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机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金湘《琴瑟破——为琵琶与交响乐队》(OP.87 NO.1)创作技法研究
- 2015年
- 本文以金湘作品《琴瑟破——为琵琶与交响乐队》(OP.87 NO.1)为研究对象,以该作品中所应用的创作技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力求通过对作品中音高材料组织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地了解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手法,从而达到指导具体创作的实践意义。
- 王硕
- 关键词:创作技法音高材料
- 《如意香赞》与《茉莉花》之关系辨析
- 2019年
- 《如意香赞》是永嘉正一道所用的一首科仪音乐,与清道光年间《小慧集·小调谱》所记的《鲜花调》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18世纪英国制造的“铜镀嵌料石升降塔钟”,上弦启动后会播放《茉莉花》的曲调,在留声机发明之前,这份可听的“音响”资料弥足珍贵。这两则新材料,可以使我们得以管窥清代《茉莉花》和《鲜花调》的音乐形态,说明在当时民间就已并行传播着《茉莉花》和《鲜花调》两个版本的曲调。
- 林立策
- 关键词:科仪音乐《茉莉花》
- 将民间音乐资源用于器乐化写作的艺术构思-杨勇当代民乐室内乐《秋声赋》创作路径解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在中国当代民乐室内乐创作视野下,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和作品技术构成两个维度。通过对作品整体结构设计、民间声腔化音乐资源的器乐化写作、散板性音乐形式的器乐化写作和民间器乐合奏的艺术化写作四个方面的分析,本文阐释杨勇当代民乐室内乐《秋声赋》的艺术化构思,并归纳作品的创作路径;意在说明,该作品规避西方调性音乐音高组织思维,将民间音乐资源经过艺术构思用于器乐化创作的方式,成为在创作中探索中国民间风格的诸多有效路径之一。
- 魏明
- 20世纪50年代中苏音乐交流概况被引量:1
- 2016年
- 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救亡歌曲"到50年代的"以苏为师"及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引入"多元音乐文化",20世纪中国音乐历史中的四次大规模"西乐东渐"浪潮,唯有"50年代的中苏音乐交流"以其高度的政治性、体系性和群众性而独具特色。这一时期,我国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等各方面学习、借鉴苏联经验,苏联的音乐文化模式以近乎"移植"的方式引入中国并被广泛接受。鉴于这种文化模式的"引入与接受"从其发轫之初就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密切关联。所以本文以社会学理论为支撑,透过"社会学之眼"回顾典型事例,解读"中苏音乐交流"的社会动因和历史意义。
- 李然
- 关键词:社会学
- 回到音声:胡仁·乌力格尔音乐中节奏范式探析——以额尔顿吉如和的《薛刚反唐》音声文本片段为例
- 2017年
- 本文以额尔顿吉如和胡尔奇唱述的《薛刚反唐》乌力格尔音声文本片段为例,从音乐节奏为切入点阐释:一,乌力格尔的语言节奏和音乐节奏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证实胡仁·乌力格尔的共性特质。二,通过对额尔顿吉如和胡尔奇讲述的胡仁·乌力格尔中词曲节奏的脱节、甚至反叛的特点来凸显额尔顿吉如和胡尔奇的个人风格特征。
- 楚高娃
- 关键词: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