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作品数:285 被引量:1,600H指数:20
相关作者:屠振密张景双任秀莲李宁李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金属学及工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2篇期刊文章
  • 5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2篇化学工程
  • 48篇农业科学
  • 35篇金属学及工艺
  • 28篇生物学
  • 25篇理学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电气工程
  • 13篇医药卫生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冶金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三价铬
  • 28篇耐蚀
  • 28篇耐蚀性
  • 25篇合金
  • 22篇电沉积
  • 20篇电镀
  • 17篇化学镀
  • 14篇多糖
  • 14篇纳米
  • 13篇钝化
  • 11篇电化学
  • 11篇镀层
  • 11篇镀锌
  • 11篇活性
  • 10篇养殖
  • 9篇镀镍
  • 9篇镀锌层
  • 9篇锌层
  • 9篇废水
  • 7篇嗜盐

机构

  • 284篇哈尔滨工业大...
  • 1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2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上海宝钢设备...
  • 4篇威海出入境检...
  • 3篇大连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辽宁省农业科...
  • 3篇威海市立医院
  • 3篇绵阳市农业科...
  • 2篇广西大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吉林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作者

  • 48篇胡会利
  • 42篇屠振密
  • 35篇闫培生
  • 32篇李宁
  • 28篇李宁
  • 27篇毕四富
  • 26篇李宁
  • 25篇程瑾宁
  • 19篇任秀莲
  • 19篇魏琦峰
  • 18篇徐仲
  • 18篇刘海萍
  • 17篇曹立新
  • 15篇肖伟
  • 14篇于元春
  • 13篇王光玉
  • 13篇陈雷
  • 12篇高鹏
  • 12篇缪锦来
  • 11篇阚光锋

