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外语学院
- 作品数:18 被引量:69H指数:4
- 相关作者:朱宏清周薇王骥李文佳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金陵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故事收集者和他的平凡故事——2007年德国图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
- 2007年
- 齐快鸽
- 关键词:舒尔茨德国人图书奖获得者
- 西方戏剧片发展史况
- 2008年
- 戏剧片是电影与戏剧的融合体,了解它的发展历史不但使我们了解电影的发展史,而且也能使我们了解戏剧的发展史。戏剧片对于电影艺术来说,它给电影的类型增添了一种新的形式;对于戏剧艺术来说,它为传播戏剧艺术和保留艺术经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方的戏剧片比中国发展得要早,在艺术上成熟得要早,所以了解西方的戏剧片的发展历史也会给国内对电影和戏剧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路。
- 吴艾玲
- 狄更斯与卓别林之间的相似性
- 2009年
- 对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进行对比,能使我们发现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之间是否存在着可比性,有没有相似点.如果有,是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相似点等这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了解了不同门类的艺术家的共性,就能看出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共性。小说家与电影演员或导演之间的对比鲜见刊物。本文拟把文坛的狄更斯与电影界的卓别林进行比较,理由是他们都是顶级的艺术大师。
- 吴艾玲
- 关键词:狄更斯卓别林
- 中原古代瓷器在西藏的流传被引量:1
- 2001年
- 瓷器文化是中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次向读者披露了五百年前中原瓷器在西藏的流传和当时西藏僧侣们对其的鉴别方法。透过颇具宗教神秘色彩的记述 ,该文展示了十五世纪我国瓷器在青藏高原的文化内涵 ,为我国瓷文化补充了新的视野。此外作者根据藏族文献的记载 ,提出中国瓷器向海外传播的主要途径 ,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丝绸之路 ,而是通过海路由南洋运往印度 ,再由此而散落到西亚、欧洲等地。
- 王国栋王骥
- 关键词:瓷器文化传播
- 《元朝秘史》中的“兀鲁阿惕/兀鲁额惕”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10年
- 《元朝秘史》(Monggul-un niγuca tobciyan以下简称《秘史》)是记录蒙古民族乃至草原游牧民族历史的最重要史料之一。这部史书不仅是研究古代蒙古民族社会史的宝藏,反映游牧民族经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氏族部落制度、当时的社会心理和风俗人情等等,同时还具有珍贵的语言学价值。
- 宫海峰
- 关键词:氏族部落蒙古民族十三翼之战
- 同译效应对汉-英-日三语者心理词库语义加工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研究通过3个跨语言语义相关性判断实验考察同译效应对汉英日三语语义加工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语者的L2-英语语义加工受L1-汉语语义影响,出现一语同译效应;2)L3-日语语义加工在中日同形词对中出现显著的一语同译效应;3)L2-英语对L3-日语语义加工影响甚微,未出现二语同译效应。文章从语言迁移、语言距离和同形效应三方面讨论了三语间同译效应的不均衡现象。
- 张萍卢雅睿
- 关键词:心理词库语义加工
- 谈模糊语言的根源和可消除性
- 2006年
-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作者将讨论模糊语言的两种来源:广义和狭义上无限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中包括对一些观点的看法。接下来,又提出了模糊语言的可消除性并认为模糊性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只能在考虑到人们之间交流的需求上得到相对的消除。
- 于辉华
- 关键词:模糊语言
- 汉译英中语言民族风格的功能对等转换被引量:3
- 2011年
- 语言的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经长期的语言文化沉淀而形成的语言特色,是语言民族的精华,是民族语言高度发达的标志,是一个民族使用语言成熟的体现(黎运汉,2000:428)。在涉及英汉这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尤其在汉译英中,怎样处理好汉英语言民族风格的功能对等转换,
- 袁晓宁
- 关键词:语言特色民族风格汉译英文化沉淀民族语言汉英语言
- 模因论研究30年被引量:11
- 2011年
- 上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Dawkins提出的文化模因观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视野,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被改进和完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概述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将来的研究发展方向:1)模因论的源起;2)模因论的构建;3)围绕模因论的相关争论;4)模因论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5)模因论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等。
- 许克琪屈远卓
-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文化研究英语教学
- 日本都市传说中异化角色的形态特点与动漫设计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日本都市传说在神秘文化的引导下走向兴盛,随着"实话系"传说的诞生和固定,逐渐变为当今以具体城市地点为特点的都市传说体系。当代日本都市传说随着动漫文本的变迁而被解构和重组。都市传说的文本从恐怖惊悚的小故事,转变为以都市传说为框架、由青春、冒险、魔幻和异世界元素所组成的奇幻故事,其中的异化角色形态,也已逐渐由原始的幽灵鬼怪变为拟人的幻想形象。本论文从日本都市传说的演变背景出发,深度分析都市传说中异化角色的形态特点,及其在动漫媒介中的设计变迁与意义。
- 刘克华张可馨
- 关键词:日本文化动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