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与信息法学院
- 作品数:515 被引量:1,528H指数:16
- 相关作者:刘宗粤邬江张磊陈晓航王莉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抗战文化资源与重庆城市精神的凝练
- 2010年
- 城市精神,是指城市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基于自身独有的特质与经历而生发出来的城市灵魂;同时,城市精神也是表征城市品格与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作为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的城市精神涵盖广阔,深厚宏远。其中,抗战文化资源占据重要一席。
- 郭海成
- 关键词:文化资源抗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凝练文化特色城市品格
- 洪江商道文化及法文化解读
- 2020年
- 洪江古商城历经千年风雨,积淀了深厚的商业文化与法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商业精英,在传统中国商业舞台上,展现了担责任、讲诚信、守法制、义利并重、兼容开放的洪商精神,而这正是洪江古商城传统商道文化及法文化的精髓所在。
- 陈小曼郭亮
- 关键词:法文化
- 论电子病历的第三方保全被引量:2
- 2016年
- 在现实医疗诉讼中,如何保证电子病历的原始性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方证据保全在保全范围、保全主体和保全方法上的特点,使其更有利于保障电子病历的原始性。
- 林梅
- 关键词:电子病历原始性
- 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风险的源头治理
- 2025年
- 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进行源头治理。运用扎根理论对我国18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研究揭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风险的复杂来源涵盖数据、算法、系统和人为层面的多层次关系。在数据风险方面,包括非法获取、泄露、留存以及数据质量的瑕疵等问题。算法风险涵盖模型设计、黑箱风险以及歧视、霸权和操纵等潜在风险。系统风险包括失控、社会性、侵权性和责任性风险。人为风险主要表现为数据投毒、恶意使用和技术依赖等风险。对数据风险,倡导建立语料来源黑名单、获得信息时取得个人同意,并加强训练数据管理。对算法风险,包括技术治理和制度治理,应提高服务透明度、规则可解释性,促进模型更新升级,并建立安全评估和内容审核等制度。对系统风险,治理侧重于强化安全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标准,关注公共利益、个人利益保障和明确责任认定。对人为风险,治理涉及主管部门、研究开发者、设计制造者、部署应用者和用户,建立法规准则、推动技术发展、提供清晰说明、保障用户选择权,并强调用户的主观善意和积极参与治理。这些措施构建了一个系统全面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源头治理体系。
- 徐伟李文敏
- 关键词:法律风险源头治理
- 浅析电子数据冻结程序中的隐私权保障问题
- 2018年
-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三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专门对电子数据规定了冻结行为,并规定了可以进行电子数据冻结的情形、方法以及冻结部分手续,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侦查机关的取证效率,从而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但《规定》未明确规定电子数据冻结程序的范围、情形、持续时间等问题,极易可能增加实际操作中的随意性,不利于保障公民隐私及其他合法权益。文章对《规定》中的电子数据冻结程序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完善我国电子数据冻结程序。
- 石锦
- 关键词:电子数据隐私
- 数字货币犯罪风险的防范与应对被引量:32
- 2019年
-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金融呈现出种种新模式。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石的数字货币必然是大国竞争的重点,它改变着人们对金融的认知方式,挑战着传统的金融运行模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新生的科技金融模式在管理中的漏洞进行犯罪。通过分析数字货币的本质与特征,剖析数字货币涉及的各类犯罪风险,揭示数字货币犯罪治理中存在的困境,提出要通过完善立法,加强侦查与预防、完善监管体系和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措施来防范数字货币运行中的各类风险。
- 陈纯柱李昭霖
- 关键词:数字货币网络犯罪
- 可追溯的广义指定验证者签名证明方案
- 2022年
- 为了解决传统广义指定验证者签名证明方案中强隐私保护性质对验证者不公平的问题,提出了可追溯的广义指定验证者签名证明(traceable universal designated verifier signature proof,TUDVSP)方案.在TUDVSP方案中,引入一个追溯中心,可将指定者的转换签名恢复为原始签名,从而防止签名者与指定者合谋欺骗验证者.基于现实应用考虑,从不可伪造性、抗仿冒攻击和可追溯性这3个方面定义了TUDVSP方案的安全模型.利用双线性映射构造具体的TUDVSP方案,并证明该方案具有不可伪造性、抗仿冒攻击和可追溯性.实验结果表明,完成一次签名追溯仅需21 ms左右的计算开销与120字节的通信开销.
- 唐飞马帅马春亮
- 关键词:可追溯性隐私保护
- 中美APP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比较研究--以监护人知情同意为视角被引量:2
- 2024年
- 在数字时代,各类APP中的儿童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这加剧了儿童“触网”的低龄化趋势,而儿童本身的同意能力具有局限性,因此,监护人知情同意就成为保护儿童网络隐私的主要进路。世界各国也普遍重视儿童的隐私自决权保护,并将监护人知情同意作为儿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立法的基石,中美两国尤其将监护人知情同意作为APP儿童网络隐私保护的核心规则。监护人知情同意规则在实践适用中,可细分为儿童身份识别、监护人知情、监护人同意、隐私政策执行这四个实质性环节。通过对中美两国儿童常用APP的考察,审视监护人知情同意的实践过程,有助于分析我国的监护人知情同意规则在APP儿童隐私政策中的不足与成因。“识别”环节的失灵、“知情”环节的受阻、“同意”环节的失效和“执行”环节的不透明等情形,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APP中儿童网络隐私保护不力的困境。相对而言,美国的儿童网络隐私保护在诸多方面可资借鉴。立足于我国APP中儿童网络隐私保护的现实基础和实际需求,谨慎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妥适调整我国监护人知情同意规则适用的各环节,可以有效提高该规则在儿童网络隐私保护领域的适用性。因此,拟建议设定“儿童身份识别”的法定义务、细化“显著清晰告知”的法定义务、实行“选择进入”模式的同意机制以及健全隐私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等具体举措,以实现全周期贯彻监护人知情同意规则的中国路径。
- 陈飏黄贵琼
- 关键词:身份识别
- 即时通信证据法律研究
- 2012年
- 随着即时通信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即时通信技术涉及的司法案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案件证据出现在了即时通信过程中。新事物的出现和推广往往会受到既有制度的约束。一旦发生纠纷,即时通信记录能否作为呈堂供证,其证据效力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摆在司法人员面前。由于即时通信记录具有其他种类的电子证据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它做单独、深入的研究。认为将即时通信信息作为证据运用到司法案件实践中,对于澄清案件事实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 崔洋马越
- 关键词:即时通信
- 民事法律援助范围立法之完善被引量:5
- 2020年
- 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其范围的合理界定是制度正当性的基础。民事法律援助范围由对象范围和事项范围构成,现有规范体系呈现出规则的不确定性和规则的地方性等问题。分配正义下的差别原则和比例原则是界定民事法律援助范围的基础,应当通过实践理性发现具体正义并回应社会治理的必要需求。公共政策进入法律规范应当在法教义学概念和工具的指引下,依据比例原则通过立法技术进行转换,只有在目的理性的限制下将对象范围和事项范围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制度安排的精准性。将"支出型贫困"作为确定援助对象的基本原则并将"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保障"作为确定事项范围的基本原则,运用条件、标准、确定事项、除外事项和申请审查程序等具体界定援助范围,但范围的扩大应保持适度的克制。
- 黄东东
- 关键词:法律援助分配正义比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