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585 被引量:971H指数:14
相关作者:刘化军吴若飞李迎果穆美琼李际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6篇期刊文章
  • 1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6篇政治法律
  • 130篇文化科学
  • 94篇哲学宗教
  • 81篇经济管理
  • 30篇社会学
  • 29篇自然科学总论
  • 27篇历史地理
  • 8篇生物学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医药卫生
  • 6篇军事
  • 4篇文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艺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82篇主义
  • 49篇政治
  • 49篇教育
  • 48篇民族
  • 40篇文化
  • 37篇社会主义
  • 30篇共同体
  • 29篇思想政治
  • 29篇马克思主义
  • 25篇共产党
  • 22篇哲学
  • 22篇中国共产党
  • 22篇国共
  • 22篇高校
  • 21篇政治教育
  • 21篇中华民族
  • 20篇社会
  • 20篇毛泽东
  • 17篇生态
  • 15篇共同体意识

机构

  • 540篇云南师范大学
  • 14篇云南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3篇江西省委党校
  • 2篇钢铁研究总院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多伦多大学
  • 2篇西南林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文山师范高等...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昆明陆军学院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作者

  • 8篇刘化军
  • 7篇李际
  • 6篇卢光盛
  • 6篇张旭
  • 5篇金珍
  • 4篇罗文
  • 3篇张悦
  • 3篇郭佩惠
  • 3篇郭强
  • 3篇周朗生
  • 3篇张霞
  • 2篇袁弋胭
  • 2篇那丽芳
  • 2篇方熹
  • 2篇李迎果
  • 2篇周智生
  • 2篇李恬恬
  • 2篇王周炎
  • 2篇吴若飞
  • 2篇孙俊

传媒

  • 14篇广西社会科学
  • 12篇国外理论动态
  • 7篇哲学进展
  • 6篇社会主义论坛
  • 6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时代人物
  • 6篇科学与社会
  • 5篇学校党建与思...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学术探索
  • 5篇云南教育(视...
  • 5篇湖南第一师范...
  • 5篇成功
  • 4篇思想战线
  • 4篇商丘师范学院...
  • 4篇外国问题研究
  • 4篇创造
  • 4篇红河学院学报
  • 4篇广西职业技术...
  • 4篇广西民族师范...

