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 作品数:472 被引量:596H指数:13
- 相关作者:施用海于培伟沈觉人张松涛石广生更多>>
-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 聚焦自主创新 稳创出口新高
- 2011年
-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当今国际贸易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贸易持久复苏繁荣的不竭动力。在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预计到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外贸将倚重创新驱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到2030年将初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性转变。
- 杨昌荣
- 关键词:自主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出口调整产业结构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
-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2020年“中国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启事
- 2020年
-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引发全球扩散蔓延,彻底打乱了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的秩序,对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也造成了极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要加强对世界形势发展的分析研判,做好“六稳”工作,特别是要“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继续推动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经研究,2020年度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外经贸发展与改革”征文的主题是“打好新冠病毒战‘疫’,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 无
- 关键词:外经贸外资经济社会
- 缔造我国引进技术再创新优势的思考
- 2009年
- 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平稳较快发展时期后,加快推进技术引进方式从“市场换技术”向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竞争力的方向转变,是国际经济危机下我国外贸转变发展方式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面对金融危机下全球技术革命和贸易重组的前夕以及我国稳定优质外资规模新政策带来的发展机遇,增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际竞争力,是关乎未来我国外贸参与国际要素流动、全球技术输入输出“竞争与合作”和培育前瞻性战略竞争力的重大选择。
- 杨昌荣
- 关键词:市场换技术国际竞争力缔造国际要素流动经济危机
- 更新观念 冷静应对——浅谈新贸易壁垒
- 2003年
-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在出口贸易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将不再是高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传统的贸易壁垒。但是.以安全标准、生态标志、卫生检疫和社会责任等形形色色规定为内容的新贸易壁垒的门槛却在日益提高。新贸易壁垒和传统贸易壁垒的重要区别是:传统贸易壁垒主要是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实行限制.
- 施用海
- 关键词:贸易壁垒企业机电产品技术标准
- 退税下调市场份额不能少
- 2004年
- 利用普惠制优惠,以优势品牌、高质产品及优质售后服务扩大市场份额。
- 杨昌荣
- 关键词:跨国经营
- 以新开放观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被引量:2
- 2008年
- 如果说现行开放观在于怎样突破旧体制、旧观念束缚以实现更大开放,那么新开放观则在于解决在开放中如何提高效益的问题;如果说现行开放观在于如何运用政策激励更多出口和更多吸收外资,那么新开放观则在于探索以战略和体制的优化实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 李文锋李玉梅
- 关键词:新开放观国家综合国力吸收外资旧体制出口
- 香港的经济与贸易概况
- 1994年
- 香港的经济与贸易概况树林香港的经济与贸易香港地处亚太地区中心,是通往欧、美、澳、亚、非的通道。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海港,为其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香港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市场狭窄,所需能源和生产、生活资料,都依赖外部供应,因此,香港的经济模...
- 树林
- 关键词:经济发展
- 外经贸发展与改革热点焦点问题探讨——’96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学术年会综述被引量:1
- 1997年
-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于1996年9月17—21日结合学会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怀柔召开了1996年度第16届学术年会暨第11届“中国外贸发展与改革”联合征文研讨会。李鹏总理写了题词:“加强国际经济理论研究,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李岚清副总理的题词:“团结广大对外经贸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努力把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办成对外经贸理论、政策和战略。
- 仲实
- 关键词:对外贸易贸易发展贸易改革
- 解读《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是中国官方首次就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发布的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对外贸"黄金十年"的一次全面回顾与解读,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发展进程。
- 姚大伟
- 关键词:对外贸易白皮书
- 经贸关系滞后不得——中俄经贸新格局正在形成被引量:3
- 1998年
- 当今国际关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经济的互惠互利已成为双边和多边关系的驱动力。以经济战略利益为出发点。是处理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当然把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动辄上纲,使双边关系陷入僵局或出现危机也屡见不鲜,但最终仍是经济战略利益起决定性作用。没有互惠的经济利益,双边政治关系是脆弱的;相互信任的双边关系一定要有良好的、坚实的经贸关系来支撑。当然,缺乏信任,
- 秦宣仁
- 关键词:经济关系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