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作品数:519 被引量:957H指数:11
相关作者:王小红沈海宁王晓珺郭崇善张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8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4篇一般工业技术
  • 60篇机械工程
  • 60篇文化科学
  • 5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6篇化学工程
  • 35篇理学
  • 28篇电气工程
  • 23篇冶金工程
  • 1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3篇建筑科学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电子电信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49篇教学
  • 39篇合金
  • 34篇复合材料
  • 34篇复合材
  • 27篇课程
  • 25篇纳米
  • 17篇电池
  • 17篇机床
  • 17篇教学改革
  • 16篇数控
  • 15篇主轴
  • 12篇数控机
  • 12篇数控机床
  • 11篇有限元
  • 10篇电解
  • 10篇力学性能
  • 10篇机械设计
  • 10篇力学性
  • 9篇单片
  • 9篇单片机

机构

  • 490篇青海大学
  • 20篇清华大学
  • 14篇北京科技大学
  • 14篇兰州理工大学
  • 12篇青海一机数控...
  • 8篇浙江大学
  • 8篇阳光能源(青...
  • 7篇哈尔滨工业大...
  • 7篇西宁特殊钢股...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北大学
  • 4篇唐山工业职业...
  • 4篇南通大学
  • 4篇青海桥头铝电...
  • 4篇西部矿业股份...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重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广西科技大学
  • 2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28篇李戬
  • 21篇王珊
  • 18篇高德东
  • 18篇王金辉
  • 17篇薛彩红
  • 17篇黄永玉
  • 16篇叶军
  • 16篇高莉
  • 15篇南辉
  • 15篇严军
  • 13篇李积元
  • 12篇王晓民
  • 11篇马晓艺
  • 11篇金培鹏
  • 11篇雷富军
  • 11篇张长
  • 10篇苟卫东
  • 10篇段广云
  • 10篇王小红
  • 9篇李灼华

传媒

  • 73篇青海大学学报...
  • 18篇热加工工艺
  • 18篇青海大学学报
  • 10篇机床与液压
  • 9篇装备制造技术
  • 8篇材料保护
  • 8篇现代电子技术
  • 8篇教育教学论坛
  • 7篇轻合金加工技...
  • 7篇煤矿机械
  • 7篇材料导报
  • 7篇人工晶体学报
  • 7篇中国有色冶金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6篇可再生能源
  • 6篇中小企业管理...
  • 6篇科技传播
  • 6篇丝路视野
  • 5篇铸造技术
  • 5篇广州化工

