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
- 作品数:838 被引量:510H指数:8
- 相关作者:徐爱勇赵士祥邵贤虎张彬芮芳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景德镇一中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一道涂色问题的探究
- 2010年
-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在课标教材中倍受重视,它是处理排列组合问题以及后面的概率问题的基础.但这两个基本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经常被混淆使用.笔者通过对教学中的一道涂色问题的挖掘使学生加深对两个原理的理解.
- 彭海兰
- 关键词:涂色问题分步计数原理排列组合问题课标教材初学者
- 2011年江苏卷18题的解题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波利亚所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因为通过解题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周涛
- 关键词:解题教学中学数学教学解题训练思维能力波利亚
- “点差法”在解析几何题中的应用
- 2013年
- 在处理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形成的弦中点的有关问题时,我们经常用到如下解法:设弦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代人圆锥曲线得两方程后相减,得到弦中点坐标与弦所在直线斜率的关系,然后加以求解,这即为“点差法”,此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特点是巧代斜率.本文列举数例,以供参考.
- 任伶俐
- 关键词:点差法解析几何题直线斜率圆锥曲线弦中点
- 浅谈数学优质课的基本特征
- 2015年
- 从一堂课的结构和特征逐一分析,问题情境的精彩和适合度将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在情境和题目的挑选仔细来推敲,举一反三与延伸拓展,能使学生搞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探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课堂过程的流畅度看,教师的协调作用至关重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在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交流、讨论、合作,反思讨论问题所得的结论,教师再进行点拨总结,为优质课的课堂组织画上圆满的句号.
- 滕光明
- 关键词:流畅
- 习题讲评中也要关注“正确下的猫腻”——对一道函数考题的诊断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1问题的由来
一直以来,"数学错解"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而在学生做对的习题中,还"潜伏"着这样一类习题,学生的答案是对的,但是他们对题目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份上,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答案是忽悠的!"我们暂且把这类题比喻成"肿瘤题",如果长期不清理这些题,它们势必将会恶化.
- 徐爱勇
- 关键词:错解合情推理考试时间教材编写者
-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与反思
- 2016年
-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 赵云
- 关键词: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 关于高中物理复习的若干思考与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很多同学在学习物理时没有动力,在接触物理时,总觉得对物理没有兴趣,给予的精力较少,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逐渐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开始厌恶物理。再加之学习物理的方法不正确,增加了课业负担,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一、重视高考真题有很多同学认为,高考又不出重复的题,我们为什么要在考前一遍遍地做历年来各省的高考题,那不是浪费时间吗?其实,做高考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原题,而是寻找原题的影子。
- 王勇
- 关键词:物理复习高考题物理学习课业负担
-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引量:1
- 2015年
- 为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操作性强,效果好.
- 滕光明
- 关键词:高中数学
- 相知“生别离”——读懂送别诗
- 2018年
- 送别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择的基本内容之一。鉴赏送别诗的基础是能读懂它。“知人论世”是读懂送别诗的重要前提,而明确送别的时间、地点,送别的原因,送别时诗人的处境的同时解读诗中的意象,是读懂送别诗的重要途径。
- 阮业勤
- 关键词:知人论世送别诗
- 数学课堂呼唤精彩“短镜头”
- 2009年
- 数学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有的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跌宕起伏,学生积极参与;而有的课堂则一潭死水,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其实一节课从问题情境到回顾反思各个环节都是大有文章可作,若要求每节课每个环节都精妙绝伦,那也是不切实际的,不过只要经过精心的思考,每节课中总可以有一些精彩的“短镜头”,抓住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 邵贤虎
- 关键词:数学课堂镜头问题情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