传媒

  • 23篇电镀与环保
  • 19篇电镀与涂饰
  • 13篇长江蔬菜
  • 13篇材料保护
  • 11篇电镀与精饰
  • 9篇食品研究与开...
  • 8篇哈尔滨工业大...
  • 8篇2007年表...
  • 6篇食品科技
  • 6篇表面技术
  • 5篇电池
  • 4篇海洋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技...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水产科学
  • 3篇化工进展
  • 3篇电池工业
  • 3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18篇2012
  • 19篇2011
  • 30篇2010
  • 39篇2009
  • 34篇2008
  • 44篇2007
  • 28篇2006
  • 15篇2005
  • 4篇2003
2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向电泳技术在海洋藻类研究中的应用
双向电泳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一直是分离高度复杂的蛋白混合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基因组计划和蛋白质组计划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自从90年代以来,双向电泳等蛋白质组学手段开始在海洋藻类中应用。 1.双向电泳简介双向电...
阚光锋史翠娟丁燏
文献传递
AFC催化剂中毒原因及预防办法的研究现状被引量:9
2006年
对碱性燃料电池(AFC)催化剂中毒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从理论上提出了防止AFC催化剂中毒的办法。随着CO2清洗技术和催化剂中毒预防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碱性燃料电池完全有能力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应用。
韩家军李宁张天云魏琦峰
关键词:碱性燃料电池催化剂中毒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氨氮的去除及影响因素
我国目前的海水养殖过程中,氮素污染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养殖过程中氨氮的硝化过程受有机物、温度、盐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生物硝化反应器启动周期较长。 同时反硝化过程对水产养殖行业来说也是必要的,尽管这种迫切...
王光玉陈雷李维国杨基先马放
关键词:工厂化养殖海水养殖氮素污染反硝化过程
文献传递
海洋中度嗜盐菌whb36的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从海洋中度嗜盐细菌中发现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物质。方法从盐场的底泥和海水中分离嗜盐细菌,采用抗菌模型和细胞毒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对活性较强的菌株whb36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测定其16S rRNA序列并通过同源性比对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whb36为中度嗜盐菌;whb36与Halomonas ventosae在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方面最接近,16S rRNA序列相似性为99%。whb36的粗提物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结论中度嗜盐细菌whb36可以提供新的活性物质。
陈雷王光玉张允斌卜同刘明林秀坤
关键词:中度嗜盐菌抗菌活性抗肿瘤活性
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的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研究了三价铬黑色钝化液组分对钝化层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黑剂对膜层外观影响较大,选择不当可使膜层发花、挂灰;钝化液中添加磷酸(盐)能够显著改善黑色膜层外观。XRF分析表明:膜层成分中含有较大比重的P元素。根据实验结果拟定了镀锌层三价铬黑色钝化工艺,可以得到外观黑亮的膜层,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白锈时间大于96 h。
毕四富李宁屠振密王亚伟
关键词:三价铬黑色钝化发黑剂锌镀层
污水反硝化除磷技术的机理与工艺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20年
总结了污水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微生物、工艺以及影响因素等,重点分析了基于反硝化除磷原理研发的各种工艺的流程和特点,以及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碳源、电子受体、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和其他环境参数等。指出双污泥工艺的反硝化除磷率要高于单污泥工艺,但是双污泥工艺略为复杂,限制了其实际工程应用。如何提高单污泥工艺反硝化除磷率和简化双污泥工艺流程是未来工艺研发的重点方向,同时做好工艺影响参数优化,提高反硝化除磷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赵伟华郑姝卉王凯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微生物低C/N
养殖刺参附着期“化板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来源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查明养殖刺参附着期"化板症"的病原及其来源,并获得该病的治疗药物。【方法】分别对化板症状较为典型的3家育苗场的发病幼体进行病原学分析,对可疑病原进行人工回接感染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对各养殖场育苗系统,包括水源、养殖池水、池底污物、附着基板和饵料进行细菌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药敏测试。【结果】从所有病参中分离得到1种优势菌株,人工回接感染证明它对健康刺参有较强的致病性,且感染病参与自然发病刺参的症状相同。鉴定出"化板症"的病原为弧菌Vibriosp.。养殖系统中除水源的细菌浓度没有超标污染(<50cfu/mL)外,其余均检出大量细菌(>1×105cfu/mL);病原来源较复杂:水源、养殖池水、池底污物、附着基板和饵料均发现了病原菌,但病原菌浓度以饵料中最多,附着基板次之,水源中最少。萘啶酸等12种常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长。【结论】"化板症"的病原为弧菌Vibriosp.;饵料可能为"化板症"病原的主要来源;萘啶酸等12种常用抗生素可用于该病的防治。
张春云陈国福徐仲闫培生王光玉王印庚
关键词:刺参病原
球磨时间对镍锰酸锂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高电压尖晶石材料LiNi_(0.5)Mn_(1.5)O_(4)(LNMO)。采用XRD、Raman、SEM、首次充放电曲线、CV曲线、EIS阻抗谱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球磨时间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具有相似的晶格结构;所有样品均为无序型空间结构;当球磨时间为4 h时,材料颗粒尺寸较均匀。首次充放电曲线和CV曲线结果表明,球磨时间并没有改变的材料的反应机制。球磨时间4 h时,材料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包括高容量(0.1C比容量115.8 mAh/g),高倍率(10C放电比容量76.2 mAh/g)和高循环稳定性(0.1C、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4.7%)。
张琳雪高超毕四富刘海萍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高温固相法
无氰置换镀金工艺的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探讨了工艺参数对无氰置换镀金液稳定性及镀层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得到了镀液稳定性好、镀层性能良好的中性无氰置换镀金工艺。此工艺含有能够减缓镀金初始时沉积速率,又能降低对镍层腐蚀的添加剂。
刘海萍李宁毕四富孔令涛谭谦
关键词:无氰亚硫酸钠印刷线路板
1,3-二芳基-1-丙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2018年
以取代苯乙酮和取代芳香醛为原料,制得一系列1,3-二芳基-1-氧代丙烯类化合物(1a^1j);1a^1j和对甲苯磺酰肼(2)经还原反应合成了10个1,3-二苯基-1-丙酮类化合物(3a^3j,3h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HR-MS(ESI)确证。研究了碱、溶剂、温度和投料比γ[n(1 a)/n(2)/n(碱)]对3 a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γ=1/2/2,磷酸钾为碱,乙醇为溶剂,于80℃反应4 h,3a产率最高(80%)。
赵岩岩李惠静武芹席邓凯吴彦超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