年份

  • 5篇2024
  • 27篇2023
  • 23篇2022
  • 31篇2021
  • 29篇2020
  • 17篇2019
  • 36篇2018
  • 32篇2017
  • 41篇2016
  • 66篇2015
  • 68篇2014
  • 40篇2013
  • 36篇2012
  • 39篇2011
5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E Fanuc 90-30 PLC和MCGS的温度控制系统
2016年
介绍基于GE Fanuc 90-30 PLC和MCGS的温度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实现温度控制的PLC程序设计和MCGS监控组态软件设计要点。该温度控制系统可通过MCGS实现动态监控并可设置通道的温控阈值;实际使用效果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维护方便。
叶军
关键词:可编程序控制器温度控制
面向即插即用工况的多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参数自适应协调优化策略被引量:1
2023年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发电通过逆变器并网,系统惯量和阻尼特性不断变弱严重影响运行稳定性。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文中以多虚拟同步发电机并联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通用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新能源发电即插即用需求下系统模型中各变量的对应关系,提出一种适应多虚拟同步发电机灵活组网运行时的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进一步采用根轨迹法分析了控制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参数选取的指导原则并给出了建议的取值方案,降低了在即插即用工况下给系统带来的功率振荡和频率波动,并提高了系统的分配功率精度。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模型,对文中的分析方法和参数优化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许文浩马恒瑞李笑竹司杨苏小玲陈来军
关键词:虚拟同步发电机小信号模型参数选取
耐热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主要根据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对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一般具有几方面的重要因素,例如,蠕变极限、焊接工艺、在金属材料当中所产生的化学成分等,所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马晓艺
关键词:机械性能影响因素
基于实际工况的螺纹紧固件虚拟加载平台建设
2022年
螺纹紧固件中螺栓预紧力的大小与扭矩之间的关系并非呈标准的线性关系。构建螺纹紧固件虚拟加载平台,利用Matlab GUI进行虚拟环境下加载数据的回溯读取,实现与实际加载同质等效结果。平台体现了实验室教学与数据处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思路,以螺纹紧固件的扭矩—转角法为线索,综合实验仪器的使用、螺纹连接、数据处理以及Matlab应用等多方面知识点,实现螺纹紧固数字化,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该平台帮助学生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具体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相结合,发现问题、提炼难点,思考解决方法,并培养学生数据挖掘能力。
赵兵陈龙
关键词:螺纹紧固件数据处理实验教学
弹性基础上压杆的横向非线性自由振动与屈曲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Hamilton原理,运用假设时间模态法,得到了弹性基础上压杆的横向非线性自由振动与屈曲的位移型常微分控制方程.考虑一端固定另一端可移简支边界条件,采用打靶法得到了结构第一至第三阶结构频率与一阶屈曲载荷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随轴心压力增加,结构频率减小;随弹性基础刚度增加,结构频率与屈曲载荷均增加;弹性基础刚度对结构频率的影响随振型阶数增加在减小;在小振幅的情形下,不同振型对一阶屈曲载荷的影响很小.
赵伟东黄永玉杨亚平
关键词:压杆非线性自由振动结构频率屈曲载荷
针穿刺软组织实验假体的制备与选择被引量:2
2015年
梯度改变二甲基亚砜和去离子水的配比得到了透明度较好的水凝胶,并通过改变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来改变水凝胶的材料性质。通过针穿刺实验测得多组不同配比的水凝胶的力学曲线,并测量出每组水凝胶的透光率。找出了与肝脏组织材料性能最为接近的水凝胶假体的材料配比。实验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60%,聚乙烯醇质量分数8%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力学性能最接近肝脏组织,透明度较高,最适合做针穿刺软组织实验的组织假体。
朱侗高德东赵广伟
关键词:软组织聚乙烯醇水凝胶透光率
不可移简支梁在横向激振力作用下的9倍超谐波共振分析
2013年
基于Hamilton原理,得到了梁在横向简谐激励作用的非线性强迫振动控制方程组。运用Kantorovich平均法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转化成一组常微分方程,考虑不可移简支边界条件,采用打靶法得到了9倍超谐波共振的数值结果。详细考察了不同参数对超谐波共振响应的影响。
黄永玉赵伟东
关键词:打靶法
AMP功能化共聚物纳米管的构筑及对Cs^(+)吸附性能研究
2021年
开发针对青海盐湖卤水中铯资源的高效分离提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对Cs^(+)具有特异性吸附的磷钼酸铵(AMP)共价接枝共聚物P(苯乙烯-co-丙烯酸)[P(St-co-AA)]和P(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P(NIPAM-co-AA)]制备AMP功能化无规共聚物。然后,以P(St-co-AA)-AMP、P(NIAPM-co-AA)-AMP为原材料,基于自组装原理,构筑纳米管形貌作为吸附剂,以期实现对卤水中Cs^(+)的有效分离和提取。结果表明:纳米管P(St-co-AA)-AMP和P(NIAPM-co-AA)-AMP对Cs^(+)的吸附过程均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规律,属于化学吸附,且均在25h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3.02mg/g和16.97mg/g。综合考虑,认为P(NIAPM-co-AA)-AMP纳米管是其中最适用于盐湖卤水中分离提取Cs^(+)的吸附材料。
马桂花唐颜郑有兄刘贤邦刘秉鑫高莉
关键词:纳米管
材料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22年
以材料专业本科《固体物理学》为例,探究材料专业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固体物理学是表面物理、固体化学、凝聚态物理等多学科的基础课程。《固体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对相关专业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作用。本文针对相关专业《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探讨,提出课程内容专业化、教学手段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概念。进而为《固体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马鸿斌
关键词:固体物理教学手段现代化
硫酸镍体系化学镀工艺参数对镁合金化学镀镍层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对应用以硫酸镍为主盐的镁合金化学镀镍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液的组成和工艺参数对镀层外观、镀速以及镀液的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主盐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介于0.3和0.45之间;采用混合型络合剂;温度90℃;pH值约为6.5。
朵军王晓民
关键词:硫酸镍化学镀镍镁合金
共4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