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
- 作品数:56 被引量:221H指数:8
- 相关作者:陈肇新彭浩张永莫林张乐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法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警察管理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欧洲人权法院:人权的区域司法实践
- 2014年
- 《欧洲人权公约》是人类人权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欧洲对《世界人权宣言》贯彻落实的产物。它第一次在国际社会上建立了对人权的共同保障机制,使国家被实质性地限制和约束。而依据该公约建立的欧洲人权法院对于人权与基本自由提供了保障。欧洲人权法院的范式对欧洲国家宪法、基本法、其他公法以及对其他区域性人权公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欧洲人权法院这一人权的区域司法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思想观念、制度和机制以及个人责任三个层面上的重要启示。
- 陈步雷朱颖
- 关键词:欧洲人权公约欧洲人权法院人权权利保障
- 法治信仰形成路径探析被引量:27
- 2013年
- 法治之下,法律凝结了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法治是一种"成"人游戏,要在中国推行法治,必须得塑造社会主体的独立人格,培养良性的权利意识。在走进法治信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遵守和尊重法律是官方与民众的共同义务,前者尤其责无旁贷。
- 张永和孟庆涛
- 关键词:法治信仰社会成员独立人格社会主体权利意识历史进程
- 发展权权利属性的宪法解读——以宪法文本为视角被引量:8
- 2015年
- 通过对世界多国的宪法文本分析的分析,可以认识到:发展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被某些国家宪法文本所承认;但就大多数国家而言,发展权并没有被作为一项具体的公民基本权利规定在宪法文本中,而是采取其他"迂回"的方式实现或部分实现发展权所要表达的内容。发展权在理论上应该成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而由宪法予以确认。从属性上说,发展权是一种普遍性的公民基本权利,本质上属于社会权,但也包含自由权的内容。发展权构成其他公民社会权的补充,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明确确认发展权是宪法的应有之义,是宪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 梁洪霞
- 关键词:发展权宪法文本公民基本权利社会权
- 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
- 2015年
- 现代法治国家中,人权应是一切制度与规则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法律体系在本质上本身就是人权的表达体系,司法是法律实施的主要方式,是将观念正义转化为现实正义的重要路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屡次将“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作为一项重要命题提出,这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的重申。刑事司法最能体察人权是否在司法中得到保障,因为它关涉人的生命、健康和自由。在刑事司法中,非法证据排除以及冤假错案纠正等具体规定,对于人权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 张乐和
- 关键词:人权保障刑事司法现代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非法证据排除法律实施
- 行政调解与中国法律传统的契合与断裂被引量:7
- 2014年
- 作为三大调解制度之一的行政调解,既与古代中国法律传统一脉相承,又带有明显的现代印痕。因此,在对行政调解制度的现代建构中,既不能忽视中国调解传统中的思想观念与制度架构,也应积极吸纳现代法治体系的合理成分,将行政调解制度的完善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以及诉讼制度的发展统一于我国现代法治体系之中,调和并缓解"行政"与"调解"之间的内在冲突,进而更好发挥行政调解制度在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 于浩
- 关键词:行政调解法律传统发展进路
- 以民法典建立“法权共同体”——兼论民法典中的“自由”被引量:2
- 2016年
- 在社会主义中国,民法典的编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实证化寻求确定性的民法典,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维持并发展自由的中介。民法典承载的自由为政治国家的存续合法性提供基础,为建立法权共同体提供支撑。
- 亓同惠
- 关键词:民法典
- 中国青年反腐观念调查报告
- 2015年
- 我国社会中的许多腐败问题并非都是源于制度漏洞,观念往往成为决定腐败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廉政和反腐工作的开展不可忽视青年的价值观念,尤其是他们对腐败的认知和态度。青年反腐观念中存在着悖论与错位。一方面,他们认为我国腐败问题比较严重,对未来的反腐工作表现出深切的担忧;而另一方面,当腐败情境转到自身时,他们却对腐败有所容忍,这体现在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腐败倾向。这种认识的冲突性正深刻影响着青年对腐败的态度。
-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社会调查组朱文菡王子丹陈淑薪马平川高山林李周岸聂清雨黄国赛周力(指导)严冬(指导)
- 科技与人权失衡及矫正——以地质灾害为例
- 2013年
- 一、人类活动加剧与地质灾害的发生
“地质灾害是发生在地质环境中的自然灾害。即是在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的作用或影响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形成原因,地质灾害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种。由于台风、降雨、融雪、地震等自然力的作用而引发的地质灾害,
- 张永孟庆涛
- 关键词:地质灾害失衡人权自然灾害地质环境
- 以法治的名义——评《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被引量:14
- 2013年
- 借助民族国家的研究进路和复线式的历史叙事模式,中国在建构东方族群式民族国家图景愈发清晰的同时,国家强力的压制性特征使个人自由的取得遭受限制。问题在于,对重构民族国家并进行现代化进程的中国而言,一个宏大而具体的现代化计划的落实尤为必要。于是法治作为改革的工具,成为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而法治自身的价值则受到一定程度的削损。作为刑事领域彰显法治精神的罪刑法定原则,其价值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要想真正落实法治和罪刑法定,除了做到严格解释刑法规则之外,更重要的是构建权威的宪政秩序和精致的法治运作体制,有效提升刑法保护法益和保障个体自由的认识。唯此,现代社会中个体的自由才能成为刑事领域的价值核心。
- 于浩陈肇新
- 关键词:民族国家法治罪刑法定本土化
-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法治思维被引量:30
- 2014年
- 法治思维作为一个时兴概念在当下中国被不断提及,并成为社会治理领域的正当性话语,因此需立足于法治的基本要求,结合法治实践的个案场景,在发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的同时探讨法治思维的运用问题。而法治思维内涵的既有界定往往抽象而不具可操作性。因此,法治思维是以规则为中心,合法性判断为优先,限制权力保障权利,坚持正当程序的思维方式。要注意反思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中与法治思维相左的四类主要问题:领导意志对法律执行的扭曲,法外利益与纠纷解决的乱象,公权力过于强势的现状,重结果轻程序的思维传统。
- 于浩
- 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