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56 被引量:1,209H指数:19
相关作者:吕雅妮吕梅鞠传慧李翠贤利达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1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5篇针灸
  • 40篇针刺
  • 24篇针药
  • 21篇肥胖
  • 18篇电针
  • 18篇针药结合
  • 18篇灸疗
  • 17篇针灸疗法
  • 17篇灸疗法
  • 16篇针灸治疗
  • 16篇灸治
  • 15篇血症
  • 15篇脂血症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15篇疗效
  • 15篇高脂
  • 15篇高脂血
  • 13篇抑郁
  • 12篇抑郁症

机构

  • 156篇南京中医药大...
  • 8篇济宁医学院
  • 5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大连大学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市中西医...
  • 2篇南京市中医院
  • 2篇江苏省第二中...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江苏省省级机...

作者

  • 51篇王玲玲
  • 44篇徐斌
  • 17篇余芝
  • 13篇王耀帅
  • 13篇姜劲峰
  • 9篇刘志诚
  • 7篇张建斌
  • 7篇嵇明月
  • 6篇韩海荣
  • 6篇王士超
  • 6篇周小云
  • 6篇倪光夏
  • 6篇孙志
  • 6篇鞠传慧
  • 5篇马丽
  • 5篇张作记
  • 5篇马明云
  • 5篇余黎
  • 5篇刘锡棐
  • 5篇卢明香

传媒

  • 18篇中国针灸
  • 12篇上海针灸杂志
  • 9篇辽宁中医杂志
  • 8篇辽宁中医药大...
  • 6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针灸临床杂志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江苏中医药
  • 3篇新中医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2006南京...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医杂志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针灸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8篇2013
  • 21篇2012
  • 19篇2011
  • 20篇2010
  • 15篇2009
  • 22篇2008
  • 14篇2007
  • 13篇2006
  • 1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变化,实验结束时,腹腔注射2g/kg葡萄糖,测定0、30、60、120、180min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针刺组FINS水平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针刺组、西药组ISI、Homa-β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孙志韩海荣马丽孔令斌张作记
关键词:针灸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
温和灸不同灸量对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和灸对慢性高血脂状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效应差异及量效特征,初步阐明温和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规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造成高脂血症模型。将72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温和灸5 min组、温和灸10 min组、温和灸15 min组、药物治疗组,共6组。药物治疗组用洛伐他汀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血清,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的含量。结果:1)温和灸10min组、15min组、药物治疗组均具有降低ET-1及ET/NO比值的效应(P<0.05),5 min组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温和灸15 min组具有升高NO的效应(P<0.05),5 min组1、0 min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治疗组组间比较10 min组降低ET-1的效应最优,与5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5 min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NO的趋势比较15 min组最优,与5 mi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0 min组、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灸量温和灸在调节血脂的同时,对血管内皮功能亦具有调节作用,且不同灸量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存在差异,需达到一定的灸量,温和灸才能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嵇明月王玲玲姜劲峰周小云马明云
关键词:温和灸灸量高脂血症内皮素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现状及展望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疾病的治疗还无明显突破,相对而言,针药结合在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文献显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单纯药物组,但该结合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对...
倪光夏冉群芳
关键词:脑梗死针药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不同证型的疗效特点观察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价和分析针药结合治疗不同证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经中医辨证分型后分为肝郁脾虚组(35例)、心脾两虚组(21例)和脾肾阳虚组(24例),给予针刺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等穴和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制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针药结合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有效率为91.4%,心脾两虚组为90.5%,两组均优于脾肾阳虚组的87.5%,(P<0.01,P<0.05);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与脾肾阳虚组HAMD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1、2、4周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均P<0.001),其中在治疗2周后,脾肾阳虚组与肝郁脾虚组、心脾两虚组证型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肝郁脾虚组减分率与心脾两虚组、脾肾阳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合并SSRI类抗抑郁药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疗效较好;中医的辨证分型症状评分表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更为准确敏感。
王欣君王玲玲乔慧芬李建兵
关键词:针刺疗法针药并用抑郁症
电针在抑郁症研究中的运用方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电针在抑郁症治疗中的运用现状,为电针在临床应用和科研设计中的方案优化提供思路。方法:对"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2001-2010)90篇抑郁症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和实验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文献中电针的使用特别是电针参数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一大部分文献没有明确标明各种电针参数。结论:在抑郁症的治疗上,电针的使用仍处在初级阶段,比较混乱,有待进一步完善。
林燕红王玲玲王耀帅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电针参数
针刺督脉穴位与经鼻给药联用促进125I-NGF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和“督脉入络脑”途径与经鼻给药通路密切相关的探讨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low frequency impulse current,LFIC)电针刺督脉穴位对碘标记神经生长因子(I-NGF)经鼻给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 Sprague-Dawley(SD)大...
刘锡棐刘新峰王玲玲徐斌
关键词:督脉穴位低频脉冲神经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埋针对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因子分值影响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动态观察埋针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对HAMD量表各症状群改善的差异及与治疗频次的关系。方法:7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埋针治疗组、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后HAMD量表总评分和各因子分变化情况。结果:两治疗组HAMD总评分和各因子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保持此结果。结论:埋针和针刺结合SSRI类药物可快速而明显的改善抑郁症患者各症状群,且此疗效可以保持到治疗6周后,针灸的及早介入对该病治疗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埋针治疗与针刺治疗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减少了治疗的频次,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王天俊王玲玲陈理陶文剑
关键词:抑郁症埋针针刺疗法HAMD量表
针刺对胃运动调节效应的机制浅析被引量:6
2012年
针刺对胃运动具有兴奋、抑制或双向调节作用,其效应受到多因素多环节的影响。不同的针刺方法、刺激参数和腧穴均可能影响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效应,其效应的发挥依赖于神经-体液的相互协调关系,但其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对此前关于针刺调节胃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参与针刺调节胃运动的各个环节分析这些效应可能的机制或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
卢明香林静余芝徐斌
关键词:针刺胃运动
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的观察
:探讨针灸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机制. 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西药组、安慰剂组,同时将普食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大鼠取&quot;后三里&quot;(相当于足三里...
孙志张作记马丽韩海荣孔令斌
关键词:2型糖尿病针灸治疗胰岛Β细胞
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督脉脊柱段压痛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2010年
报告了4例针灸常规取穴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加入针对督脉压痛点的操作后疗效情况。为观察督脉与慢性功能性便秘之间的联系,本文观察了41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督脉脊柱段压痛点,发现压痛点较集中出现在T5~T7及L4~L5段椎体棘突下,认为某些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发病与督脉相关,督脉压痛点既是这类患者的阳性反应点,又是治疗的选择部位。
张晨静王玲玲丁曙晴王丽娟
关键词:督脉压痛点功能性便秘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