年份

  • 57篇2024
  • 64篇2023
  • 70篇2022
  • 57篇2021
  • 51篇2020
  • 28篇2019
  • 20篇2018
  • 35篇2017
  • 2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7篇2012
  • 10篇2011
  • 37篇2010
  • 3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5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西方工具理性的扩张及其反思被引量:12
2005年
工具理性的扩张是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西方学者对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工具理性扩张的原因、结果以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但是 ,其工具理性扩张理论存在根本缺陷。只有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才能科学地阐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中工具理性扩张的原因和结果 ,才能找到解决工具理性扩张的现实途径。
李红专陈路
关键词:西方社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维度
劳模精神融入时代新人培育的三维路径探析被引量:1
2023年
劳模精神作为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与人格化表达,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方法夯实校内课堂,通过巩固物质文化承载、依托纪念活动仪式、运用劳动教育实践丰富校园文化,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把握社会舆论导向、立足家风家训教育优化校外课堂,“三课堂”联动不断增强劳模精神育新人的协同性、多样性与有效性,对于青年一代养成“崇尚劳模、热爱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念,践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庞申伟马璟琦
关键词:劳模精神时代新人校园文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2023年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思想,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本文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旨在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雷雨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佤族民间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实践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作为一个迈入现代化不足百年的“直过民族”,佤族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民间传统文化,它们蕴含着深邃的生态智慧,并通过具体实践践履着“天人共生”理念,直至今日仍对本民族聚居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祁永超石超
关键词:佤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生态实践
拉克劳和墨菲主体思想中对“阶级”理论的解构分析
2024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资本主义的扩张、消费社会以及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冲击,无不动摇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在西方世界中的权威性,拉克劳和墨菲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他们所谓的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激活和创新。他们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解构马克思主义阶级主体,建构新的多元主体理论。本文在引入“阶级”理论面临的资本主义调整、无产阶级意识退化、新社会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具体阐释拉克劳和墨菲对“阶级”理论的概念维度、结构维度、经济维度三个方面的解构基础,进一步分析拉克劳和墨菲在对“阶级”解构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读并探索其理论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积极作用。With the adv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capitalism, the consumer society and the impact brought by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ll of which shake the authority of Marxist class theory in the Western world, Laclau and Murphy began their so-called activation and innovation of Marxist class theory precisely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Influenced by postmodernist thinking, they deconstructed the Marxist class subject and constructed a new theory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this paper,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apitalist restructuring, degradation of proletarian consciousness, and the rise of new social movements that the theory of class is facing, Laclau and Murphy’s d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ual, structur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the theory of class is specifically explained and further analyzed. It will further analyze Laclau’s and Murphy’s misinterpretation of Marxism in the process of deconstructing “class” and explor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ir theories 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ideas of Marxist theory.
李艳
关键词:阶级理论话语主体
自然和文化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新解被引量:3
2021年
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开端,包含着从"原始的、通过自然发生的途径产生的人们",到现实的、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之间的转变过程。这正是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等著作中所探讨的主题。如何对人"既从属于自然又从属于社会"进行实证分析和哲学阐释,是马克思和达尔文思想交汇处的人性探讨之意义所在。从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贯通、融合理解人性的特质,可以看到,根源于遗传潜能和生物特性的人性能力,是联接自然和文化的纽带。那些被视为人类先天的心理倾向和理智能力,乃是历经漫长历史时期进化而成的人性的深层结构,它们与人的社会属性相互贯通,并且在人性的个体发生过程中得以展现。进而言之,进化性生成的、人先天的社会性本能与文化(心理情感、观念模式和行为方式)的同一性,构成人性的存在论根基。
杨胜荣
关键词:自然史人类史人性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探析被引量:2
2022年
新媒体时代的千变万化推进着教育的持续变革,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创新运用呈现出辅助型、混合型、嵌入型等多元化表现方式,效果显著。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创新运用的认同感、达成度、协同性等亟待提高。高校需要通过政策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充实师资,通过数据信息共享建构交互反馈机制来系统建构创新运用的保障机制。
龙丽波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析“三个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7年
“三个自信”是整个十八大报告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一重要思想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境界。三个自信是中央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对坚持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一个自信的赞同。“三个自信”的提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新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发展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三个自信”的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要求全体树立“三个自信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赵英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学研究方法争鸣的系统思考与系统化方法被引量:1
2019年
生态学研究方法存在逻辑主义与经验主义、归纳方法或演绎方法以及假说-演绎推理是否成立等三种重要的争鸣并导致对知识的可能与可靠产生了质疑。系统思考后认为它们具有逻辑递进关系,体现了整体性,并涌现出"数据"这一新的系统属性。由此产生了如何获得与处理数据的问题。基于公众科学的大数据和先验概率模型的实验数据来源与处理的系统化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难题。此方法可追踪生态过程的持续演化,为生态学一般性理论的发展提供启示和经验证据。
李际
关键词:生态学公众科学贝叶斯
德里达对马克思的“幽灵”的解构——以《马克思的幽灵》为文本重心
2024年
在马克思主义遭受了严重的打击,社会主义阵营塌方式解体,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的社会背景下,德里达以其独特的解构主义新视角对马克思的“幽灵”进行了解构,剖析资本主义现状,揭露福山宣传的“福音”社会,维护马克思主义,构建了“幽灵学”。但德里达对马克思的“幽灵”的解构也存在局限性,例如怀疑论、虚无主义和乌托邦政治等。不论如何,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我们将反对形式主义、霸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充满自信,自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杨莎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幽灵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