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环境学院

作品数:30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爱丽周斯芸牛小丽张锡龙郭少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催化
  • 7篇毒性
  • 7篇废水
  • 7篇催化氧化
  • 5篇性能研究
  • 5篇焦化
  • 5篇焦化废水
  • 5篇催化剂
  • 3篇金属
  • 3篇急性毒性
  • 3篇AG
  • 2篇单细胞
  • 2篇单细胞凝胶
  • 2篇单细胞凝胶电...
  • 2篇电泳
  • 2篇渗透法
  • 2篇生物毒性
  • 2篇凝胶
  • 2篇凝胶电泳
  • 2篇浓差极化

机构

  • 30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周集体
  • 4篇张瑛
  • 2篇张锡龙
  • 2篇周斯芸
  • 2篇牛小丽
  • 2篇王东洲
  • 1篇曲振平
  • 1篇项学敏
  • 1篇王晓坤
  • 1篇张爱丽
  • 1篇金若菲
  • 1篇周笑白
  • 1篇孟凡强
  • 1篇郭少妮
  • 1篇郭梅
  • 1篇宋锐
  • 1篇刘万涛
  • 1篇孙青

传媒

  • 4篇生态毒理学报
  • 4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第七届全国膜...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实验室科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辽宁化工
  • 1篇化学工业
  • 1篇第十六次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A/O工艺对焦化废水的生物毒性去除规律研究
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是目前常用的焦化废水的处理工艺,但是关于A/A/O工艺对焦化废水的生物毒性的去除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从急性毒性、氧化损伤和遗传毒性等方面考察了A/A/O工艺中的...
石柳王栋曹迪胡丽萍周集体张瑛
关键词:斑马鱼焦化废水急性毒性单细胞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银基催化剂上氨低温选择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王辉曲振平程昊王淑娟王树东
关键词:NH3AG催化氧化
实验室模拟制备环境持久性自由基及其生物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一些表面吸附有机物的颗粒物在不完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但是目前关于这些EPFRs的水生生物毒性的报道还很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EPFR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采用邻苯二酚-二氧化硅(CT-SiO_2)模拟体系在限氧条件下制备EPFRs,考察金属离子(Fe、Cu、Ni、Zn)及其氧化物、热解温度和CT/SiO_2质量比对颗粒物表面EPFRs生成的影响,并对EPFRs悬浮液中·OH的产生以及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定.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PR)对制备的EPFRs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能够促进EPFRs的生成,而金属离子则恰好相反;热解温度以及CT/SiO_2质量比是EPFRs的生成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对CT-SiO_2热解体系中EPFRs的生成浓度和类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EPFRs的生成浓度在热解温度为400℃且CT/SiO_2质量比为0.032时,达到最高值5.04×10^(15)spins·g^(-1).本研究所制备的EPFRs在环境空气中的半衰期,能够达到18—80 d,这可能是因为其与颗粒物的结合增加了其稳定性;发光细菌(P.phosphoreum T3spp.)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含有EPFRs的颗粒物对发光细菌的发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光抑制率与EPFRs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推测可能与EPFRs悬浮液中活性氧物种(ROS)的产生有关.该结果为研究EPFRs在环境过程中的形成因素及其生物毒性提供了基础,为研究EPFRs的潜在环境风险提供了基础数据.
郭溪张瑛孟甜甜杨瑞新司小会周集体
关键词:半衰期发光细菌水生生物毒性
不同微藻对典型行业废水急性毒性响应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24 h和72 h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pp.)以及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的焦化厂实际生产废水和制药厂实际生产废水、COD浓度较低的印染厂生化处理后出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作为受试水体,以微藻的生长抑制率为测试指标,评价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焦化废水对等鞭金藻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制药废水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最为明显,印染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较为显著,说明不同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毒性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废水毒性评价中受试物种的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张瑛王斯扬张锡龙王东洲周斯芸周集体
关键词:焦化废水制药废水城市废水微藻生物毒性评价
基于化学和毒性分析的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CAS)和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垂直折流生化处理技术(VTBR)对实际焦化废水进行了试验室处理研究,从COD、挥发酚、有机组分等化学指标和生物毒性指标对2种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发光细菌为受试生物的毒性试验,以发光强度抑制率表征VTBR、CAS出水的毒性分别为-21.2%±9.8%、12.1%±23.7%;以藻类为受试生物的毒性试验,VTBR和CAS出水对小球藻在24 h和48 h的生长抑制率无明显差异;VTBR对废水的COD、挥发酚及毒性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均优于CAS,这也表明VTBR可以作为传统生物处理过程的替代工艺之一,用来解决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对毒性去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进而减少生化出水对接受水体的生态风险。
王东洲张瑛张锡龙周斯芸周集体刘万涛
关键词:焦化废水传统活性污泥法毒性发光细菌蛋白核小球藻
Fe_2O_3/CNTs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低温脱硝性能研究
<正>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氮氧化物(NOx),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控制NOx的排放,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NOx的排放要求。因此,有效去除NOx是环保领域的研...
苗雷曲振平王辉王忠王奕
关键词:碳纳米管FE2O3
文献传递
某石化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价及其处理工艺对毒性的削减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是目前风险评价中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为受试生物,对某石化厂废水的处理流程中5个主要单元出水的急性毒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急性毒性与理化指标间的相关性;同时,为了解不同处理单元毒性去除效果及主要毒性来源,结合毒性鉴别评价(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技术对各阶段出水的毒性削减及其主要致毒物质类别进行了分析。毒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对石化废水的毒性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其中进水对明亮发光杆菌、斜生栅藻和大型溞分别表现为中毒、高毒和剧毒,最终处理后出水的毒性分别为无急性毒、中毒和微毒,对毒性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6.4%、74.3%和99.5%。TIE结果表明,石化废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是非极性有机物和可滤型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石化废水的综合生物毒性评价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探讨废水生物毒性的去除提供了实例参考。
张瑛曹迪胡丽萍石柳王栋孟甜甜郭溪周集体
关键词:石化废水毒性削减毒性鉴别
正渗透法浓缩聚乙二醇溶液
正渗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利用无孔半透膜两侧溶液渗透压差作为驱动力的膜分离技 术。本文选择三种典型驱动液氯化钙、氯化钠与蔗糖溶液,考察了正渗透技术在浓缩废水中 低分子聚合物PEG 的效果。主要包括驱动液种类、液体流速(泵转速...
关键词:PEG浓差极化膜分离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ATRP法改性TiO2对PVDF膜性能的影响
柳丽芬陈会萍邹龙江杨凤林
关键词:ATRPTIO2抗污染PVDF
一种电加热过滤漏斗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2023年
设计、制作了一种电加热的热过滤漏斗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区、滤液接收区、加热装置、温控装置、电源开关和箱体,无需明火,只需在通电加热的条件下,就可实现易析出物质的分离提纯。该装置在进行固液分离操作时,可使固液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以进行有效的过滤分离,避免溶液中的溶质在温度下降时析出大量晶体而影响分离效果。该装置具有性能稳定、操作简便、温度可控、成本低廉、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化工及环境科学专业等实验室。
宋吉亮孟凡强张新王娇代岩
关键词:电加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