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激光与光子生物医学研究所
- 作品数:51 被引量:53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艳艳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内窥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为了能在活体内进行实时的细胞尺寸水平的共聚焦观测,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内窥镜技术相结合的内窥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研究。本文主要列举了一些国外典型的内窥式激光共聚焦的结构及性能参数,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
- 王成刘勇任秋实
-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 文献传递
- 斑驳病一家系c—kit基因突变检测及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皮损观察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报告一例斑驳病家系,运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先证者进行实时在体组织学检查和诊断,并检测该家系患者c—kit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应用Vivascope1500^TM皮肤在体共聚焦成像系统对患者皮损进行扫描成像和诊断。采集患者及表型正常者静脉血,提取其外周血白细胞DNA,PCR扩增c—kit基因编码区21对外显子,DNA直接测序,确定点突变的位点。结果患者白斑处共聚焦激光扫描成像结果显示基底层几乎无黑素细胞分布,白斑与色素斑交杂区扫描显示基底层及真皮乳头周围黑素细胞呈灶性或区域性聚集。家系中患者c—kit基因均于17号外显子的2362位碱基发生T〉C突变,密码子TGT突变为CGT,导致高度保守区的Cys788Arg(C788R)错义突变。表型正常者及100例正常人对照未见此突变。结论皮肤在体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具有实时、无创的特点,在斑驳病等色素缺失性疾病中可作为传统组织病理之外可供选择的新型诊断手段。Cys788Arg突变可能为此家系斑驳病的主要原因。
- 李颖项蕾红牛振民刘华绪任秋实张正华黄薇郑志忠
- 关键词:花斑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基因突变
- 非接触式三维成像技术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 长期以来人们以二维图形来表示现实三维世界。虽然二维图像能够表达出色彩信息,但是对于物体的结构信息无能为力。而一个三维图像不仅包含了物体的纹理信息,同时也包含物体的几何结构信息,因而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子学、光学...
- 周海波李万荣程海英任秋实
- 关键词:三维成像人脸识别
- 文献传递
- 皮肤光学成像
- <正>从发现X射线以来,成像技术的运用一直在医学领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它在皮肤医学上的应用却滞后于其他临床应用。仅仅在前十年,人们才开展了将这些技术专门用于皮肤检测的重大研究。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研究的...
- 马晶波刘华绪任秋实
- 文献传递
- 1450-nm半导体激光对面部炎性痤疮疗效的初步评价
- <正>背景: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s)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本病对患者最大的影响是带给患者显著的心理压力。痤疮病因是多因素的,轻微的痤疮皮损可以外用抗生素、维甲酸或者角质松解...
- 刘华绪任秋实李万荣马晶波马丽
- 文献传递
- 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血管性皮肤病的原理及其应用
- <正>早在60年代初期,激光美容医学的先驱Goldman就开始应用氩离子激光进行儿童鲜红斑痣的治疗,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治疗血管性皮损的激光主要有: PPDL、氩离子激光、可调脉宽倍频Nd:YAG激光(532nm)、脉冲染料...
- 刘华绪任秋实
- 文献传递
- 内窥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为了能在活体内进行实时的细胞尺寸水平的共聚焦观测,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内窥镜技术相结合的内窥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研究。本文主要列举了一些国外典型的内窥式激光共聚焦的结构及性能参数,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
- 王成刘勇
- 关键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 文献传递
- 595nm的脉冲燃料激光非损伤嫩肤对小鼠皮肤生物物理特性的影响
- <正>非损伤激光嫩肤也称亚皮肤整形,它的机制是利用可见、红外激光加上制冷装置或者其它制冷方法,降低皮肤表皮的温度,保护表皮不受损伤,光热效应或者光机械效应可直接作用于真皮,通过真皮浅层的损伤,激活成纤维胞,增加新胶原的形...
- 党永岩任秋实
- 文献传递
- ORK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LASIK手术前后Q值比较
- 2010年
- 目的比较ORK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球面系数Q值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40只眼)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5.00DS,术后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ORK组有60例(120只眼)接受ORK程序引导的非球面切削,LASIK组有60例(120只眼)接受LASIK标准切削。对两组手术前后Q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统计法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意义。结果所有术眼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术前两组Q值无统计学差异。术后ORK组Q值为0.51±0.28,LASIK组为0.72±0.39,ORK组比LASIK组的增加值要小,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RK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与LASIK,的标准切削相比,术后引起Q值的增加值变小,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但仍需进一步优化非球面切削程序。
- 王小园金敏丁小珍李美丽王燕匡丽晖周传清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术非球面Q值
- 非磨削激光胶原重组及其无创检测的实验研究
- 非磨削激光胶原重组技术是临床方兴未艾的新型技术,目前临床研究较多,但缺乏实验探讨,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激光非磨削胶原重组的机制和激光无创检测的新方法,我们的结果证实了不同作用机制的激光对胶原增生的关系,也证实了共聚...
- 刘华绪党永岩王展柴新禹任秋实
- 关键词:激光胶原共聚焦显微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