”大有讲究,什么东西一旦成了“风”,真是了不得。孔子曾说过:“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话用成语来表达,就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上行下效。“风德”二字从此称为一个可以互称的词。但事实上,两者还是大有区别的。范仲淹写《严子陵先生祠堂记》时。以“先生之德,山高水长”结尾。
留白
关键词:风俗魏晋中国文字君子之德严子陵范仲淹
论李渔戏曲叙事的狂欢意趣
2016年
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因《闲情偶寄》而名传后世,他的《笠翁十种曲》在清初盛传一时,但却未能进入戏曲经典的行列。显然,李渔的戏曲作品不符合我们对于戏曲"经典"的期待,《笠翁十种曲》基本都是些谐谑笑闹之作,既没有表现什么重大的主题,也不曾塑造什么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格调不高,甚而堪称鄙俗。但这些作品中所蕴涵的秘而不宣的时代文化心理对于后代人来说未免阻隔,可对于同时代人恐怕却具有非常真切的意义。李渔的戏曲创作汲取了晚明社会的荒诞——狂欢化因素,运以文人才情,融合市民智慧,结构机趣的戏文,在观众的笑声中完成其文化心理的公共交流,实现与人消愁的叙事目的。在其作品所展现的淆乱世界里,洋溢着随心所欲的自由与欢快,男女分疆受到挑战,夫妇伦常遭到嘲弄,等级界限模糊了,尊卑壁垒消除了,严肃正经消解在滑稽笑闹之中,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着打破秩序与颠覆权威的快意。
黄春燕
关键词:狂欢明末清初
热爱命运--陈家琪教授访谈录
2017年
陈家琪,1947年出生于西安,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陈修斋与杨祖陶先生。现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政治哲学研究所所长。陈家琪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学者,著有《人生天地间》《话语的真相》《经验之为经验》《沉默的视野》《形而上学的巴别塔》《浪漫与幽默》《哲学的基本假设与理想国》《三十年间有与无》《愿作如是观》等。在陈教授从事哲学教育三十三年之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将在2017年3月召开"政治与伦理"学术研讨会。前不久,陈教授的弟子、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张念专访了老师。斯宾诺莎和黑格尔是陈教授最心仪的两位哲学家,此采访的议题围绕斯宾诺莎那句amor fati展开,在黑格尔所说的"错误的必然性"中行进,承认自身的异化关乎哲学家的正直和勇气,对命运的不确定与严酷现实的认可,这也是陈教授的哲学品格。下判断和思维同样重要,师生之间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
陈家琪张念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陈修斋斯宾诺莎
王蒙与艾特玛托夫——以《杂色》与《永别了,古利萨雷!》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写于一九八O年的中篇小说《杂色》是王蒙创作道路上的一部重要作品。作家高行健在《谈王蒙的(杂色)》一文中说:“当代作品如果能有杰作,我想王蒙的《杂色》可以属于这杰作之林……”而俄罗斯汉学家托罗普采夫·谢尔盖则干脆将王蒙的《杂色》看作是“‘登山成仙’的神话”,“认为它是王蒙最好的作品”。
朱静宇
关键词:艾特玛托夫中篇小说高行健汉学家
明清曲论“韵”范畴简论被引量:1
2021年
“韵”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古典戏曲的典型特征。不过,“韵”范畴在戏曲理论中的发展却明显滞后于诗学、画论和乐论等领域。元代,“韵”的使用尚未脱离表音、声的字源含义;明代,“韵”作为文学批评范畴,首见于戏曲文本批评中;清代,“韵”范畴开始大量应用于戏曲舞台表演和演员的品鉴。
李晓腾
关键词:明清戏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